徐庶離開劉備為什麼不挽留,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是不是真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曹操派出大將曹純追殺劉備,曹純率領所部「虎豹騎」一日一夜行軍三百里,終於在當陽長坂地方追及劉備。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劉備的兩個女兒被曹軍擄獲,同時被俘的還有徐庶母親。

對徐庶的才幹,曹操也有所了解,於是「請」徐母為兒子作書一封。

於是乎,事母至孝的徐庶逃亡之旅戛然而止。

徐庶去向劉備請辭,指其心曰:「本欲與將軍共圖王霸之業者,以此方寸之地也。

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

無益於事,請從此別。

徐庶的請辭,劉備無力拒絕,更無法挽留。

「信義著於四海」的劉備雖然有了諸葛亮的輔佐,徐庶對於他的重要性有所下降,但如果不加挽留的話又太過不近人情。

只是在東漢末年,劉備無論如何也不能阻撓徐庶盡孝。

在漢朝,一個人要想做官,一靠門第,二靠孝道。

漢朝以孝治天下,皇帝的諡號當中都有一個「孝」字,官吏的選拔也有孝廉一科。

有漢一代最重孝道,無論是做人還是做官,孝是最基本的條件和要求。

《春秋》與《孝經》云:「此二學者,聖人之極致,治世之要務。

」在東漢統治者的大力提倡之下,世人對孝的信仰甚至到了一種迷信的地步。

漢末張角黃巾起義時候,有名臣向栩曾「上便宜,頗譏刺左右,不欲國家興兵,但遣將於河上北向讀《孝經》,賊自當消滅。

向栩這種在當代人眼中看來是天方夜譚似的建議,在當時社會廣泛重視孝的氛圍中,卻並不是什麼稀奇事。

無獨有偶,東漢中平元年,北地羌胡、邊章反叛,涼州刺史宋梟也想出了一條退兵妙計:他認為,「涼州寡於學術,故屢致反暴。

今欲多寫《孝經》,令家家習之,庶或使人知義」。

宋梟只想到了讓百姓知禮義榮辱,卻沒有考慮過「倉稟足而知禮儀,衣食足而知榮辱。

當生民的基本生存權也難以得到有效保障時候,奢談禮義廉恥,純粹是扯淡。

眼睜睜地望著徐庶不舍地離去,劉備肝腸寸斷。

要想留住好的員工,必須要使人才沒有後顧之憂、家室的拖累。

現在徐庶在忠與孝之間做出了明確的選擇,無疑是正確的。

漢末兩重君主的觀念,讓一些人心底十分的糾結。

《三國演義》中曹操挾徐庶母親為人質,逼迫徐庶來投之事純屬小說家言。

徐庶在曹丕稱帝後的黃初年間,官至右中郎將、御史中丞,如果每天和鋸嘴葫蘆一樣,曹丕怎麼會對之委以重任?而徐庶母親自殺,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更是子虛烏有之事。

為了突出劉備的仁君形象,羅氏不惜醜化、妖魔化曹操,做得有些太過了。

參考書目:《三國志》《三國演義》《後漢書》《資治通鑑》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若非諸葛亮,此人不會進曹營成就千古佳話

徐庶,字元直,是劉備早期的謀士,侍奉劉備時期,面對曹操大將軍曹仁的進攻時,破解曹仁八門金鎖陣,並奪取樊城,大敗曹仁李典,使當時屢戰屢敗的劉備嘗到了打勝仗的滋味。敗軍之將曹仁李典逃回許昌後告訴曹操...

此人不離開劉備,諸葛亮就沒有機會!

眾所周知,三國演義里,諸葛亮神機妙算,簡直就是神一樣的存在。而徐庶呢,他先前投奔劉備,因母親被曹操所擄獲,徐庶不得已辭別劉備,進入曹營。後來這件事被藝術加工,「身在曹營心在漢」、「徐庶進曹營,一...

揭秘徐庶是如何破八門金鎖陣的

徐庶是誰的軍師戰國時期,諸侯分裂,各股勢力紛紛收納賢臣,希望為自己出謀劃策,為統一大業的戰爭添磚加瓦,徐庶先後待在了劉備和諸葛亮兩個人的身邊,徐庶是誰的軍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