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存在時間最長的小諸侯國,碌碌無為卻人才輩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紛爭不斷,從西周初年的八百諸侯到戰國七雄直至秦始皇一統天下。

這期間,「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啃青泥」,一個諸侯國能夠存在下去實屬不易,衛國這個「小蝦米」硬是在「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的夾縫中走到了最後,成為最後一個被滅諸侯國。

衛國,是周朝分封的一個姬姓諸侯國,第一代國君為周文王嫡九子康叔封。

衛國立國前後共計907年,傳41君,是生存時間最長的周代諸侯國,也是眾多姬姓諸侯國中最後滅亡的國家。

衛國疆域大致位於黃河以北的河南鶴壁、安陽、濮陽,河北邯鄲和邢台一部分,山東聊城西部、菏澤北部一帶,首都朝歌。

公元前254年,被魏國覆亡,衛國領地已成為魏國的一個封君之地。

公元前241年秦取衛國的濮陽等地。

公元前239年衛元君被迫遷往野王縣,衛國名存實亡。

公元前209年,衛君角被秦二世廢為庶人,衛國徹底滅亡。

衛國雖是一小國,卻是人傑地靈之地,從該國走出的名人竟然左右了戰國紛亂複雜的局勢。

下面看看這些衛國走出去的名人便知:

商鞅

商鞅

商鞅,戰國時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衛國(今河南省安陽市內黃縣梁莊鎮)人,衛國國君的後裔,姬姓公孫氏,故又稱衛鞅、公孫鞅。

商鞅通過變法使秦國成為富裕強大的國家,史稱「商鞅變法」。

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國戶籍、軍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區劃、稅收、度量衡以及民風民俗,並制定了嚴酷的法律;經濟上商鞅主張重農抑商、獎勵耕織,軍事上商鞅作為統帥率領秦軍收復了河西。

吳起

吳起,戰國初期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

衛國左氏(今山東省菏澤市)人。

吳起一生歷仕魯、魏、楚三國,通曉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內政、軍事上都有極高的成就。

在楚國時,曾主持「吳起變法」。

後因變法得罪貴族,遭其殺害。

唐肅宗時位列武成王廟內,被稱為武廟十哲。

李悝

李悝

李悝,河南濮陽人。

戰國時期的政治改革家。

法家重要代表人物。

曾任魏文侯相,主持變法。

經濟上推行「盡地力」和「善平糴」的政策,鼓勵農民精耕細作,增強產量。

政治上實行法治,廢除維護貴族特權的世卿世祿制度,獎勵有功國家的人,使魏國成為戰國初期強國。

呂不韋

呂不韋,衛國濮陽(今河南省安陽市滑縣)人。

戰國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國丞相。

扶植秦國質子異人進入秦國政治核心,異人繼位,為秦昭襄王,前249年以呂不韋為相國,封文信侯。

莊襄王去世後,年幼的太子政立為王,呂不韋為相邦,號稱「仲父」,權傾天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歷史千人冊(101-110)

101、李悝:魏國人。他以魏文侯相的身分主持魏國的變法,進行了一系列發展封建制的改革。在經濟上,他提出了「盡地力」的主張,要求充分利用土地多種各類農作物,並實行重農抑商的政策和平衡糧價的「平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