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李自成,你認為他是民族罪人還是一部個人奮鬥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在明朝末期,因為驛站制度有很多弊端,明思宗在1628年對驛站進行了改革,精簡驛站。
而當時李自成正好在銀川驛站工作,所以被炒了魷魚。
失業回家後,囊中羞澀,沒錢咋搞,他就向舉人艾詔借了錢,但是一直沒錢還,結果被告上衙門,被朋友救出後,心裡一直窩著火,最後腦子一發熱,殺了債主。
殺完了心情也就舒坦了,嗯,找媳婦去。
一回家,嘿
怎麼床上的被子在蠕動呢,李自成那個惱火,又把床上兩人殺了。
身上背負著人命,只好去投軍。
當時,楊肇基任甘州總兵,王國任參將。
李自成不久便被王國提升為軍中的把總。
同年在榆中(今甘肅蘭州榆中縣)因欠餉問題殺死參將王國和當地縣令,發動兵變。
起事後,相繼在王左掛、張存孟手下做事,在1631年,去山西投奔了他的舅父闖王高迎祥,明朝大將曹文昭領命率千人擊敗山西的農民軍,李自成又逃到了河南。
而新任的五省總督陳奇瑜在圍剿漢南農民軍,李自成又逃往了陝西興安(今安康市),在棧道被抓後,向官兵詐降,陳奇瑜派五十多安撫官將農民軍遣送出棧,出棧後,李自成殺了安撫官反叛,又逃到了河南找到農民軍餘部。
1635年李自成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戰"方略。
在1636年,高迎祥在陝西兵敗被殺,他的殘部投奔李自成,李自成便成了新「闖王」,次年,張獻忠兵敗降明,李自成被孫傳庭擊潰,又逃到了陝西,躲在了山中。
1639年,張獻忠再次反叛明朝(嘿,這哥倆真有意思),李自成趁明軍在四川圍剿張獻忠的時候,從山中殺出,又進入到了河南,途中不斷收留饑民,開倉放糧,一呼百應。
自從,李自成的軍隊發展到了數萬。
1640年,李自成攻克洛陽,繳獲了大批的金銀財寶、糧食。
1643年,李自成攻下承天,而張獻忠攻克武昌,建立了「大西」政權。
八月,督師孫傳庭率10萬大軍出關,李自成則率兵前往,兩軍相持在郟縣,由於明軍運糧不繼,李自成大敗明軍,10月,李自成攻下潼關,殺死孫傳庭,占領陝西省。
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稱帝,建號「大順」。
隨後,東征北京,三月攻克太原,3月18日進入北京,李自成派太監杜勛入城與崇禎帝談判,提出條件:「闖人馬強眾,議割西北一帶分國王並犒賞軍百萬,退守河南……闖既受封,願為朝廷內遏群寇,尤能以勁兵助剿遼藩。
但不奉詔與覲耳。
」就是你把西北的地給我,我即刻退兵,並幫你解決外患,但你不能命令我,名義上你是皇帝但個搞個的。
崇禎不同意,雙方談判破裂,19日,李自成入皇宮,而此時崇楨帶著太監王承恩上煤山瞭望,又返回乾清宮,大臣皆己逃散,最後崇禎前往景山自縊。
李自成入京和崇禎帝弔死的消息傳來後,吳三桂決定投降李自成,但因受到李自成的猜忌,隨後又率部重返山海關,(復叛有一個重要原因:陳圓圓被李自成的大將劉宗敏所占有),李自成決定討伐吳三桂,戰爭開始,吳軍對戰實難抵擋闖軍,最後,吳三桂向關外的清軍求求援,長期以來,山海關一直是清軍入關作戰的重要障礙,此時,吳三桂卻請求主動獻關,這對清軍來說,是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為了共同鎮壓農民起義軍,清、吳之間的聯合陣線就這樣初步形成了。
四月二十二日爆發了決定命運的慘烈的石河大戰。
最終闖軍抵擋不住清、吳兩軍的兇猛攻擊。
以清吳聯合作戰的勝利和李自成農民軍的失敗而告結束。
而對於李自成的死歷史上眾說紛紜,沒有詳細具體的記載。
可惜李自成只懂得革命,而不懂得革命的目標是什麼,只有打江山的能力,缺沒有坐江山的能力。
附:毛澤東對李自成評價:"李自成是代表農民利益的"
明萬曆年間,陝西出現了兩個「大惡魔」
李自成(1606年-1645年),原名鴻基,小字黃來兒,又字棗兒 ,明末農民起義領袖,世居陝西米脂李繼遷寨。童年時給地主牧羊,曾為銀川驛卒。1629年起義,後為闖王高迎祥部下的闖將,勇猛有識略。...
本來是來投降,吳三桂坑死李自成
李自成,原名鴻基,小字黃來兒,又字棗兒 ,明末農民起義領袖,世居陝西米脂李繼遷寨。童年時給地主牧羊,曾為銀川驛卒。1629年起義,後為闖王高迎祥部下的闖將,勇猛有識略。滎陽大會時,提出分兵定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