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文化傳承 觀文豪之風——遂中師生參觀「三蘇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四川民生報導網訊 「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2018年5月16日,遂寧中學副校長王凌、徐華帶領校刊編委會成員和校刊優秀作者共計20餘人暢遊蘇家老宅,拜謁三蘇父子。
「三蘇祠」位於眉山市中心城區紗縠行南街,是北宋著名文學家蘇洵、蘇軾、蘇轍的故居。
三蘇父子以其卓越的創造才能和輝煌的文學成就,同登「唐宋八大家」之列。
三蘇祠庭院經數百年的營造,周圍紅牆環抱,綠水縈繞,荷池相通,古木扶疏,小橋頻架,堂館亭榭掩映在翠竹濃蔭之中,錯落有致,形成「三分水,二分竹」的島居特色。
祠內有蘇洵、蘇軾、蘇轍和程夫人、任採蓮、蘇八娘、王弗、王閏之、王朝雲、史夫人及蘇家六公子等十餘人的塑像,還供奉有眉山始祖蘇味道畫像和列代先祖牌位;有木假山堂、古井、洗硯池、荔枝樹等蘇家遺蹟;祠內珍藏和陳列有三蘇父子的大量手跡、各種印版和拓版的詩文字畫等文物和文獻。
遂中師生在導遊小龔的帶領之下認真參觀、仔細傾聽,收穫豐富,撰寫了不少觀後感。
五月十六日游三蘇祠有感
文/譚睿希 (初2018級8班)
三蘇祠堂五十畝,竹深幽冷小徑孤。
此間名祠無數,不過是,盡入香火路。
當時同枕笑殊途,敢問今朝風流何在?且為腳下黃土。
萬里江山又如何?到頭來,只能守得幾寸安身處。
方覺人間痴情物,是白骨。
大河上下百丈怒,鯤雀鸞鳳競飛渡。
更有風雨斜著,卻無妨,自有才人出。
而今酒酣肉入肚,何懼奸佞妄邪誑言?一身正氣傲骨。
怎的不能勝三蘇?又回首,但見最是聰明者糊塗。
江上誰人論千古?漁樵夫。
你回眸一笑
剎那
海棠在你身後
褪盡芳華
我誤入湖畔伊裝
霎時
玉蘭在我頭頂
潔白綻放
可十年生死山海茫茫
不思量 卻自難忘
海棠輕撫玉蘭
輕輕歸,輕輕歸……
——馮珏茹(初2018級6班)
恍惚中聽到蟬鳴。
這是屬於夏日的喧囂。
太陽潑辣地赤烤著大地,絲毫不顧人們煩躁的心情。
一進三蘇祠,漫步於幽寂的林道上,聽見嘩嘩的流水聲,就平復了心情。
世界仿佛都靜了下來,還感受到了一縷清涼的風,而陽光只存在於竹林間閃爍的光影。
沿著古式的紅牆石瓦,遇見那千年榕樹。
我看那窗外的枝繁葉茂,勁干虬枝,忽想起沈復的《浮生六記》中的「檐前老樹一株,濃蔭覆窗,人面俱綠。
」頗覺愜意。
後又撞入山光水影。
那被疊石遮隱的亭台樓榭佇於荷花池上。
花未開,只漂著落竹與殘荷葉,也覺得清波微動,便詩情畫意。
進入蘇軾故地,看到他少年意氣風發之時,在南軒苦讀,也了解他從小的遠大抱負,只覺敬佩,還有歷史千年之隔古今同樣的熟悉感。
方才走於坊廊之間,看刻碑之上他潑墨揮灑出的詞文,這被貶之時寫出的千古絕唱,讓我徹底認識到一個人,只要有意志力,真的可以超越環境。
穿梭於青石巷道,轉身回頭是深邃的拱門,連著幾道,盡頭又是幀幀如江南水墨畫的風景。
屋檐下赤色水缸旁圓柏羅漢松挺拔。
天空日照升高几尺,似歸入捲雲,心中淡然,也無風雨也無晴。
——黃麗嘉(初2019級7班)
走過那條街
文/楊樺老師
走過那條古紗縠行
光陰斷在了門外
竹影婆娑,泡一碗青花蓋碗茶
千年前的繁華一葉葉舒展,氤氳
耳際隱約傳來盛世歡歌
叫賣聲、打鐵聲、紡紗聲、刻板聲……
參差錯落,此起彼伏
三手筆,猶如擎天巨擘
托起文化的天空
還有一雙手,靈巧纖長
撐起這一方寂靜的宅院
那是一雙妻子的手,母親的手
一雙工匠的手
絹絲流淌著精工與雕琢
潑墨於毫端書寫生命的從容
至精,至柔,至善
樸素的心鑄就偉大的事業
陰差陽錯成就了東坡佳話
人生又何嘗不是柳暗花明,絕處逢生
王朝的背影黯然遠逝
大江東去,時代奔湧向前
回首向來蕭瑟處
已然風雨不改
明媚依然
游三蘇祠
文/陳娟老師
三蘇祠外偶遇龔,鶯鶯來把鍾靈頌。
欒城味道太模稜,宰相左遷眉州薨。
東去大江太匆匆,時至七君已從容。
仗義疏財容貌偉,德行儼然如青松。
程氏好女來相助,蘇氏一族得天寵。
父悔無墨把書種,閉戶十年顯崢嶸。
姐弟雅趣有靈犀,手足互學才思眾。
此等盛景何時有,披風榭內竹悠悠。
激情滿懷游眉山,三蘇父子蜀中才。
回首青春付流水,唯願年華鑄教壇。
——唐國兵老師
遂州且尋眉州香眉山姑娘淡梳妝
婉轉清音娉婷步不遜三蘇吟文章
——何國前老師
多年欲拜三蘇祠,今日成行草離離。
書畫詩詞成絕唱,大江東去不吟詩。
——宋以榮老師
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這個文化世家的底蘊有多厚
一談起蘇東坡,人們總是會想到「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磅礴浩瀚,或是「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浪漫情懷,亦或是「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的豪放洒脫。然而,當我們走進這位千古詞人...
蘇軾一生遙望的故園:眉州三蘇祠,漂泊人生中的溫情舊夢
毛若苓宋代的眉州下轄4個縣城:眉山、彭山、青神和丹稜。眉州因在峨眉山附近而得名「眉」。這裡不僅山清水麗,而且是宋代的刻書中心之一。或許是因為刻書、讀書的氛圍濃厚,有宋一代,眉州出了大量的進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