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的蜀國為什麼最後無人可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熟悉三國的人都知道,蜀國到了後期就人才睏乏,青黃不接,但是北方的魏國卻依然人才濟濟,無論是謀臣還武將,蜀國最後滅亡的時候還在吃老本,還都是劉備留下的老底,這也是導致蜀國滅亡的原因之一。

那麼為什麼蜀國最後無人可用呢?小皮從外因和內因兩個方面來分析下。

先說外因,那就是人口和經濟!

看三國的版圖,雖然看起來魏蜀吳三個國家相差不大,魏國略大,其次是東吳,最後是蜀國,但是如果要看人口密度,那魏國要甩吳國和蜀國好幾條街,吳蜀的人口加起來都沒有魏國一個國家多。

我們來看一組三國時期的人口密度圖:

看這個圖就一目了然,當時誰的人口最多,顯然是魏國,集中在黃淮流域,有一個三國時期人口的統計對比

國別 戶數(萬) 人口數(萬)

蜀 28 94

吳 52.3 230

魏 103 443.28

合計 183.3 767.28

可以看得出來,魏國的人口數遠遠多於蜀國和吳國,即使在教育投入同等的情況下,魏國產生的人才也會比吳國蜀國多的多,更不要說當時北方地區教育水平更高。

那麼人才的出產肯定是魏更多。

並且魏國的教育水平和人才幫帶要比吳國和蜀國的高的多,教育水平和人口兩個因素一疊加,這個結果就更加放大,另外當時的經濟中心還在北方,南方的經濟相對不好,在教育投入就更少。

再說內因,蜀國一開始看起來人才濟濟,有所謂的五虎上將,但是其實都不是本土的,都是劉備入蜀的時候從中原或者荊州地區帶過來的,關羽、張飛、趙雲,馬超,諸葛亮等等都是劉備帶來的,很多在蜀地的官員也都是中原派過來的,前面說,蜀國是看起來人才濟濟,但是相比曹操那差遠了,曹操出名的謀士都有五個,別說其他不出名的了,文臣武將更是數不勝數,就算當時的吳國,也比蜀國多,所以說蜀國一開始人才儲備就是落後的。

劉備死後,諸葛亮作為丞相,事必躬親,從農業生產到軍事訓練,再到出兵北伐,都是諸葛亮親力親為,確實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但是這樣也導致大量的年輕人無法得到鍛鍊,那就沒法成長,習慣聽從丞相的指揮,不會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這也導致蜀國人才青黃不接。

綜上,人口總數、教育水平、諸葛亮的事必躬親導致蜀國的人才凋落,蜀國後期無人可用也就不奇怪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解析蜀漢四相之後為何蜀漢再無可用之人?

蜀國在三國之中算是整體實力較弱的,加上劉備那一代人的離去,更加日暮西山。到了蜀漢後期,國中出現「無人可用」的局面,這是為什麼?蜀漢四相有哪些人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

三國時期蜀國為何滅亡,真正原因是……

《三國演義》這部小說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小說中蜀國劉備得「臥龍鳳雛」、「五虎良將」,旗下謀士眾多,武將雲集,本以為有如此眾多人才輔助,劉備想不成大事都難,歷史的結果卻是蜀國先滅,吳國後繼,魏國一...

倘若關羽沒有被殺死,蜀國會一統天下嗎?

我個人覺得還是很難的,任何事情都是有著客觀規律的,國與國之間的競爭最後看的還是實力。比如三國之中,無論是赤壁之戰還是夷陵之戰,吳國都是勝利者,但是又能怎樣呢?吳國還不是沒能統一三國。因為實力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