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萬曆年間,陝西出現了兩個「大惡魔」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李自成(1606年-1645年),原名鴻基,小字黃來兒,又字棗兒 ,明末農民起義領袖,世居陝西米脂李繼遷寨。

童年時給地主牧羊,曾為銀川驛卒。

1629年起義,後為闖王高迎祥部下的闖將,勇猛有識略。

滎陽大會時,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戰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領的贊同。

高迎祥犧牲後,他繼稱闖王。

李自成1606年(萬曆三十四年)八月出生於陝西米脂河西200里的李繼遷寨,距他的老家長峁鄢60多里(兩地現均為橫山地)。

李自成的祖籍是米脂縣李家站,在米脂縣殿市鎮有個村落,名叫李繼遷村,當地人也叫做李家站,村裡的人代代相傳,是李繼遷的後人。

同年,1606年9月18日張獻忠出生於陝西省定邊縣郝灘鄉劉渠村(古稱柳樹澗堡)。

張獻忠(1606年9月18日-1647年1月2日),字秉忠,號敬軒,明末農民軍領袖,與李自成齊名,是大西開國的也是唯一的皇帝。

張獻忠出身貧苦家庭,從小聰明倔強,跟著父親做小生意,販賣紅棗。

他當過捕快,後又來到延綏鎮當一名邊兵,生性剛烈,愛打抱不平,為此幾乎丟了性命。

崇禎年間,組織農民軍起義,1640年率部進兵四川,1644年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權,即帝位,年號大順。

1646年,清軍南下,張獻忠引兵拒戰,在西充鳳凰山被流矢擊中而死。

李自成少年喜好槍馬棍棒。

其父死後他去了明朝負責傳遞朝廷公文的驛站當驛卒,負責照看馬匹。

明朝末年的驛站制度有很多弊端,明思宗在1628年(崇禎元年)驛站進行了改革,精簡驛站。

李自成因丟失公文被裁撤,失業回家,並欠了債。

同年冬季,李自成因繳不起舉人艾詔的欠債,被艾舉人告到米脂縣衙。

縣令晏子賓將他"械而游於市,將置至死",後由親友救出後,年底,殺死債主艾詔,接著,因妻子韓金兒和村上名叫蓋虎的通姦,李自成又殺了妻子。

兩條人命在身,官府不能不問,吃官司不能不死,於是就同侄兒李過於1629年(崇禎二年)二月到甘肅甘州(今張掖市甘州區)投軍。

1639年(崇禎十二年),張獻忠在谷城(位於湖北襄樊)再次反叛,李自成從商洛山中率數千人馬殺出。

1640年(崇禎十三年),李自成趁明軍主力在四川追剿張獻忠之際入河南,收留饑民,鄭廉在《豫變紀略》載李自成大賑饑民的盛況:"向之朽貫紅粟,賊乃藉之,以出示開倉而賑饑民。

遠近饑民荷鋤而往,應之者如流水,日夜不絕,一呼百萬,而其勢燎原不可撲"。

自此李自成軍隊發展到數萬,提出"均田免賦"口號,即民歌之"迎闖王,不納糧。

"

1641年(崇禎十四年)正月二十日,攻克洛陽,殺萬曆皇帝的兒子福王朱常洵,從後園弄出幾頭鹿,與福王的肉一起共煮,名為"福祿宴",與將士們共享。

稱"奉天倡義文武大元帥"。

之後在一年半之內三圍省城開封未果,最後一次1642(崇禎十五年)年黃河決堤沖毀開封。

先後殺死陝西總督傅宗龍、汪喬年。

十月在河南郟縣敗明陝西巡撫孫傳庭。

與此同時明朝對清朝戰事不利,三月,洪承疇降清。

十一月,清軍第五次入塞,深入山東,掠走三十六萬人。

1643年(崇禎十六年)正月,李自成在襄陽稱"新順王",招撫流亡的貧苦農民,"給牛種,賑貧困,畜孽生,務農桑",又"募民墾田,收其籽粒以餉軍"。

3月,殺與之合軍的農民領袖羅汝才。

四月殺叛將袁時中。

5月張獻忠克武昌建立"大西"政權。

十月,李自成攻破潼關,殺死督師孫傳庭,占領陝西全省。

1644年一月李自成在西安稱帝,以李繼遷為太祖,國號"大順"。

在成都,張獻忠先號稱秦王,接著宣告建立大西國,改元大順。

這兩個傳奇「惡魔」都在萬曆三十四年出生,他們舉兵反叛,一起顛覆了明朝政權。

這難道是歷史的巧合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本來是來投降,吳三桂坑死李自成

李自成,原名鴻基,小字黃來兒,又字棗兒 ,明末農民起義領袖,世居陝西米脂李繼遷寨。童年時給地主牧羊,曾為銀川驛卒。1629年起義,後為闖王高迎祥部下的闖將,勇猛有識略。滎陽大會時,提出分兵定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