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最不可思議的良將,曾2次讓張郃敗退,卻是害死魏延的幫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曾經提到,三國時期有一位名將,原本屬於曹魏陣營,後來卻轉投了蜀漢,反而成為了曹魏的噩夢。
這個人不是姜維,而是知名度要差一截的王平。
《三國志》記載,王平不僅在街亭之戰的時候,提醒過馬謖,不要上山紮寨,還在馬謖潰敗之後,例如自己的智慧,嚇得敵將張郃不敢輕舉妄動,順利收攏了殘卒。
到了諸葛亮第四次北伐的時候,早已獨當一面的他,又抵禦住了張郃的攻擊。
也就是說,他竟然曾兩度讓「識變數,善處營陳,料戰勢地形無不如計,自諸葛亮皆憚之」的張郃吃癟。
後來,魏延被殺,他頂替魏延成為了漢中的守將,雖然沒有做到魏延當年所說的,「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
」但是當曹爽率十萬大軍而來的時候,手中只有三萬兵馬的他,卻不僅守住了漢中,還擊潰了敵軍,這樣的戰績同樣令人驚嘆。
不過,很少有人注意到的是,在演義中他雖然存在感比較低,卻同樣曾力挽狂瀾,這是怎麼回事呢?
提到王平在演義中的表現,可能很多人首先想到的,都是他在街亭之戰時,勸阻馬謖不能上山紮寨,但是此事他並沒有阻攔成功,也沒有保住街亭,算不上力挽狂瀾。
他真正算是力挽狂瀾的一件事,發生在馬謖潰敗逃亡之後——當初馬謖兵敗逃亡,被司馬懿放過,卻遭到了魏將張郃的追殺。
幸好有魏延替他攔住了張郃,這才得以逃脫。
當時魏延與張郃交手不久,張郃就選擇了退兵,魏延怎麼可能輕易放他離開呢?於是一直窮追不捨。
可惜,張郃「敗退」,並不是因為怕了他,而是通過詐敗的方式,把他引到了司馬懿的埋伏之中——「趕到五十餘里,一聲喊起,兩邊伏兵齊出:左邊司馬懿,右邊司馬昭,卻抄在魏延背後,把延圍在垓心。
張郃復來,三路兵合在一處。
魏延左衝右突,不得脫身,折兵大半。
」也就是說魏延中計之後,被魏軍包圍,根本沒有突圍而出的能力,如果沒人救援,便很可能戰死當場。
可是就在他逐漸絕望的時候,一支兵馬趕到,殺入了重圍 ,終於殺退了司馬懿的三路大軍,這支救魏延於危難的軍隊,正是王平的部曲。
生死的考驗,大多數人都會心悸,因此就連魏延在看到王平前來接應他的時候,也忍不住大喜曰「吾得生矣!」說到此處,也許有人會疑惑,說王平救了魏延之後,同樣沒能挽回什麼損失,為什麼要說他做到了力挽狂瀾呢?
眾所周知,蜀漢後期,人才凋敝非常嚴重,可謂三軍易得,一將難求。
畢竟這個時候,所謂的小五虎,能力還有所欠缺,而蜀漢五虎將中,關羽、張飛、馬超、黃忠都已相繼去世,僅剩的趙雲,也已年過古稀。
也就是說,這個時候的蜀漢,基本上青黃不接。
而魏延有一定的資歷,也有一定的實力,是在五虎將之後,唯一能夠挑起大梁的蜀將。
如果他在這一戰中陣亡,那麼蜀漢或許就要面臨滅頂之災。
可是王平並沒有讓悲劇發生,他及時救下了魏延,保住了魏延性命的同時,也保住了蜀漢的命脈,這樣的功績,又怎麼不算力挽狂瀾呢?當然在《三國志》正史之中,王平卻是害死魏延的主要參與之一,與演義之中救了魏延,可以說截然相反。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演義》《三國志》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曹操手下一個小兵,劉備卻當他是寶,諸葛亮見到他都流口水
劉備,曹操皆三國之英雄,劉備極能收買人心,而曹操呢?非常能包容他人,特別是對於有才能的人,當年曹操下令,廣招天下賢士,只有有才能就會被委以重任,這便是曹操的《求賢令》,唯才是舉。而劉備走的道路,...
諸葛亮北伐時提拔一位良將,萬萬沒有想到,15年後橫掃魏軍10餘萬
諸葛亮可以說是漢末三國歷史當中最耀眼的「巨星」,蜀漢帝國的建立,諸葛亮堪稱第一功臣。在劉備死後,諸葛亮更是嘔心瀝血的為蜀漢大業而奮鬥著,但所謂盡人事聽天命,諸葛亮縱然智謀如妖,但最終還是因為太...
除了魏延之外,蜀漢唯一能抵擋張郃的大將,讓張郃很無奈
蜀漢後期,名將凋零,魏延作為漢中太守,獨當一面,確實有將才,當時,魏國大將張郃,用兵巧變,讓諸葛亮都很忌憚,街亭之戰,張郃擊敗馬謖,讓諸葛亮損失慘重,被迫撤回漢中。此時的蜀漢,似乎只有魏延能與張...
諸葛亮為何打壓軍事奇才魏延,欣賞信任資質平平的庸將王平
漢中這個戰略要津的重要性,與荊州相當,劉備任命誰來作漢中太守必須慎之又慎,當魏延被任命為漢中太守時,三軍皆驚。魏延力壓張飛一頭,得以出任這個職務,顯然,在劉備心中,魏延的重要性是超過張飛的,劉備...
為什麼諸葛亮不重用名將魏延,反而一心栽培王平?其實原因很簡單
受《三國演義》的影響,諸葛亮在大多數人心目中,都是算無遺策的存在,一生中僅有的失誤就是識人不明,錯用馬謖,導致街亭失守,從而使第一次北伐無功而返。但是剝除羅老先生為他添加的光環之後,我們就會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