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PK袁紹,「官渡之戰」著名戰役大致的四個階段(下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東漢末年的黃巾起義,雖然在各路諸侯的聯合鎮壓之下失敗了,但是東漢王朝的統治地位也搖搖欲墜,在鎮壓黃巾起義的過程中,各地州郡大吏獨攬軍政大權占據地盤,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據勢力,轉入爭權奪利、互相兼并的長期戰爭,造成中原地區「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悽慘景象。

當時的割據勢力,主要有河北的袁紹、河內的張楊、兗豫的曹操、徐州的呂布、揚州的袁術、江東的孫策、荊州的劉表、幽州的公孫瓚、南陽的張繡等。

形成群雄並起的局面,在這些割據勢力的連年征戰的過程中,華北地區,袁紹和曹操兩大軍事集團逐漸壯大起來。

(圖片引用自網絡)

建安四年,袁紹最終戰勝公孫瓚,據幽州、冀州、青州、并州,盡有河北之地,意欲南向以爭天下。

這樣,華北最重要的兩個政治軍事集團,決戰勢所難免。

起初形勢袁強曹弱。

袁紹已無後顧之憂,地廣人眾,可動員的兵力在十萬以上。

曹操則是四面受敵,除了北方的袁紹,關中諸將尚在觀望,南邊劉表、張繡不肯降服,東南孫策蠢蠢欲動,暫時依附的劉備也是貌合神離。

儘管如此,當時的一些有識之士,包括曹操的謀士荀彧、郭嘉,還在張繡麾下的賈詡,以及涼州從事楊阜,在綜合分析了曹、袁的優劣後,認為袁紹外寬內忌,好謀無決,他們都看好曹操,認為局勢會向著有利於曹的方向變化。

建安三年,十一月,呂布被曹操消滅,建安四年六月,袁術病死,十一月張繡投降曹操。

劉表中立,孫策保守江東。

局勢變得更加明朗。

(圖片引用自網絡)

第一階段,「交鋒階段」,袁紹為爭取主動,先發制人,駐軍黎陽,派遣大將顏良文丑渡過黃河,顏良攻白馬,文丑擊延津。

曹操則採取聲東擊西的打法,率領大軍急援延津,在達到迷惑袁紹的目的之後,關羽帶領小隊人馬殺向白馬,斬殺大將顏良,解白馬之圍。

同時曹操巧施誘敵之計,斬殺文丑於亂軍之中。

曹操初戰告捷,但是袁紹兵力依舊占據絕對上風,曹操集團處於下風。

第二階段,「相持階段」,曹操雖然在白馬延津連殺袁紹兩元大將,但是由於兵力懸殊,寡不敵眾,只能放棄白馬延津,退守官渡,袁紹也渡過黃河,步步緊逼。

曹操退守官渡後無路可退,築起營寨,和袁紹兩軍對壘,曹袁雙方相持不下,各有損耗。

曹軍糧草將盡,士卒疲乏,曹操幾乎失去了堅守的信心,他開始頂不住了,心生撤軍的想法。

第三階段,「轉折階段」,就在兩軍相持不下時,劉備藉口聯繫南方劉表一起夾擊曹操而在此開溜;袁紹的重要謀士許攸因為自己的計謀無法在袁紹那裡得到使用,才華得不到施展,加上許攸的家人被審配下了大獄,在這個關節眼上,許攸叛逃曹操,向曹操建議火燒烏巢;因為袁紹手下謀士郭圖的陷害,加上袁紹的猜疑,前方戰事的失利,袁紹的第一大將張頜投降曹操。

這三件事情的發生,戰事急轉直下,曹操在得到了袁紹手下第一謀士和大將,以及燒掉了袁紹的糧草之後,已經從當初的絕對劣勢,占據了上風,這時候,袁紹的優勢,僅僅是兵力上那基本上沒有意義的數字罷了。

第四階段,「決戰階段」,其實到了這個時候,曹操對付沒有智囊,沒有臂膀,沒有糧草的袁紹,剩下的戰爭很簡單,就是曹操集中所有兵力進行反攻,這時候軍心渙散的袁紹軍,徒有人數上的優勢,但是不堪一擊,袁紹父子只帶著八百餘騎逃回北方,從此袁紹集團一蹶不振。

(圖片引用自網絡)

免責聲明:部分內容與圖片源自網絡,以及參考與引用部分文獻著作,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儘快刪除相關內容。

我是「茶餘飯後談野史」,謝謝您花10秒讀這段話,如果願意再花1秒鐘給我點讚或關注的話,我今天可能都會幸福到睡不著!(憨笑)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解析三國著名戰役官渡之戰的歷史背景

東漢末年,轟轟烈烈的黃巾起義雖然被鎮壓下去了,但它卻沉重地打擊了漢朝地主階級的統治,使早已腐朽不堪的東漢政權分崩離析,名存實亡。在鎮壓黃巾起義的過程中,各地州郡大吏獨攬軍政大權,地主豪強也紛紛組...

在軍閥割據的大環境下:顏良是哪個陣營的大將

一代大將顏良是三國時代的著名人物。東漢末年,天下三分,軍閥連年征戰,百姓飽受戰火荼毒。在各地方諸侯之中,河北軍閥袁紹人強馬壯,麾下猛將如雲,是當時一股迅速崛起的地方軍事勢力。在袁紹陣營的諸多將...

曹操軍事生涯最會輝煌的一戰

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在此展開戰略決戰。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今河南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