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的蜀國為什麼最後無人可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熟悉三國的人都知道,蜀國到了後期就人才睏乏,青黃不接,但是北方的魏國卻依然人才濟濟,無論是謀臣還武將,蜀國最後滅亡的時候還在吃老本,還都是劉備留下的老底,這也是導致蜀國滅亡的原因之一。
那麼為什麼蜀國最後無人可用呢?小皮從外因和內因兩個方面來分析下。
先說外因,那就是人口和經濟!
看三國的版圖,雖然看起來魏蜀吳三個國家相差不大,魏國略大,其次是東吳,最後是蜀國,但是如果要看人口密度,那魏國要甩吳國和蜀國好幾條街,吳蜀的人口加起來都沒有魏國一個國家多。
我們來看一組三國時期的人口密度圖:
看這個圖就一目了然,當時誰的人口最多,顯然是魏國,集中在黃淮流域,有一個三國時期人口的統計對比
國別 戶數(萬) 人口數(萬)
蜀 28 94
吳 52.3 230
魏 103 443.28
合計 183.3 767.28
可以看得出來,魏國的人口數遠遠多於蜀國和吳國,即使在教育投入同等的情況下,魏國產生的人才也會比吳國蜀國多的多,更不要說當時北方地區教育水平更高。
那麼人才的出產肯定是魏更多。
並且魏國的教育水平和人才幫帶要比吳國和蜀國的高的多,教育水平和人口兩個因素一疊加,這個結果就更加放大,另外當時的經濟中心還在北方,南方的經濟相對不好,在教育投入就更少。
再說內因,蜀國一開始看起來人才濟濟,有所謂的五虎上將,但是其實都不是本土的,都是劉備入蜀的時候從中原或者荊州地區帶過來的,關羽、張飛、趙雲,馬超,諸葛亮等等都是劉備帶來的,很多在蜀地的官員也都是中原派過來的,前面說,蜀國是看起來人才濟濟,但是相比曹操那差遠了,曹操出名的謀士都有五個,別說其他不出名的了,文臣武將更是數不勝數,就算當時的吳國,也比蜀國多,所以說蜀國一開始人才儲備就是落後的。
劉備死後,諸葛亮作為丞相,事必躬親,從農業生產到軍事訓練,再到出兵北伐,都是諸葛亮親力親為,確實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但是這樣也導致大量的年輕人無法得到鍛鍊,那就沒法成長,習慣聽從丞相的指揮,不會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這也導致蜀國人才青黃不接。
綜上,人口總數、教育水平、諸葛亮的事必躬親導致蜀國的人才凋落,蜀國後期無人可用也就不奇怪了。
解析蜀漢四相之後為何蜀漢再無可用之人?
蜀國在三國之中算是整體實力較弱的,加上劉備那一代人的離去,更加日暮西山。到了蜀漢後期,國中出現「無人可用」的局面,這是為什麼?蜀漢四相有哪些人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
武侯北伐是否真的靠譜?北伐是不是個錯誤?夢三國北伐對錯之爭
魏、蜀、吳三國人口比較表,蜀國有28萬戶,94萬人,;吳國有52.3萬戶,230萬人,,魏國有103萬戶,443.28萬人;三從兩點變化得知蜀國每戶大約有3.4口人,;吳國每戶大約有4.3口人...
劉備:我地盤那麼大,憑什麼說我蜀國最弱?
喜歡三國歷史的小夥伴們,應該都知道,魏蜀吳三國當中,魏國最強,蜀國最弱。但是,看了三國的地圖後,很多隻粗知歷史的小夥伴會發蒙:劉備的地盤那麼大,怎麼就最弱了?開玩笑吧?
曹丕本可趁機滅了蜀國,為何回頭攻打強盛的東吳呢?原因太簡單
許多朋友說三國可以簡單的分成兩個階段,那就是曹操死之前和曹操死之後。喜歡曹操的朋友們認為曹操是一個文治武功雙全、有雄才偉略的一個英主,所以覺得曹操死後的三國索然無味,後面只有諸葛亮和司馬懿爭鬥的...
三國時期蜀國為何滅亡,真正原因是……
《三國演義》這部小說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小說中蜀國劉備得「臥龍鳳雛」、「五虎良將」,旗下謀士眾多,武將雲集,本以為有如此眾多人才輔助,劉備想不成大事都難,歷史的結果卻是蜀國先滅,吳國後繼,魏國一...
蜀漢滅亡如果沒有這個人的存在,或許還能存活數十年?
在三國歷史上,我們說到蜀漢的滅亡,很多人都是覺得理所當然的,因為蜀國是當時三個國家最弱的一個,優勝劣汰在所難免。根據當時數據統計,蜀國人口94萬人,吳國人口230萬人,魏國443萬人。
倘若關羽沒有被殺死,蜀國會一統天下嗎?
我個人覺得還是很難的,任何事情都是有著客觀規律的,國與國之間的競爭最後看的還是實力。比如三國之中,無論是赤壁之戰還是夷陵之戰,吳國都是勝利者,但是又能怎樣呢?吳國還不是沒能統一三國。因為實力不...
劉備失敗時,吳國為何沒有乘勝追擊,原來和這個人有關
今天,小編要給大家分享的是三國後期蜀國和吳國的一段歷史往事。三國後期,本是聯盟的吳國和蜀國因為一些事情鬧了矛盾,最終導致一場戰爭。當時,孫權為了加強兩國的關係,想讓自己的兒子娶關羽的女兒為妻。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