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大哥的陰影下:荀彧與荀諶的兄弟情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不想活在我大哥的陰影下,我就是我。

」除此之外,周同學也在後面補充道:「我是周天觀,不是周大觀。

這讓我想到了荀諶。

荀諶在歷史上留下的事跡很少,《三國志.荀彧傳》說荀諶是荀彧的弟弟;但是裴注的《荀氏家傳》又說荀諶是荀彧的四哥,到底是哥哥還是弟弟都搞不清楚。

荀諶。

荀氏發跡於潁川郡,在東漢是歷史悠久的世家大族。

荀彧、荀諶兄弟從小就生活在父祖輩耀眼的光環之下。

不過他們也很爭氣,年少時就嶄露出不辱家名的才能。

同是出身潁川名門、日後為曹魏創定「九品官人法」的陳群是這樣評價荀氏兄弟的:「荀文若、公達、休若、友若、仲豫,當今並無對。

「文若」就是荀彧、「友若」就是荀諶,陳群的意思是指這些荀氏子弟在這個時代無與倫比。

這當然多少有一點名門互捧LP的成份在,但還是有一定的可信度。

荀彧是他們那一輩的佼佼者,更被與其祖父輩的名士何顒所激賞,他的評語變成了後世對於荀彧的最佳代名詞:「王佐才也。

王佐之才──荀彧。

荀諶也絕對是一位優秀青年,但是他的兄弟荀彧更是光芒萬丈,甚至被期待擁有足以超越父祖的成就,或許荀諶心中會有些疙瘩。

後來發生了關東聯軍反董事件,在洛陽任官的荀彧認為天下將亂,位處四戰之地的潁川會是首當其衝。

剛好此時河北的冀州牧韓馥有意要任用他,於是荀彧返回家鄉,說服族人北上冀州。

荀彧帶著族人來到冀州,此時冀州局勢也不穩定,袁紹對韓馥冀州牧的位子虎視眈眈,荀氏一族莫名被捲入了要選邊站的難題之中。

荀諶是屬意袁紹的,他甚至擔任袁紹的使者,前去冀州州治鄴城遊說韓馥,也成功讓韓馥將冀州拱手讓給袁紹;荀彧則有不同的見解,他認為袁紹不是個能成就大事的人,一番考慮後他決定重返河南,投奔當時事業正在起步中的曹操。

潁川荀氏自此一分為二。

這一段歷史《三國志》提得極為簡略,許多細節空白都很值得琢磨。

荀彧在做決定時,有沒有和荀諶商議過呢?荀諶為什麽不和荀彧一起南下投奔曹操呢?只是單純的理念不同嗎?

袁紹在河北所向披靡,成為了當時實力最強大的諸侯;曹操也在荀彧的輔佐之下一步步茁壯,曹袁雙方總算在官渡引發了戰火,要決定誰才是北方霸主。

此時的荀諶已經成為袁紹帳下重要的謀主之一,至於他實際上有哪些獻策、擘劃,歷史上完.全.沒.有.畫.面!

難不成是遇到國防布了?

荀彧就不一樣了,在《三國志.荀彧傳》中的記載可以看出,曹操對於袁紹日益強大且跋扈,其實是心懷不安的。

荀彧不厭其煩地為曹操安撫情緒,並且冷靜做出分析,給與曹操信心;在官渡之戰發生時,曹操一度為了糧草用盡而萌生退意,也是荀彧給予他鼓勵,要曹操再撐下去。

曹操在官渡之戰大勝,袁紹退回鄴城後,也是荀彧力勸曹操要趁勝追擊,不要給袁紹時間喘息,讓曹操在局勢有利的情況下拿下河北。

荀諶他在官渡之戰後就完全沒有事蹟記載,從此在人間蒸發。

唯一的線索是他的兒子荀閎,後來成為曹丕的文學掾,大概是文書、教育一類的屬官。

荀閎是個性格很剛烈的人,因為在一些議題的討論上,與當時已經地位很高的鍾繇、王朗、袁渙有些爭論,荀閎是完全沒在客氣地重話炮轟,絲毫沒給這些大老面子。

俗話說「有其父必有其子」,或許對於認識荀諶,也有值得參考的地方。

身在這樣的家族環境之下,同輩之間的比較是無可避免。

荀諶礙於史料有限,無法貿然斷定他當下的想法、心情,但在我的想像當中,他會是個自負於家世、才能,處心積慮要證明自己比同胞兄弟優秀,不惜與其對立較量,最終信心崩塌的悲情人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袁紹輸給曹操,並不是因為官渡之戰

公元200年的官渡大戰,袁紹大敗於曹操。此後,袁紹一蹶不振,其子袁譚和袁尚的勢力最終也為曹操蕩平。為什麼實力首屈一指的袁紹集團會徹底覆滅?官渡戰敗無疑是一個重要因素,但袁紹麾下不同地域士人間的長...

袁氏集團並沒有表面上那麼不堪!

袁紹的謀士集團還是很強大的,個人能力相當優秀,由於歷史一貫的尿性,死的早的由於事跡不多,都會被不同程度的低估,所以袁氏集團並沒有表面上那麼不堪,私以為重點還是放在了對方人物的缺陷上,但人無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