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三國:探究諸葛亮,留關羽鎮守荊州真正的原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公元207年,在隆中對中,諸葛亮闡述了三分天下的戰略構想:先占領荊、益二州,安撫西部諸戎,南部夷越,整頓內政,外結孫權,待北方有變,荊州軍攻襄陽,主力軍益州軍出秦川,其時人心歸附,天下可定。

諸葛一生惟謹慎,因此其計劃也是較為周密,其如此策略也是基於劉備軍團勢力最弱。

要探究諸葛亮留關羽鎮守荊州的原因,首先有必要了解諸葛進川的背景。

公元211年,曹操擊敗馬超,韓遂占據關中,劉璋惶恐之下邀劉備進川,由於矛盾,213年劉璋派遣大將冷苞等迎擊劉備,劉備軍團龐統為流矢所中身死,劉備陷入進退維谷境地,急修書致諸葛亮,讓其進川會攻成都。

諸葛亮原本自鎮荊州,遣龐統輔佐劉備取川,由於龐統貪功冒進落得身死落鳳坡的下場,突變的事情打亂了諸葛亮的計劃,只得提兵入川,此時就有了留誰鎮守荊州的問題。

首先在人員的安排上只有關羽,張飛,趙雲可留。

而在三人中,張飛首先就應予以排除,不堪此重任。

就剩下關羽,趙雲智勇兼備,二者取一。

綜合各種因素,諸葛亮認為關羽較為合適,文者分析有如下幾點:

其一,在聲望上,關羽溫酒斬華雄,斬文良,誅顏丑,千里尋主走單騎威鎮華夏,加之有漢壽亭侯的爵位(雖實則是曹操加封),而趙雲雖有長板坡一戰相比之下則較為遜色。

因此關羽在荊州,許昌一帶的士人中號召力較強(其時漢室在士人、百姓心中仍是正統,到後來曹操欲稱魏公,首席謀士荀煜〈音同〉都加以反對而招致殺害)。

後來關羽進軍樊城,許昌震動,曹操甚至欲遷都避其鋒芒,足見諸葛亮在此問題上的認識是對的。

其二,諸葛亮進川,水陸並進也非易事,因此身邊也不能無心愛大將,在這一點上,趙雲則更讓諸葛亮用之得心應手,而關羽則有些桀驁不遜,難以駕馭。

其三,還是由於關羽的桀驁不遜,進川途中難免容易得罪益州的士人,不利於劉備的籠絡人心。

而趙雲則較為謙恭下人。

其四,關羽與劉備有桃園結義之情,雖然劉備在信中為提到由關羽了留守(待考),但是諸葛亮應當能夠體會這一點。

但不能否認的是關羽的驕縱會壞事,這也是諸葛亮最為放心不下的,所以千叮萬囑,甚至留下東合孫權,北拒曹操的八字方針希冀關羽能夠尊循。

惜乎,關羽最終還是拋棄了諸葛亮的連吳抗曹的方針,為呂蒙白衣渡江襲取荊州,落得敗走麥城的下場;更為痛心的是劉備興兵伐吳,被書生火燒連營,含恨逝於白帝城,至此蜀漢國勢大衰,諸葛亮只得憑藉主觀努力鞠躬盡瘁,挑起重擔,內修政治,外伐曹魏,以攻為守,五出祁山,然則此時天命難回,曹魏文帝已死,政權趨於鞏固,興復漢室的口號已經不再具有號召力,諸葛亮最終帶著「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慨嘆病逝五丈原。

留給後人的是情切意深感人肺腑的《出師表》和杜甫的千古絕嘆「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龐統——歷史上的龐統究竟是何人?

原創精彩不斷,歡迎點擊關注,更多精彩內容等著您!今天來說龐統。龐統,字士元,號鳳雛,與臥龍諸葛亮是齊名的。荊州人士,也就是今天的湖北那邊。龐統小時候比較老實,也就是純樸,曾經跟司馬微聊過天,司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