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三國著名戰役官渡之戰的歷史背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東漢末年,轟轟烈烈的黃巾起義雖然被鎮壓下去了,但它卻沉重地打擊了漢朝地主階級的統治,使早已腐朽不堪的東漢政權分崩離析,名存實亡。

在鎮壓黃巾起義的過程中,各地州郡大吏獨攬軍政大權,地主豪強也紛紛組織「部曲」(私人武裝),占據地盤, 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據勢力,轉入爭權奪利、互相兼并的長期戰爭,造成中原地區「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悽慘景象。

當時的割據勢力:主要有河北的袁紹、河內的張楊、兗豫的曹操、徐州的呂布、揚州的袁術、江東的孫策、荊州的劉表、幽州的公孫瓚、南陽的張繡等。

形成群雄並起的局面,在這些割據勢力的連年征戰中,袁紹、曹操兩大集團逐步壯大起來。

[1] 公元196年(建安元年),曹操迎獻帝,遷都許縣,自始挾天子以令諸侯(「奉天子而征四方」),威勢大增。

他先後擊敗呂布、袁術,占據了兗州、徐州以及部分豫州、司隸。

公元199年(建安四年),袁紹最終戰勝公孫瓚,據幽州、冀州、青州、并州,盡有河北之地,意欲南向以爭天下。

趣歷史官方微信號:qulilshi_v5

這樣,華北最重要的兩個政治軍事集團,決戰勢所難免。

起初形勢袁強曹弱。

袁紹已無後顧之憂,地廣人眾,可動員的兵力在十萬以上。

[2] 曹操則是處於四戰之地,除了北方的袁紹,關中諸將尚在觀望,南邊劉表、張繡不肯降服,東南孫策蠢蠢欲動,暫時依附的劉備也是貌合神離。

儘管如此,當時的一些有識之士,包括曹操的謀士荀彧、郭嘉,還在張繡麾下的賈詡,以及涼州從事楊阜,在綜合分析了曹、袁的優劣後,認為袁紹外寬內忌,好謀無決,他們都看好曹操,認為局勢會向著有利於曹的方向變化。

公元198年(建安三年)十月,河內郡太守張楊欲出軍救援呂布時卻為部下楊丑所殺,曹操解除進攻徐州呂布的後顧之憂,十一月,呂布被曹操消滅;公元199年(建安四年),張楊舊部眭固殺楊丑,欲北投袁紹,曹操派史渙、曹仁擊破眭固,取得河內郡,把勢力範圍擴張到黃河以北[3] ,六月,袁術病死,十一月張繡投降曹操[4] 。

劉表坐觀成敗[5] ,孫策保守江東。

局勢變得更加明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大事件,黃巾之亂到官渡之戰

184年2月,河北巨鹿人張角,太平道創建人,發動起義。因起義軍戴著黃巾,史稱黃巾起義。184年10月,張角病死,其弟張寶指揮十萬大軍,與漢朝大將皇甫嵩在曲陽決戰,戰敗而死,黃巾軍主力被消滅,餘黨...

曹操一生中最艱難,也是最英明的抉擇

曹操一生中最輝煌的時刻,就是在官渡之戰中打敗北方最強的諸侯袁紹。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為了打贏這場惡仗,曹操也經受了他人生中最為艱難,且至關重要的一次考驗——原諒有殺子之仇的張繡!

建安五年,一場改變群雄格局的世紀大戰

建安四年,發生了一件事,這件事後來改變天下大局。這一年二月份,河內太守張楊被殺了,行兇的人是他的部下,叫楊丑。楊丑殺了張楊沒多久,又被張楊的另一個部下眭固給殺了。這不是普通的兇殺案,有其深刻的歷...

寒硯三國:關東整合與曹操勢力的奮戰

公元189年至公元208年之間的二十年,是中央權威與地方控御力喪失後,作為東漢精華腹地的關東地區(黃淮海平原)進行群雄逐鹿式整合兼并戰爭的時期。寒某所謂中央權威與地方控制力的喪失,既是黃巾之亂與...

漢末最強軍閥,袁紹、曹操都要靠邊站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逐鹿中原——袁紹虎踞冀州、曹操雄霸兗州,劉表割據荊州……但漢末最強軍閥卻不是他們,而是雄踞淮南的袁術。袁術是漢末及其重要的軍閥,但受到演義故事的影響,很多人都沒能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