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三國部隊戰鬥力排行榜,白馬義從當之無愧第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今日頭條 王俊傑猛
三國演義的斗將,歷來吸引了大家最多的目光,但是,三國部隊的戰鬥力,在三國演義中卻很少描寫,曹操的虎豹騎是天下雄兵,虎豹騎的首領曹純,是一代名將。
但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裡面,曹純卻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小角色。
今天,就談談三國演義比較牛逼的部隊戰鬥力排名。
黃巾軍
「中平元年,黃巾賊帥張角起於魏郡,託有神靈,遣八使以善道教化天下,而潛相連結,自稱黃天泰平。
三月甲子,三十六(萬)一旦俱發,天下響應,燔燒郡縣,殺害長吏。
」
黃巾軍,就是一隻將黃布系在脖子上「有組織、無紀律」的軍隊,他們的領袖人物是「張角、張寶、張梁」三兄弟。
這支軍隊人數眾多,據說是有二三十萬人,但其成份很複雜,多是山賊與農民,因而紀律渙散,又分散於各地,各自為戰,未能協調配合,不便於統一指揮,缺乏戰鬥經驗,戰線過長,便於各個擊破等諸多因素,因而在各地豪強地主的「勤王之師」的打擊下,很快就煙消雲散了。
江州兵
「兄嫌白帝兵非精練。
到所督,則先帝帳下白眊,西方上兵也。
嫌其少也,當復部分江州兵以廣益之。
」
在說起白耳兵時,曾提到諸葛亮嫌其人數太少,想要用江州兵給予補充,白耳兵是蜀國的三大精銳之一,能作為其後補的江州兵其實力不可能小了去。
藤甲兵
「國主兀突骨,身長丈二,不食五穀,以生蛇惡獸為飯;身有鱗甲,刀箭不能侵。
其手下軍士,俱穿藤甲;其藤生於山澗之中,盤於石壁之上;國人採取,浸於油中,半年方取出曬之;曬乾復浸,凡十餘遍,卻才造成鎧甲;穿在身上,渡江不沉,經水不濕,刀箭皆不能入:因此號為『藤甲軍』。
」
藤甲兵是一支南蠻部隊,據說,這支部隊共有三萬多人,個個都是奇形怪狀的蠻人,首先從形象上來看,就達到了足以唬人的效果,在氣勢上、心理上,就占了很大的優勢。
孟獲屢次大敗後,在聽取了帶來洞主的介紹後,將這支部隊請出了山。
剛開始的時候,還真有效果,蜀兵愣是拿這此「刀槍不入」的蠻兵,沒有一點的辦法,自己的損傷還挺嚴重,後來諸葛亮想到,「利於水者必不利於火」,將藤甲兵引入盤蛇谷,運用自己擅長的火攻,才算是將這一問題完美地解決。
獸兵
「此去西南八納洞,洞主木鹿大王,深通法術:出則騎象,能呼風喚雨,常有虎豹豺狼、毒蛇惡蠍跟隨。
手下更有三萬神兵,甚是英勇。
」
這支部隊是孟獲的妻弟「帶來洞主」推薦的,他對於南蠻之地的風俗人情,可說是了如指掌,屢次的向孟獲進言出策,這也是孟獲屢敗之後又屢戰的動力所在。
木鹿大王身有異術,善於驅使虎狼猛獸,實是蜀軍的大敵,諸葛亮於是利用自己先前製作的「彩畫巨獸,俱用五色絨線為毛衣,鋼鐵為牙爪,一個可騎坐十人」,反攻蠻軍,因而大獲全勝,木鹿大王也因此喪生。
大戟士
「紹在後,未到橋十數里,下馬發鞍,見瓚已破,不為設備,惟帳下強弩數十張,大戟士百餘人自隨。
」
界橋之戰時,在見到了公孫瓚的「白馬義從」後,愛說大話的袁紹說過這樣一句話:「彼有『白馬義從』,某有『大戟士』,安懼哉?」袁紹此類的話,在虎牢關前,他也曾說過,當時面對的屢斬大將的呂布手下華雄,他是這麼說的,「可惜吾上將顏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懼華雄」。
袁紹的話,讓人聽起來,怎麼聽怎麼就像是壯門面的話,就好似阿Q所說的「老子,先前闊綽多了」。
果然,剛說這話,就被打了嘴,面對公孫瓚那支被鞠義「先登死士」所擊敗的隊伍,這個所謂的可與「白馬義從」相媲敵的「大戟士」隊伍,竟然不能抵敵,被圍了好幾重,不能突圍而出,害得袁紹只能躲避在空牆之後,氣得連自己的頭盔都丟在了地上,最後還是鞠義所率「先登死士」的返回,才趕退了公孫瓚。
這支「大戟士」隊伍,應算是袁紹手中的精銳,皆披重甲,手拿大戟,由三國著名將領張郃所統率,可正如他手下大將顏良、文丑,在河北之境,可說是婦孺皆知、名聲顯赫,但也就在自己的地盤玩得轉而已。
一旦出來了,見到大世面,就難免怯場,兩者的最後命運也頗有相同,顏良、文丑被輕鬆斬殺於戰場;而大戟士威風未顯,就已隕落。
甘寧百騎
「寧乃選手下健兒百餘人,徑詣曹公營下,使拔鹿角,逾壘入營,斬得數十級。
」
《三國志》上說:甘寧這個人雖然粗猛好殺,但人比較明時大度,又有計謀,捨得花錢,敬重英雄,對自己的部下很是愛待,因而部下們也很願意為他賣命。
也正為如此,甘寧所率領的這百人團隊,才能馳騁於曹軍大營如入無人之境。
張飛燕騎
「先主聞曹公卒至,棄妻子走,使飛將二十騎拒後。
」
長坂坡一聲大吼,成就了張飛千古猛將的威名,從此華夏之地,誰人不知燕人張益德。
以二十騎對敵的卻是曹操的精銳騎兵,其中還有以「驍銳」聞名天下的虎豹騎,這份「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魄,沒有天大的膽,是做不到的,這二十騎,也可說是有過人之量了。
史書上對張飛事跡的記載很少,這燕騎的記載則更少了,似乎也就只有這一處,倒是《三國演義》提到了一點。
三國演義第十四回「曹孟德移駕幸許都呂奉先乘夜襲徐郡」之中,呂布夜襲徐州的時候,正好狹路相逢,碰上了老冤家張飛,「張飛此時酒猶未醒,不能力戰。
呂布素知飛勇,亦不敢相逼。
十八騎燕將,保著張飛,殺出東門,玄德家眷在府中,都不及顧了。
」
這裡所提到的是「十八騎燕將」,也算是張飛的嫡系部隊,出生入死,一直跟隨著他。
青州兵
「 冬,受降卒三十餘萬,男女百餘萬口,收其精銳者,號為青州兵。
」
這批青州兵的前身,本是一群烏合之眾,裡面的成份很雜,有鐵匠、木工、道士、和尚、無業游民、失業者、大混混、小混混,大多數是農民,他們的總稱為黃巾軍,也有說是黃巾賊或是黃巾起義者,因立場的不同,就有了不同的說法。
當時,青州黃巾數百萬入侵兗州,鮑信等人迎曹操領兗州牧,以抵禦黃巾,曹操果然不失眾望,對於這郡沒組織性、紀律性,只會燒殺擄掠,一味地欺軟怕硬之徒,一頓狠敲猛打,直追到了濟北之地,這幫沒見過多在世面的鄉下人,一見到這陣勢,就都嚇怕了,沒過多時,就降了,一降還是三十多萬軍卒,若加上家裡的老小,總共有百多萬人口,於是,曹操對於這些人來了精簡整頓,選其精銳者,名為「青州兵」。
丹陽兵
「曹公征徐州,徐州牧陶謙遣使告急於田楷,楷與先主俱救之。
時先主自有兵千餘人及幽州烏丸雜胡騎,又略得饑民數千人。
既到,謙以丹楊兵四千益先主,先主遂去楷歸謙。
」
現在的丹陽是鎮江市的下屬的一個小小的縣/級市,三國時代的丹陽郡卻是橫跨今天江蘇、安徽兩省,從屬於揚州(包含了江蘇、安徽、江西、福建四省,也不是現在的揚州市),所以當人們提起當時的丹陽兵時,就會說是「揚州丹陽兵」。
三國時代,世道很亂,百姓無以為業,民不聊生,能有一口飯吃已經是很幸運的事,流浪遷移的人也不在少數,各路諸侯只顧著爭奪地盤,而如果想在與別的群雄爭奪過程中,取得優勢,最好的辦法就是擴充兵源。
擴充兵源最常用的方法是徵兵,那年頭想當兵的人可不多,因而非常時期就是用非常手段,也就是我們俗常所說的抓壯丁。
既然是抓壯丁,只要抓到就好了,人數多多益善,可誰管你是哪裡的人,劉備所帶領的那支「兵千餘人及幽州烏丸雜胡騎,又略得饑民數千人」的部隊可以做為很好的例證。
丹陽本就是一個招兵之地,主要的強兵來源是山越民,《三國志·蜀書二·先主傳第二》就有記載:「大將軍何進遣都尉毋丘毅詣丹陽募兵,先主與俱行,至下邳遇賊,力戰有功,除為下密丞。
」
當時的丹陽屬於不開化之地,山地險要,民風強悍,又是少數民族積聚地,而又不是戰爭的中心,人口沒有受到多大的損耗,經濟有落後,老百姓具有一定的戰鬥力,也就很容易徵得到兵。
提起丹陽兵就不得不說,陶謙。
據《三國志·魏書八·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載:「陶謙字恭祖,丹楊人。
少好學,為諸生,仕州邵,舉茂才,除盧令,遷幽州剌史,徵拜議郎,參車騎將軍張溫軍事,西討韓遂。
」後因徐州黃巾作亂,乘此機會,也就做了徐州牧。
白馬義從
「瓚常與善射之士數十人,皆乘白馬,以為左右翼,自號『白馬義從』。
」
關於「白馬義從」這支軍隊的來歷,《三國志·魏書六·董二袁劉傳第六》裴松之注引《英雄記》給了兩種說法是:「瓚每與虜戰,常乘白馬,追不虛發,數獲戎捷,虜相告雲『當避白馬』。
因虜所忌,簡其白馬數千匹,選騎射之士,號為白馬義從;一曰胡夷健者常乘白馬,瓚有健騎數千,多乘白馬,故以號焉。
」
沮授為袁紹監軍時,也曾向袁紹進到過這支部隊:「瓚好白馬,屢乘以破虜,虜呼為『白馬將軍』。
故選精銳三千,盡乘白馬,號『白馬義從』,以實禁衛也。
」
白馬義從,這是一支騎射水平非常高的騎兵部隊,深為他的對手所顧忌,為當時北方地盤比袁紹還大的諸候公孫瓚所有,在沒有碰到自己一生勁敵之前,公孫瓚和他的白馬義從橫行當世,無人敢與之叫板。
冀州牧本是韓馥,但冀州的實/權人物,卻是公孫瓚。
十易其主的劉備被稱為英雄,可呂布卻被罵做三姓家奴?
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張飛在和呂布在虎牢關交手的過程中,曾經破口大罵呂布是「三姓家奴」。當然,張飛也不是在污衊呂奉先。呂布早年喪父,於是就認當時的并州刺史丁原做自己的義父。但是,呂布在殺了丁...
都給我閃開!盤點三國中那些超強戰鬥力的特種步兵!(上)
每個人都是一門歷史,每個人都是一部傳說!文丑陪你看三國,文丑和你聊悲歌!~哈嘍大家好,我是頭條新手——文丑。很開心能和大家在頭條見面,初次發帖,希望大家能多多支持,如果說得不好——有能耐來打我啊...
劉備的武力,比公孫瓚和魏延,如何?
劉備出身貧寒,史書《三國志》記載,與母販履織席為業,然而,劉備在三國時代,一生縱橫天下,經歷無數戰陣,雖然武藝不如關羽和張飛,但是,也表現不凡,曾先後斬殺曹操手下兩員大將,足以顯示其身手不凡。劉...
夢三國劉備到底是一個仁德之君還是一個奸雄?
三國演義是我們基本都有一點了解的名著,大部分人都認為三國的奸雄是曹操,而劉備在三國演義中卻是一個仁德之君,忠義兩全,而在三國志中的劉備真的也像三國演義中的那麼忠義仁德嗎?看了看三國志的小編覺得也...
關公評略|生平——早期征戰
關羽逃亡他鄉,約五六年後,即29歲左右,在河北涿郡結識了劉備、張飛。劉備和張飛都是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本地人,劉備故里樓桑村「在涿州西南十五里」(《讀史方輿紀要》),張飛故里現稱忠義店,...
曹操敗仗解析連載之五
7,192年初平三年夏四月-冬 壽張之戰武帝紀載【信乃與州吏萬潛等至東郡迎太祖領兗州牧。遂進兵擊黃巾於壽張東。信力戰鬥死,僅而破之。購求信喪不得,眾乃刻木如信形狀,祭而哭焉。追黃巾至濟北。乞降。...
潛龍逆旅:劉備隱介藏形於平原郡時都做了哪些事情
最近我仔細研讀了《三國志》、《後漢書》等史籍,發現《三國演義》中有一個關係完全是錯誤的:即公孫瓚與劉備之間曾經是上下級關係,而不是友盟或者聯軍。 當然,首先劉備和公孫瓚都是涿郡盧植的學生,兩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