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經典史話(34)司馬懿輔佐曹叡-統兵對陣諸葛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司馬懿輔佐曹叡-統兵對陣諸葛亮
畫外音:公元227年,曹叡23歲登基稱帝,史稱魏明帝。
根據《晉書》記載,明帝年幼聰慧,好學多識,深得祖父曹操喜愛,15歲被封為武德侯,封地為今天武陟縣縣東。
曹叡處事沉著、剛毅,明識善斷,政由己出,注重法理治國。
但奢淫過度。
在曹叡稱帝13年里,魏、吳、蜀三國之爭,已經處於白熱化階段,互相廝殺,勝負難分。
在這一時期,司馬懿作為魏明帝四大輔臣之一,憑著文韜武略,親率大軍四處征戰,在所不辭,戰功卓著。
之後,隨著其他幾位輔臣相繼離世,司馬懿真正成了一位關乎魏國生死存亡的靈魂性人物。
下面,讓我們看看司馬懿是如何一步步登上魏國戰神神壇的。
根據有關史料記載,在曹叡繼位的13年里,僅魏國應對吳、蜀兩國,就打了13場戰爭。
其中,司馬懿作為四大輔臣之一,親自披掛上陣打了七場:
一是曹叡登基不久,東吳將領諸葛瑾、張霸等人率軍進犯襄陽。
司馬懿奉旨指揮魏軍大破吳軍,斬殺張霸。
二是太和元年(227),司馬懿奉旨駐紮宛城(今南陽市),同時負責荊、豫二州軍事。
6月驚聞新城(今荊州西南?)太守孟達計劃叛亂歸蜀,認為孟達是一個反覆無常、背信棄義之人。
兵貴神速,需當機立斷,先斬後奏,將其除掉。
孟達早為劉璋屬下,後投降劉備,在關羽圍攻樊城、襄陽時,因不發兵救關羽,而觸chù怒了劉備,見勢不妙,又投奔了魏國,現又密謀配合諸葛亮伐魏。
為了穩住孟達,司馬懿一方面寫信好言相勸,用於麻痹對方;一方面率軍日夜兼程前來討伐,八天到達新城城下。
孟達見到司馬懿信件,認為宛城和洛陽相距800里,距離新城1200里,待此事上表天子,來迴路程需要月余,只要加固好城池,等待蜀國援軍即可。
哪知司馬懿已兵從天降。
司馬懿採取八路大軍連續攻城,16天將城攻破,擒斬了孟達,並將其首級傳往京師。
魏明帝見此,大加讚賞。
三是太和四年(230)七月,大司馬曹真、大將軍司馬懿奉旨率軍伐蜀,九月因連降大雨,洪水泛濫,無奈奉詔回師。
四是青龍元年(231)2月,諸葛亮率軍進攻祁山、天水一線,在曹真奉旨迎敵病重情況下,司馬懿奉旨督軍、統兵迎敵,將諸葛亮追至鹵城(今甘肅天水境內),然後採取掘營固守戰術,與蜀軍對峙zhì。
諸葛亮由於糧草不濟,七月率軍回撤。
五是青龍元年(233)九月,屯駐北方安定地區保衛邊塞的匈奴首領胡薄等人率部反叛,司馬懿奉旨指派部將胡遵指揮平叛,很快擊潰了叛軍。
六是青龍二年(234)2月,諸葛亮第五次北伐,司馬懿奉旨迎敵,這也是司馬懿與諸葛亮最後一次交戰。
諸葛亮率軍北出斜谷道(今陝西眉縣西南),在五丈原(今陝西岐山縣南)與司馬懿對陣。
諸葛亮千里征戰,所帶糧草有限,由於交戰心切,屢向司馬懿下達戰書,渴望速戰速決。
司馬懿看出對方短板,依仗兵馬、糧草充裕,採取拖延戰術,固守城池,不出城交戰。
心思:我大軍糧草充裕,看咱們誰能耗過誰。
諸葛亮見司馬懿像個縮頭烏龜,為了激怒司馬懿及將士,採取送以女人常用之物進行羞辱。
司馬懿手下將士見此,紛紛要求出城迎敵。
司馬懿為了平息將士情緒,採取「千里請戰」妙計,聲稱固守城池並非自己所為,而是皇帝不讓出城作戰。
眾將士見到御旨,只好忍辱負重,固守城池。
諸葛亮本想長期駐紮,與司馬懿一決雌雄,哪知自己由於操勞過度,突然病死在五丈原。
蜀軍群龍無首,退回蜀地。
司馬懿防守成功。
七是景初元年(237)年末,遼東公孫淵起反,自稱燕王。
第二年年初,司馬懿奉旨率軍征討遼東,結果大獲全勝。
凱旋途中,司馬懿路經溫縣故里,還在虢公台連續三天大擺宴席,宴請當地官員及鄉親。
曾乘興作歌曰:天地開闊,日月重光。
遭遇際會,畢力遐xiá方。
將掃群穢,還過故鄉。
肅清萬里,總濟八荒。
告成歸老,待罪舞陽。
此情此景,可與當年漢高祖劉邦在擊破英布以後,班師路經老家沛縣,與父老鄉親飲酒高歌一曲《大風歌》相媲美,充分顯示了一代帝王將相的豪情壯志與文采。
至此,司馬懿這種逢戰必勝,戰功卓著的業績,足以威震朝野內外,從而成為一代戰神。
尤其在曹叡朝後期,由於四大輔臣中的曹休、曹真、陳群先後離世,司馬懿真正成了一位關乎魏國生死存亡的靈魂性人物。
同時,司馬懿三弟司馬孚、四弟司馬馗、五弟司馬恂、六弟司馬進,分別也在朝廷擔任一定要職。
這在當時,以司馬懿為代表的司馬氏家族,已是權傾朝野。
公元238年年底,曹叡病危,冊封大將軍曹真之子曹爽為大將軍。
詔令曹爽同司馬懿兩人,各統精兵3000人,共同輔佐和執掌朝政。
以司徒、司空、元輔,統領百官。
不久,曹叡駕崩於洛陽嘉福殿,享年35歲。
曹叡死後,養子曹芳8歲繼位,史稱齊王曹芳。
這是司馬懿第三次受遺輔佐魏主。
但縱觀曹叡一朝,由於曹叡年富力強,處事沉著剛毅,明識善斷,政由己出,牢牢掌控著朝政,司馬懿無論作為四位輔臣之一,還是作為一位能征善戰的戰神,都只是曹叡手下一位重要幕僚,不存在干預曹魏皇室及朝政問題。
三國中魏明帝曹睿,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
魏明帝曹叡(204年-239年1月22日),字元仲,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魏文帝曹丕長子,母文昭皇后甄氏,三國時期曹魏第二位皇帝,公元226年-239年在位。曹叡能詩文,與曹操、曹丕並稱魏氏...
原來諸葛亮並非空城計真正的受益者,其實被嚇走的人才是大贏家
劉備一生的志願就是安定天下,重振大漢王朝,他在白帝城讓劉禪拜諸葛亮為亞父,希望諸葛亮可以好好的輔佐自己的兒子成天下事。劉禪當上蜀國的皇帝以後,他聽從諸葛亮的意見和東吳重修舊好,國內需要好好休養...
第一次北伐,諸葛亮和司馬懿到底有沒有交過戰?有空城計嗎
建興六年春,諸葛亮第一次北伐魏國,謊稱要從斜谷道進軍攻打郿城,魏國大將軍曹真得到消息後提兵進駐郿城,而諸葛亮確出兵祁山進攻隴右,派趙雲,鄧芝屯兵箕谷作為疑兵牽制曹真軍,來了個聲東擊西,諸葛亮軍容...
虎嘯龍吟:司馬懿VS諸葛亮 一生的勁敵?絕代雙驕?
《虎嘯龍吟》中司馬懿即將迎來人生巔峰,總攬曹魏軍政,此時的諸葛亮早已去世。後世看來,司馬懿似乎更成功些,畢竟他的子孫滅了蜀、吳,建立晉朝;而諸葛亮病死在北伐上,可謂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了。那麼在...
曹丕留下最得力的兩個託孤大臣,一個平定邊亂,一個培養人才
在古代中國,託孤是經常發生的一件事。老皇帝把小皇帝交給可以信賴的大臣,讓他幫忙輔佐朝政。最早的託孤大臣,可以追述到商代的伊尹,以及周朝的周公。他們都成了被後世稱讚的賢臣。到了漢代的時候,還有霍光...
司馬懿對陣諸葛亮一直都做縮頭烏龜,唯一一次冒險是為了什麼?
司馬懿整部《三國演義》當中笑道最後的人,可謂真正的人生贏家。要不是他的兒子司馬師、司馬昭專權,孫子司馬炎篡魏建晉,或許可以和諸葛亮齊名,成為曹魏肱骨忠臣的表率。
司馬懿指揮這三大戰役,完全碾壓諸葛亮
讀三國歷史,常常有人憤憤不平,為什麼最後是小人司馬懿得了天下。而奸雄曹操,梟雄劉備,英雄孫權都統統靠邊站。有人說是,司馬家族是中國歷史上得國最不光彩的政權。雖然曹操家族也是篡位,但是可以說是江山...
諸葛亮「空城計」智退司馬懿?別被騙,《三國演義》這個故事假的
在歷史小說《三國演義》的《馬謖拒諫失街亭》這一回中,描寫了諸葛亮在首次北伐時,魏國以司馬懿為帥領軍對陣。司馬懿主動出擊,率領二十萬大軍,首先把只會紙上談兵的馬謖圍困在一座孤山上,切斷了水源,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