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和諸葛亮齊名,深得孫權倚重,真實面孔卻是一個偽君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文:立早閒人(白馬晉一原創團隊成員)
諸葛瑾的一生,特別是投身孫權後,處處透著神奇的一生。
在英雄輩出的東漢三國時期,諸葛瑾在不平凡的崗位上(文職中擔任過長史、南郡太守,封宣城侯,領豫州牧;武職中擔任過中司馬、綏南將軍、左將軍、大將軍、左都護等)干出了平凡的業績(漢末三國失敗次數最多的記錄保持者)。
諸葛瑾一生雖無為且平庸,卻得到孫權深深信賴,兩人的關係被孫權稱之為「神交」。
吳人韋曜等著《吳書》:瑾才略雖不及弟,而德行尤純。
在吳人眼裡諸葛瑾的才能識略不如諸葛亮但道德品行尤其純潔無暇。
從所歷任的職位上看,諸葛瑾可算得上文武全才,比諸葛亮還要厲害。
然而從領兵打仗的成績來看,諸葛瑾即無陸遜之才,也無嚴畯之自知自明,明擺是打醬油混功績的角色。
從所服務的國家上看,諸葛瑾稱得上孫吳政壇的不倒翁,政治光環不在諸葛亮之下。
可是從對待親情的程度來看,諸葛瑾即有孫權的薄情又有曹丕的寡義。
諸葛瑾所謂胸懷寬廣、恢弘大度、自律謹慎,溫厚誠信的德行以及八面玲瓏、上和下睦、左右逢源、得心應手的關係都只限制在孫吳官場上。
而在孫吳官場以外的場合,特別是親情方面,諸葛瑾的德行就變得薄情寡義、矯情過甚、恬不知恥,為了自己一人生存之道和政治前途而不念親情,給後人留下一個虛偽的面孔。
其一,未履長兄之責。
《三國志·諸葛亮傳》:亮早孤,從父玄為袁術所署豫章太守,玄將亮及亮弟均之官。
諸葛瑾三兄弟年齡之差,即瑾大亮7歲,亮大均3歲。
而諸葛亮3歲喪母,8歲時喪父。
孟子《跬道》中有長兄若父的說法,即家中的長子(老大)應協助父母照顧弟妹,主持家務;家中父母不在(外出、世故)時,家中的老大要擔當起父母的責任,照顧好弟妹盡扶養、教育之責。
而諸葛瑾在父親諸葛圭去世後,把本應自己撫養及教育2個弟弟的義務甩給叔叔諸葛玄,而自己獨自一人跑到江東避難。
東漢末年,法律雖對諸葛瑾這等行為沒有明確規定,但在道德上已喪失自我擔當的勇氣。
二,未行兄長之義。
《三國志·諸葛瑾傳》:建安二十年,權遣瑾使蜀通好劉備,與其弟亮俱公會相見,退無私面。
小心謹慎,是諸葛兄弟性格上的共性。
畢竟諸葛兄弟分別服務兩個既相互守望對抗曹魏的聯盟又相互覬覦相互忌憚的對手,稍微不慎,就會倍受猜疑,徒增阻力。
其實未必這樣,諸葛瑾與諸葛亮從189年分離,直至208年赤壁之戰在孫權柴桑臨時指揮部見過一面,再至215年諸葛瑾出使蜀國在成都公館會面。
諸葛瑾為了政治前途而不念親情,甚至連兄弟至親的親情都捨棄了。
用虛偽來形容諸葛瑾一點也不為過。
三,未盡父親之職。
《三國志·諸葛瑾傳》:瑾德行尤純。
妻死不改娶,有所愛妾,生子不舉。
既然諸葛瑾要博個「妻死不改娶」的名聲,還要在東吳政壇上樹立封建衛道士的美好形象,就應光明正大聳立起德行尤純、一夫一妻的牌坊。
實際未然,諸葛瑾不但納妾,而且還生子。
在情與欲之間的博弈中,欲竟占了上方。
更為難堪的當屬「生子不舉」,就是「生了孩子不養育,把嬰兒溺死或扔掉。
」「生子不舉」雖與當時特殊的家庭婚姻觀念有關。
這種行為無非是貶低「愛妾」的地位,以不至於危及對正妻的感情承諾。
總而言之,德行尤純的諸葛瑾徹徹底底打破倫理道德底線,成為一個不折不扣的偽君子。
歷史不忍深讀:諸葛亮、陸遜憑什麼斷定這個三國著名神童必敗?
新春秋導讀:諸葛恪,是諸葛瑾的兒子,諸葛亮的侄子,少有神童之稱,年紀輕輕就成為東吳繼周瑜、魯肅、陸遜之後的第四任軍事主帥,是三國時期最為耀眼的政治新星。但陸遜和諸葛亮都斷言諸葛恪必將敗亡。
諸葛亮這「布衣」當得, 沒誰了, 你看他的後台有多硬!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這是諸葛亮的千古名篇——《出師表》裡面的一段,課本裡面我們也學過。加上「三顧茅廬」這個典故,在我們心中,諸葛亮就是一個隱居山林的世外高人形象。
掌控著魏蜀吳三國命運, 諸葛家族才是三國最強
提到 「三國」 和 「諸葛」,人們最先想起的當然是諸葛亮。也許正因為諸葛亮名聲太大,才讓三國舞台上的其他 「諸葛」 們都顯得暗淡無光了。事實上,諸葛家族在魏蜀吳三國官場都有重要地位,甚至一度把握...
諸葛亮三兄弟中死得最慘的竟是他
俗話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意思是打虎時兄弟齊心協力才能制服野獸。在三國世界裡出色的兄弟非常多,比如孫策和孫權,比如夏侯惇和夏侯淵等等。不過要說三國中最厲害的,也是對歷史影響最大的一組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