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回春秋戰國之法家之殤:那些變法的人最終的結局是什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春秋戰國是中國上下五千年文化思想發展的最鼎盛時期,諸子百家,百家爭鳴,其中有一群人,他們秉承法家理念,他們通過變法來使國家強大,他們為了自己的理想不懼犧牲,他們為我們譜寫了一曲可歌可贊的法家之殤。
李悝——著《法經》,開啟戰國變法的序幕
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分晉,作為戰國初期的新興國家,魏國的形勢並不好,魏國的東面是齊國,西面是秦國,南面是韓國和楚國,北面是趙國,魏國可謂強敵環繞。
但是戰國初期的魏國卻通過李悝變法一躍成為七國第一強國,此後各國也紛紛效仿,由此戰國進入了一個變法圖強的新時代。
早年的李悝曾經擔任過中山相和上地守,這兩個地方都毗鄰秦的西北邊境,李悝也有多次和秦軍交戰的經驗。
經歷了多年的地方磨鍊後,李悝終於得到了魏文侯的賞識,成為魏國重臣,由此開啟了他的變法之路。
李悝變法廢除了奴隸時代的世襲制度,廢井田,開阡陌,著法經,建立"武卒"制。
李悝所著之《法經》被魏國一直沿用,後由商鞅帶往秦國,秦律即從《法經》脫胎而成,漢律又承襲秦律,故《法經》在中國古代法律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李悝所建立的"武卒"制為當時戰國最強大的一支軍隊「魏武卒」的誕生奠定了基礎。
由此,在當時的戰國軍事界,有"齊之技擊不可遇魏之武卒"的說法。
作為戰國時期第一個變法者,李悝的變法讓魏國稱霸戰國50多年,那麼這位戰國變法的先驅者結局如何?
關於李悝的結局有兩種說法,一是李悝變法受到魏文侯肯定,得到魏國民眾支持,最終壽終正寢。
二是相傳在審理一起謀殺案時,當事者承認三年前有一起李悝審理的謀殺案也是自己做的,這意味著三年前的李悝審錯了案,讓一位無辜人枉死。
事後,李悝依據自己編寫的《法經》,自己應是死罪,於是他寫好一封遺書,自殺而死。
吳起——在魏秦人不敢東向,在楚則三晉不敢南謀
公元前386年,此時的吳起已經54歲,對於從魏國投奔至楚國的他來說,今年是重要的一年,因為這是他在楚國實行變法的第一年。
回首過去,54歲前的吳起又經歷過哪些事情?
吳起是衛國人,早年耗盡家財卻求官不成,同鄉的人嘲笑他,於是吳起殺掉了30多個嘲笑自己的人逃出衛國,之後吳起拜曾申為師學習儒術,後因吳起母親病逝,吳起未回家奔喪,曾申和他斷絕了師生關係。
之後吳起棄儒學兵侍奉於魯國季孫氏門下。
公元412年,齊宣公發兵攻打魯國的莒縣,魯穆公想任用吳起為將,但因吳起的妻子是齊國人而對他有所懷疑,吳起渴望成就功名,於是殺掉了自己的妻子。
吳起大敗齊國的軍隊後,魯國群臣認為吳起殺同鄉又殺妻子,而且母親病逝卻不回家奔喪是一個不仁不義不孝之人,不應留在魯國。
後經人勸說,吳起離開魯國投奔魏國。
魏文侯聽說吳起要來投奔,就問李悝這個人如何,李悝答道:"吳起貪慕功名而且好色,但是用兵連司馬穰苴也比不上他。
"魏文侯於是任命吳起為將軍,輔佐樂羊攻打中山國。
吳起到了魏國之後,開始訓練魏國軍隊,吳起認為,兵不在多而在"治",所以這支訓練有素的精銳重騎兵人數並不多大概在在5萬到7萬左右。
但是正是帶領這支軍隊,吳起創下了"大戰七十二,全勝六十四,其餘均解(不分勝負)"的奇功偉績,這支軍隊就是——「魏武卒」,當時整個戰國最精銳,彪悍的重騎兵。
三十年來,吳起率領魏武卒攻下函谷關,大大小小歷經六十四戰,奪取了秦國黃河西岸的五百多里土地,將秦國壓縮到了華山以西的狹長地帶。
在魏國,吳起達到了他事業的頂峰,照此發展,功成名就不在話下。
但是吳起的命運卻沒有那麼順利。
公元前396年,魏文侯去世,吳起轉而侍奉他的兒子魏武侯。
魏武侯繼位後,任命孟嘗君田文為國相,當時在魏國威信很高的吳起卻未入選。
公元前279年田文逝世,公叔痤出任國相,公叔痤非常畏懼吳起的才能,於是處處排擠他,魏大夫王錯也不斷在魏武侯面前進讒言,於是吳起又一次離開轉而投奔楚國。
時間轉回公元前386年,此時的吳起已經54歲了,他從家鄉衛國出發,到過魯國,到過魏國,最後到了楚國。
此時的他是否會想起,他從東門逃出衛國,和母親訣別時,咬著自己的胳膊說出的那句話:"我吳起如果做不了卿相,就絕不再回衛國。
",但讓人遺憾的是,楚國就是他的最後一站了,衛國他再也回不去了。
吳起投奔楚國後,楚悼王一向仰慕吳起的才能,任命吳起為宛城(今河南省南陽市宛城區一帶)太守,一年後升任令尹。
擔任令尹後的吳起在楚國國內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在所有侍奉的君王中,楚悼王是最欣賞吳起的一個,所以吳起的變法在楚悼王的支持下,進行的十分順利。
作為回報,楚國達到了富國強兵的效果,當時諸侯各國皆畏服楚國,楚人"兵震天下,威服諸侯"。
但是吳起的命運又一次出現轉折,公元前381年,楚悼王病死,吳起變法嚴重的危害了舊貴族的利益,沒有了楚悼王的支持,舊貴族勢力開始反撲,舊貴族包圍了皇宮,用亂箭射死了吳起,吳起變法宣告失敗。
在生命即將結束的最後一刻,吳起並未畏懼,他迅速跑到了楚悼王的屍體旁,於是貴族的亂箭既射中了吳起,也射中了楚悼王的屍體,楚國的法律規定傷害國王的屍體屬於重罪,將被誅滅三族。
楚肅王繼位後,把射殺吳起同時射中楚悼王屍體的人全部處死,受牽連被滅族的有七十多家。
就這樣吳起結束了他的一生,死後有70多家貴族陪葬,他應該無憾了吧。
商鞅——變法圖強,為秦統一六國奠定了堅實基礎
商鞅和吳起一樣也是衛國人,他是衛國國君的後裔,姬姓公孫氏,故又稱衛鞅、公孫鞅。
後因在河西之戰中立功獲封商於十五邑,號為商君,故稱之為商鞅。
早年的商鞅便十分喜歡刑名法術之學,受李悝吳起的影響很大,他曾經侍奉魏國國相公叔痤任中庶子。
公叔痤病重時向魏惠王推薦商鞅,說:"商鞅年輕有才,可以擔任國相治理國家",又對魏惠王說:"主公如果不用商鞅,一定要殺掉他,不要讓他投奔別國。
",但此時的魏惠王卻不以為意。
公元前362年,秦孝公繼位,秦孝公繼位後以恢復秦穆公時期的霸業為己任,在國內頒布了著名的求賢令,命國人、大臣獻富國強兵之策。
公叔痤死後,商鞅聽說秦孝公在國內發布求賢令,便攜帶李悝的《法經》投奔秦國,通過秦孝公的寵臣景監見孝公。
在秦國經過幾年的準備,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為左庶長,在秦國國內實行第一次變法。
其主要內容有:
改革戶籍制度實行什伍連坐法、明令軍法獎勵軍功、廢除世卿世祿制度、建立二十等爵制、嚴懲私鬥、獎勵耕織重農抑商、改法為律制定秦律、推行小家庭制等改革方略。
公元前350年秦孝公命商鞅徵調士卒,按照魯國、衛國的國都規模修築冀闕宮廷,營造新都,並於次年將國都從櫟陽(今陝西省渭南市富平縣東南)遷至咸陽,同時命商鞅在秦國國內進行第二次變法。
其主要內容有:
開阡陌封疆,廢井田,制轅田,允許土地私有及買賣、推行縣制、初為賦、統一度量衡、燔詩書而明法令,塞私門之請,禁遊宦之民、執行分戶令禁止百姓父子兄弟同居一室等改革方略。
經過兩次變法,秦國的舊制度被徹底廢除,經濟得到了發展,秦國逐漸成為戰國七雄中實力最強的國家,為後來秦王朝統一天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和大多數法家的結局一樣,商鞅的變法雖然使秦國日益強大,但因觸及舊貴族的利益,這就註定了其悲慘的結局。
公元前339年的一天,趙良去見商鞅,對商鞅說到:
"五大夫出任秦相,勞累不坐車,酷暑炎熱不打傘,走遍國中,不用隨從的車輛,不帶武裝防衛,他的功名永載史冊,他的德行施教於後代……您又在封地南面稱君,天天用新法來逼迫秦國的貴族子弟。
公子虔閉門不出已經8年了,您又殺死祝歡,用黥刑處罰公孫賈。
這幾件事,都不是得人心的。
您一出門,後邊跟著數以十計的戰車,車上都是頂盔貫甲、身強力壯、持矛操戟的貼身警衛,離開這些警衛,您肯定不敢自己出門。
您的處境就好比早晨的露水,面臨很快消亡的危險。
您還打算要延長自己的壽命嗎?那為什麼不把封地交還給秦國,到偏僻荒遠的地方澆園自耕;勸秦王重用那些隱居山林的賢才,贍養老人,撫育孤兒,使父兄相互敬重;依功序爵,尊崇有德之士,這樣才可以稍保平安。
您還要貪圖封地的富有,以獨攬秦國的國政為寵幸,聚集百姓的怨恨,秦王一旦捨棄賓客而不能當朝,秦國想要拘捕您的人還能少嗎?您喪身的日子就會像抬起腳來那樣迅速地到來。
"
但此時的商鞅卻沒有聽取趙良的意見,仍然我行我素,實行變法。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病危,想傳位於商鞅,商鞅推辭不接受。
同年,秦孝公去世,其子惠文王趙駟即位,即秦惠王。
這時,商鞅想要告老退休,有人向秦惠王說:"大臣功高蓋主就會危害國家社稷,對身邊的人過於親近就會惹來殺身之禍。
現如今秦國的男女老幼只知道商鞅的新法,而不知道君上您。
況且君上您與商鞅有仇,願君上早下決斷。
"
正在這時,公子虔等人藉機告發商鞅謀反,秦惠文王於是派人捉拿商鞅。
商鞅聽到消息逃至邊關,此時的商鞅想要在百姓家借宿一宿,但是商鞅拿不出任何的身份憑證,百姓便告訴他說"商君之法"(即商鞅之法)規定,留宿無憑證的客人是要"連坐"治罪的。
商鞅感嘆"制定的新法竟然遺害到了這種地步",這就是成語"作法自斃"的來歷。
之後,商鞅想逃到魏國去避難,但魏國因他曾經背信攻破魏帥,並生擒公子昂,拒絕他入境。
無奈,商鞅便潛回到他的封地商邑,立即組織邑兵北出擊鄭國(今陝西省華縣)。
秦國遂發兵討之,商鞅兵敗,被殺於鄭國黽池(今河南澠池)。
商鞅死後,其屍身被帶回咸陽,秦惠王又下令處以"車裂之刑",商鞅的家族人員也被牽連殺害。
但是,商鞅雖死,他推行的新法卻未被廢除,而是一直影響著秦國,到秦始皇統一六國,也依然延續著商鞅的新法。
毛主席也曾評價商鞅:
商鞅首屈一指的利國富民偉大的政治家,是一個具有宗教徒般篤誠和熱情的理想主義者。
商鞅之法懲奸究以保人民之權利,務耕織以增進國民之福力,尚軍功以樹國威,孥貪怠以絕消耗。
此誠我國從來未有之大政策。
商鞅可以稱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徹底的改革家,他的改革不僅限於當時,更影響了中國數千年。
看了商鞅變法才知道,雖然都知道變法好,可歷史上沒幾次成功
變法,指對國家的法令制度做重大的變革。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變法事件有:魏國的李悝變法、楚國的吳起變法、齊國鄒忌的改革、韓國的申不害變法、秦國的商鞅變法、宋朝的王安石變法、清朝的戊戌變法等。
讓孩子可以記住的歷史-諸侯們喜歡變法的王朝「周」
隨著戰國時代的來臨,周天子已經失去了對諸侯的控制,諸侯國之間戰爭和土地兼并成為了這個時代的主題。可原有的制度卻不能適應戰爭的需要,所以當時有大抱負的諸侯都選擇了一條變法之路。在變法路上有名的是「...
看完這個,你就能得到一幅脈絡清晰的戰國變法畫卷
春秋爭霸戰結束,三家分晉(公元前453年)後,華夏大地進入戰國時代,戰國與春秋不同,春秋時期各諸侯表面上還保持著對周天子的尊敬,經常拿天子當槍使。戰國時代,諸侯則徹底卸下了偽裝,以變法圖強、兼并...
中國四大系列之春秋戰國四大改革家,除了管仲結局都不好
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由奴隸社會轉變為封建社會的時期,社會動盪劇烈,湧現出了一批改革家,對推動我國社會的發展起了重大作用,極大的推動了我國政治、經濟、軍事、法制以及土地制度的發展。這其中管仲、李悝、...
戰國七雄輪番變法爭霸,主導列國變法的卻來自同一個地方!
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分晉,得到周王室的承認,至此中國的歷史進入戰國時期,七國有齊、楚、秦、韓、趙、魏、燕,七國之中燕國最弱,在春秋並無大業可表,進入戰國時期國土依然遼闊,且發揮了一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