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嘆息與愉悅,為誰而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在三國正史中,劉備的嘆息不多,見諸於史籍的記載僅有兩次。
第一次是為西川名將張任。
劉備入川和劉璋撕破臉後,劉璋分遣張任、泠苞、劉璝、鄧賢等到涪抵禦劉備,這些人皆不敵劉備手下的黃忠、卓膺,都被打得大敗,被迫退保綿竹。
劉璋又派遣李嚴前來督綿竹諸軍,參軍則選用了自己的姻親江夏人費觀,這兩人都是東州士,是劉焉劉璋父子賴以看家的心腹,結果李嚴睹勢不利,直接投降了劉備,張任遂和劉璝退保雒城。
雒城的主將是劉璋的兒子劉循,若是雒城不守則成都將直接暴露在劉備軍隊的攻擊之下,劉璋雖然秉性暗弱,卻並不糊塗,督令屬下死保雒城。
也正是在此背景下,張任悲壯地勒兵出屯雒城之外的雁橋,然而再次被劉備擊敗,並且不幸被生俘。
劉備早就聽說張任忠勇,更知道他是寒門出身的將領,若是能讓他歸降對日後穩定西川局勢大有裨益。
但是張任厲聲說道:「老臣我一定不會侍奉兩位主公。
」劉備在無可奈何之下只有將他殺掉,並且為之嘆息。
(註:《資治通鑑》的說法與《益部耆舊雜記》不同,認為張任是戰死的)劉璋屬下的精英歸順劉備的原也不少,比如許靖、董和、黃權、李嚴、吳壹、費觀、嚴顏等,但像張任這樣引頸就戮的軍事將領卻是絕無僅有,難怪劉備也會一聲嘆息。
另一次是對龐統而嘆。
龐統曾經做過周瑜的功曹,在劉備到吳地之時,周瑜曾經密勸孫權留下劉備。
後來此事被劉備風聞,就向龐統求證真偽。
龐統坦承確有其事,劉備因此而感慨嘆息,並說:「我當時處境危急,因為對孫權有所相求(指聯吳抗曹),所以才不得不去,差點不免於周瑜之手!天下的智謀之士,看法都幾乎是相同的。
想當初諸葛亮也勸我別去,我當時認為孫權的主要威脅來自北方,一定會依仗我為外援,所以決心前往而沒有懷疑。
回想起來這次真是險途,並非萬全之策啊。
」
劉備高興的時候不多,大致從史書上看,有悅、喜、笑這麼三種,悅和喜表達的情感類似,但都稍微含蓄,笑就是直觀的情緒表達了。
劉備被記載為悅的情緒有三次,一次是為了廖化,情緒是大悅,一次是與楊儀交談,同樣為大悅,還有一次則是在魯肅前來勸說孫劉聯盟之時,甚「歡悅」。
廖化本來為關羽主簿,在關羽失掉荊州之後,廖化也成為東吳官員。
但廖化不願意投身孫權帳下,於是以詐死為名,身攜老母晝夜西行,上演了一部現實版的生死大逃亡。
這時劉備正好從川中出軍東征,廖化在秭歸與劉備相遇。
劉備高興的不只是廖化失而復得,事實上這時劉備帳下人才濟濟,以廖化之才還不到一線將領的位置,而且續後劉備也沒有讓他隨軍東征,而是任命他為吳漢邊境的宜都太守(今湖北宜昌),劉備可能還認為廖化不遠千里從遠而歸證明了荊州故地的人心向背,對自己東征因而充滿了信心。
想當初劉琮歸降曹操時,他手下軍隊尚有不少主動從北軍來歸,如今自己身為繼承漢室法統的天子,政治號召力更進一籌,那荊州將吏豈不是更應該望風歸附?因此後面這一點恐怕才是劉備大悅的主因。
因為楊儀的出色才能劉備同樣大悅過。
建安末年,曹操任命傅群為荊州刺史,襄陽人楊儀為傅群屬下主簿,後來背叛傅群投降關羽,被任命為功曹。
時劉備已經入主西川,關羽命令楊儀去劉備那裡匯報工作情況。
劉備與楊儀初次見面,談論起對於軍國計策、政治得失的見解,楊儀所言甚得劉備之心,劉備大為高興,就將楊儀留在自己身邊擔任左將軍兵曹掾(劉備當時的官方職務為左將軍)。
劉備為漢中王時楊儀被任命為尚書。
法正死後劉巴為尚書令,是楊儀的上司,兩人因為不合,楊儀就被左遷為有名無實的弘農太守。
但等到諸葛亮掌握大權後,楊儀再次獲得重用,先後跟隨諸葛亮平定南中叛亂,又參與歷次北伐,對於籌辦糧谷、節度軍戎一類事他輕輕鬆鬆便能了結,是諸葛亮倚重的左右手。
不過因為他性格褊狹,諸葛亮最終沒有推薦他繼任。
其實從這一系列的表現就可以推知楊儀確有真才實幹,難怪劉備和他一番談論之後便要大悅了。
另外一次和魯肅的到訪有關。
劉表死後,魯肅向孫權說出了心中的謀劃:他一方面肯定了荊州的重要戰略價值,並指出劉表的兩個兒子劉琦和劉琮素來不睦,各在軍中有自己的小圈子,另一方面劉備作為客卿不能受劉表重用,這都是荊州當時存在的客觀情況。
據此魯肅提出了兩條對策:若劉備能和劉表的兩個兒子和平共處,則應該與他同結盟好;若他們之間相互離違,則應該更作謀劃。
當年魯肅一見孫權,即提出了「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的戰略規劃,極得孫權歡心,就是重臣張昭百般毀謗孫權也並不在意。
此時孫權聽從了魯肅的建議,於是委派魯肅作為弔喪使者前往荊州。
魯肅到夏口(今湖北武漢)時曹操已南向荊州,因此晝夜趕路,等到了南郡(郡治江陵)的時候劉琮投降曹操,劉備這時張皇無措,正準備南渡長江。
魯肅在當陽長阪(今荊門市西南郊掇刀石街道境內)遇到劉備,並陳說江東形勢,勸告孫劉聯合。
以劉備當時的兵力,即使加上劉琦也萬難抵擋曹操的雷霆攻勢,說危若累卵並不誇張,現在有孫權為其背書,雖然孫權實力並不強大,但也能提供三萬人左右的機動兵力,二者相疊足可以與曹操一戰,劉備自然是發自內心的高興,表現在面部就是「歡悅」。
三國魯肅遣子問路的故事
「魯肅遣子問路」是一則謎語,是1982年五月長江中下游六省市十四個單位在江西廬山舉行的「匡廬謎會」,其中九江隊為了盡地主之誼,寫下一副對聯,該對聯為:魯肅遣子問路;陽明笑啟東窗。
曹操進攻漢中的行動,意外的阻止了劉備5萬大軍進攻孫權
公元215年,也就是劉備占領西川地區的第二年,孫權一再派遣使臣索要荊州地區。真實的劉備並不是什麼善男信女,他並不想把荊州那麼重要的地方拱手讓人。面對孫權的軍事威脅,劉備勃然大怒,劉備命令諸葛亮留...
三國的密碼,孫權劉備從未聯盟!司馬懿看透本質才滅吳國蜀國!
傳統觀點認為,孫劉聯合共同抗曹是三國時代最突出的政治特點。這種觀點其實太過籠統,從嚴格意義上講孫權和劉備之間從未真正結盟。從曹操征劉表飲馬長江到三國歸晉,在長達半個世紀時間裡,孫劉兩家之間爭鬥是...
被誤讀的《隆中對》戰略
常有人把諸葛亮比作蕭何,我是並不認同這個觀點的。蕭何在劉邦時期,僅僅是足食足兵,為劉邦提供後勤。諸葛亮在這一方面上或許並不比蕭何差,但他的才能絕不僅限於此,從諸葛亮還在草廬中的時候,他的軍事才能...
三國演義中的敗家子,排名第一的還不是他劉禪
說三國、道三國,一部英雄人物的歷史巨著。有些人,革命成功,皇袍加身,有些人出師未捷身先死,更有些人常使世人淚滿襟。那麼,在三國史上,終究哪些人能上敗家玩榜單呢?[8、樂不思蜀的劉禪]蜀國第二個皇...
襄樊之戰,一代名將關羽被害誰最高興?
最初讀罷三國這段,我認為最高興的應該是曹操和孫權,因為曹操除去了自己的心腹大患,孫權則奪回了屬於自己的荊州。而經過最近的閱讀,讀至劉封被賜死,廖立、來敏、李嚴、楊儀被廢黜,魏延和馬謖的被殺。我便...
周瑜「二分天下」VS諸葛亮「三分天下」,那個更靠譜?
諸葛亮政治勝過周瑜,而周瑜軍事統帥能力又勝過諸葛亮!可以說,不分上下!可是,似乎有不少人,認為就戰略,周瑜的二分是個失誤,是很難實現的!相對諸葛亮的隆中對,就很明顯了,諸葛亮的戰略比周瑜要高!但...
孫劉聯盟的破裂,源於此人的一個重大建議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後漢三國時代的荊州的特點是:「剪不斷,理還亂」。東漢末年,劉表有荊州,帶甲十萬。建安十三年,曹操南征,劉表病死,其子劉琮投降曹操,曹操遂有荊州。緊接著,曹操失利於赤...
評劉備死前諸葛亮的功勞:並非不可或缺!
諸葛亮在三國演義里被大吹特吹,被很多人說成「使劉備從一無所有到三分天下有其一」,好像蜀國的建立全是諸葛亮的功勞一樣?那麼如果諸葛亮沒有參加劉備集團,劉備能不能建立蜀國呢?還是來看一看諸葛亮加入劉...
王立新品評三國人物:三足鼎立格局是怎樣形成的
建安十三年(208)七月,曹操整頓軍隊,揮師南下,準備征服江南,統一全境,兵鋒首先指向了一直盤踞在荊州的劉表。就在曹操出師征討劉表之前,西涼馬騰、韓遂再度亂戰起來。兩人起初結為異姓兄弟,後來因利...
男人17歲 應該打工還是讀書 你是他你該怎麼選
提起諸葛亮:我想大家都會想到,草船借箭,巧借東風,空城計,七擒孟獲,六出祁山 七星燈 續命等故事。。。。。。實在太多!千百年來,諸葛亮就是千古忠臣的代表,也是智慧的化身。
難怪三國如此精彩,原來個個具非凡人
姜子牙根骨不好,轉世重修為孫臏,結果又被師弟搞斷了腿,一輩子坐輪椅,形象不佳,再轉世重修為諸葛亮,所以諸葛亮愛坐輪椅(前世的習慣),又為劉備所累 火燒藤甲軍,傷了陰德,不能成仙。無奈再轉一世劉伯溫
被曹操追著打,看他如何絕地反擊
建安十三年,曹操進軍荊州。兵臨城下,劉表的接班人,小兒子劉琮立刻服軟,打算拱手送出老爹交給他的荊州九郡。曹操一到襄陽,劉琮便派人送去降書。他不知道這事怎麼跟劉備說,害怕劉備惱火,一直在猶豫。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