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奇冤趙光義:他真的沒有殺自己大哥趙匡胤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宋太祖

宋太宗究竟有沒有暗殺宋太祖?

答案是:沒有

在晚清以前也沒有什麼人認為宋太宗暗殺了自己哥哥,至少是沒有什么正經歷史學者質疑過。

第一位明確提出趙光義殺兄自立的人是晚清歷史演義小說家蔡東藩,他在晚清地位類似二月河、袁騰飛。

為什麼民間「燭影斧聲」的說法會流傳這麼廣呢?

這就要拜晚清民國發達的演義小說文化所賜了,很多說書藝人拿著演義小說做說書的底稿,肯定不能指望說書先生還能知道演義小說的謬誤。

今天不具體談「燭影斧聲」怎麼從宋朝時一個主旋律故事變成小說家筆下殺兄陰謀,今天主要談一下為什麼宋太宗不可能暗殺自己哥哥。

現在一般愛好者之所以認為宋太宗一定殺了他哥哥,主要是兩個理由——

宋太祖並沒有確立繼承人,所謂的「金匱之盟」是趙光義為了掩蓋他殺兄事實杜撰出來的,不然宋太祖為什麼不直接讓趙光義做「皇太弟」?

宋太祖有親兒子,不可能傳位給弟弟,傳給弟弟不符合傳統。

如果能對五代十國以及宋初歷史以及社會環境稍微了解一點就可以知道,這兩個理由很無稽的,完全是因為不了解時代特性的想當然。

新加坡電視劇《絕代雙驕》里的「斧聲」

晚唐一直到宋初,這段時間中國處於一個亂世,甚至由於唐朝是一個大融合時代,胡人很多習俗和風氣也深深影響了中原文化,表現在皇位繼承上主要有這兩個特徵:第一、打破父子相繼傳統,第二、名分比血緣重要。

比如後晉石敬瑭有親兒子,可皇位依然讓自己侄子繼承。

湖南楚國創始人馬殷乾脆就留下遺言,要求自己死後,楚王的位置由自己的兒子們兄弟相繼,不要傳給第三代,之後二十多年,不管湖南楚國因為皇位交接有多少血雨腥風,楚王始終出自在馬家第二代子弟,馬家沒有一個三代子弟主動或者被動參加爭奪楚王位置。

吳越國主錢佐以子年幼「而以其弟倧襲位」。

南平保融三子均成年而立其弟保勖為繼位人,保勖襲位後又傳立保融之子;

南漢劉隱傳弟而不傳子。

後梁太祖玩的更溜,有親兒子的情況下還想把皇位傳給養子。

後周郭威也一樣,放著有血緣關係的侄子李重進不傳位,把皇位傳給養子郭榮。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很大程度是因為五代屬於亂世,亂世的話,能力比血緣更重要,一個強有力的皇族繼承人能夠最大程度保證家族的延續。

在五代,後唐李存勖接班的時候已經24歲了,即使按照現代標準也算是成年人了,可是在當時,李克用很多老部下都認為李存勖「太年輕」了,李存勖為了坐穩位置,也是經過一番血雨腥風的。

我們現在可以說宋朝和五代不一樣,宋朝是大一統王朝,而五代是短命的亂世,但是趙匡胤兄弟當時不知道啊,他們可不知道自己建立的宋朝能存活200多年,他們只看到之前的王朝沒有一個堅持30年的,他們看到的是後周之所以這麼容易被取代,其中一個很重要原因是柴榮兒子太小。

所以,宋太祖因為五代那個特殊的時代的影響,把皇位傳給自己弟弟並不奇怪。

更重要的是,宋太宗作為宋太祖繼承人的地位是早就明確了的,並非所謂的「不明確」;當然,五代有五代的情況,明確繼承人並不是「皇太子」、「皇太弟」,事實上從五代一直到宋真宗被立為太子,這幾十年里,中原王朝就沒有一個「太子」。

正所謂「自唐天佑以來,中國多故,不遑立儲貳,斯禮之廢,將及百年」(續資治通鑑長編)

五代一直到宋初,真正皇位繼承人的標誌是以親王之尊擔任首都行政長官,也就是親王加首都行政長官,「親王尹京」。

開封宋城

除開靠武力上台的以後,我們先簡單梳理一下。

後梁太祖朱溫最開始想把皇位傳給自己養子朱友文,朱友文當時職務:博王、開封尹。

後唐李嗣源靠殺死李存勖上台,但是他確立的繼承人李從榮在當時是什麼爵位和職務?秦王、河南尹。

後晉石敬瑭把皇位傳給自己的侄子石重貴,石重貴是什麼職務?鄭王、開封尹。

這裡再多說一句,當時石敬瑭自己親兒子很小,所以他理性上是知道把皇位傳給已經成年的侄子的,但是在他臨死前,可能感性占了上風,還是想把皇位傳給自己兒子,他幹的第一件事是什麼呢?免去石重貴開封尹職務,取消石重貴鄭王爵位,改封石重貴為齊王、廣晉尹。

石敬瑭本來把自己親兒子託付給馮道和侍衛親軍都指揮使景延廣,但是這兩人一合計,覺得石敬瑭這是亂命,所以最後還是擁立了石重貴為帝,但是請注意,這並不代表兩人就拋棄了石敬瑭親兒子石重睿,石重貴一上台就封石重睿為開封尹,這就是一個很明確的信號。

有很大可能馮道和景延廣逼石重貴答應了「將來把皇位傳給石重睿」的條件,石重貴用「兄終弟及」換取了兩人的支持。

後漢劉知遠長子劉承訓也擔任了開封尹,如果不是因為劉承訓突然病死,皇位是輪不到劉承佑的。

後周柴榮,繼位前是晉王、開封尹。

經過梳理,相信大家一下就明白了,趙光義在爵位和職務在當時,就是明確無誤的宋太祖皇位繼承人;而參照後晉石敬瑭想換儲的操作來看,即使宋太祖想把皇位傳給自己兒子,第一步也應該是免掉趙光義的開封尹。

宋太祖趙匡胤確實把自己弟弟當做皇位繼承人的另一個標誌就是趙匡胤對自己兩個兒子在爵位上百般打壓,始終沒有給自己兒子封王。

宋太祖死的時候,宋太祖嫡長子趙德昭已經25歲了,比李存勖繼位的時候還大一歲,但是趙匡胤始終沒有給他封王,他封王要等到宋太宗上台後了。

「故事,皇子出閣即封王。

太祖以德昭沖年,欲其由漸而進,授貴州防禦。

開寶六年,授興元尹、山南西道節度使、檢校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終太祖之世,竟不封以王爵。

」(宋史)

而小兒子趙德芳當時職務更是可憐的七品官:貴州防禦使,屬於才開始。

而關於趙匡胤的猝死,現代歷史學家們推測是因為腦血管疾病導致:「和其他朝代相比,宋代皇帝家族具有的肥胖、腦血管疾病、高血壓等遺傳基因,及壓抑的宮廷生活等環境因素影響,使腦血管疾病成為宋代皇帝們最常見的疾病,且具有言語障礙、行動不便等共同特徵。

」(《帝王的健康與政治——宋代皇帝疾病問題研究》)

綜上所述,宋太祖內心究竟想不想把皇位傳給自己親兒子,誰也不知道,但是「聽其言、觀其行」,再參考後晉石敬瑭所做所為,即使宋太祖真的想把皇位傳給自己兒子,他至少要首先給兒子封王,然而一直到宋太祖去世,他連第一步都沒有走過,那麼至少在行動上,趙光義就是宋太祖認定的,有法律效應的,宋朝皇位的第一順位繼承人。

(甚至可以參考趙光義反悔,為了搞掉三弟趙廷美搞了多少動作)

至於趙光義,宋太祖去世時,他儲君位置穩如泰山,他實在不需要冒那麼大風險去毒殺趙匡胤,即使他想學李世民,那也得有不得不動手的徵兆,李世民之所以有玄武門,直接導火索就是天策府被拆分了,這個明確信號逼得李世民必須做選擇。

但是屬於趙光義的徵兆從來沒有出現過。

PS:我知道肯定有網友會拿司馬光筆記宋皇后派太監通知趙德芳的事情說事,我就提醒一下,趙德昭是宋太祖的嫡長子,趙光義是宋太祖認定的法定繼承人,宋太祖死的時候趙德芳只是一個17歲,官職只有七品的庶子(趙德芳的母親絕對不是賀皇后、王皇后和宋皇后,所以他不是皇后生的)。

宋皇后在趙匡胤死亡這個節骨眼上,不叫太祖嫡長子,不叫太祖法定繼承人,偏偏派太監去通知太祖的庶子,她想幹嘛,想廢長立幼,垂簾聽政嗎?

所以,司馬光記載的這則故事,他究竟要「黑」的人是誰?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揭秘宋太祖趙匡胤死亡之謎

有關宋太祖趙匡胤是不是被他的弟弟宋太宗趙光義殺的,歷來眾說紛紜,不少人認為是被他的弟弟,也就是宋太宗趙光義殺的,真是這樣的嗎?

金匱之盟:一個母親的私心引發一連串悲劇

文/熊沾沾杜太后是北宋開國皇帝宋太祖和第二任皇帝趙光義的母親。一朝兩位皇帝都是自己的兒子,這在歷史上頗具傳奇色彩。傳說宋太祖趙匡胤和趙光義年幼之時,有一次母親杜太后要帶著他們逃避兵災,就把兩個年...

金太宗是宋太祖轉世:只為向宋太宗一系報仇?

燭影斧聲相信大家都知道,也稱斧聲燭影,是宋太祖趙匡胤暴死,宋太宗趙光義即位之間所發生的一個謎案。由於趙匡胤並沒有按照傳統習慣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傳給了弟弟趙光義,後世懷疑趙光義謀殺兄長而篡...

撲朔迷離的「金匱之盟」到底是真是假?

太平興國元年(公元976年),晉王趙光義以「兄終弟及」的方式登上皇位。種種跡象表明,文化皇帝宋太宗雖然政治手段絲毫不遜於太祖,但性格上明顯要狹隘很多,不是豁達之人。南唐國主李煜投降後,宋太祖能容...

歷史是誰創造的,答案讓人大吃一驚!

歷史是誰創造的?歷史唯物主義認為是人民,歷史唯心主義認為是英雄,但小編研究了整部中國史,卻發現一個奇怪的事實,歷史既不是人民創造的,也不是英雄創造的,而是小人和陰謀家創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