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榮-英年早逝的大帝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周世宗柴榮(公元921年10月27日-公元959年7月27日),是五代時期後周皇帝,在位僅只有六年就因病而逝。

他15歲從軍,24歲拜將,33歲稱帝,從一普通人到帝王,僅僅用了18年就完成了他人一生無法企及的壯舉,而且柴榮不僅精明強幹,而且節約簡樸,贏得了廣泛的擁戴,深受人民的愛戴。

年少時家道中落,柴榮前去投奔嫁給郭威的姑母,而生性謹厚的柴榮,幫助郭威處理各種事務,深受郭威喜愛,被收為養子,當時郭威家中並不富裕,於是柴榮就外出經商以補貼家用,在這期間柴榮練就一身武藝,又讀了大量史書和黃老著作。

當後漢建立,郭威以佐命功授為樞密副使,柴榮被任命為左監門衛大將軍。

郭威任鄴都(今河北大名東北)留守、樞密使、天雄軍節度使,柴榮被任為天雄牙內指揮使、領貴州刺史、檢校右僕射。

後漢乾祐三年(950年)時漢隱帝把郭威與柴榮留在開封的所有親屬全部屠盡,郭威大怒,以清君側為名起兵,即後周建立時,加封晉王並出任開封尹,判內外兵馬事。

顯德元年(954年),周太祖駕崩,晉王柴榮按遺命在柩前即皇帝位,是為周世宗。

柴榮即位後大展手腳,他在即位後說過「朕當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足以」。

從這句話可以看出柴榮的抱負,之後小編看了一些柴榮的政績以及作為,感覺其確實是一大帝。

在那樣一個極度黑暗動盪的時代,柴榮的橫空出世真的是感動天感動地的。

作為皇帝,他無疑是出色的,極有前途的,因此直到現在,還是很多人會討論說,如果他不死......(知乎上有過,參看殷守甫的回答吧。

感興趣去搜吧,不知道怎麼放連結。







)且不說這有何意義,但至少表明了,大家對柴榮,對他的「三十年」宏圖,是充滿了期待的,因此才會覺得遺憾和可惜。

柴榮為實現自己的這一宏偉目標,在他五年零六個月多的統治期間,勵精圖治,銳意改革,南征北戰,揭開了結束分裂、統一天下的序幕。

在他即位時就挫敵,上位時御駕親征不懼危險大敗北漢與契丹,以不要命的精神獲得了勝利,此戰鞏固了柴榮的地位,他也趁勝整飭軍紀、整頓軍政。

並採納比部郎中王朴的「攻取之道,從易者始」的建議,制定了「先南後北」的戰略,這與趙普為趙匡胤設計的差不多的先南後北,兩者的看法如出一轍。

五月,廢童子、經明二科及條貫考試次第。

在他在位期間,為了完成自己的願望而不斷地努力著,西敗後蜀,三征南唐,北伐遼朝,這等功勞不可謂不大啊,從這至少可以看出柴榮的武略那是相當的高啊。

柴榮在位時,採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利於休養生息。

在文化上,延聘文學之士,實行考試製度;重視國家的藏書和文化建設;辦事謹慎,虛心求諫,他曾極為誠懇地專門下詔要求群臣儘量上書言事,還點名讓20多名翰林學士都寫兩篇文章;柴榮凡事率先垂範,甚至事必躬親。

他先後五次親自領兵出征,每次都親力親為,戰鬥在第一線。

在位短短的5年間,他清吏治,選人才,均定田賦,整頓禁軍,限制佛教,獎勵農耕,恢復漕運,興修水利,修訂刑律和曆法,還考正雅樂,糾正科舉弊端,搜求佚書,雕刻古籍,大興文教……,這說明柴榮是一代明君,是一個有大抱負的帝王,那時中國支離破碎,而柴榮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做。

顯德六年(959年)九月,柴榮39歲逝世!

後周皇陵

現在柴榮名聲不顯,不外乎一早逝,辛苦打下的江山易主,而且摘桃子的人還極為有名----大宋!易主後肯定會來遮掩前主的功勞的!二就是在他即位滅佛,因為柴榮本身沒什麼可以詬病的地方,所以滅佛讓他在人民的眼中成了弒殺的魔王。

但滅佛其實也沒什麼錯,柴榮也是為了國家的統一與發展而採取的措施,我個人覺得並沒有錯。

柴榮奠定了大局,趙匡胤才能創立宋。

華夏復興的關鍵人物!說柴榮是一大帝也並不為過!如果柴榮不是早逝,定會創造一個輝煌的王朝,只是沒有如果,歲月可以埋沒諸多東西,但也不能柴榮為中華民族做過的重大貢獻!尊柴榮為大帝我個人覺得他有資格獲得這個稱號---柴榮大帝!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國歷史最大的不幸——周世宗柴榮早瘍

周世宗柴榮(921-959), 出生卑微,僅僅因為他的姑母嫁給了後來成了樞密使的郭威,才步入了權力中心。他15歲加入軍隊,24歲拜將,33歲稱帝,然而在位僅僅七年便病逝。在其在位期間,他的英明遠...

五代十國之後周

後周(951年—960年)是五代十國之一,是五代的最後一個朝代,從951年正月後周太祖郭威滅後漢開國,至960年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篡周,歷經三帝,享國10年。

如果不是他英年早逝 金庸也許寫不出天龍八部

金庸老師所寫《天龍八部》一書的大背景是北宋末年,全書以宋遼之爭為引,而又以此貫穿全文。小編今天說的這個人,如果不是英年早逝,也許真的沒有《天龍八部》這部書。眾所周知,北宋的開國皇帝是宋太祖趙匡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