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不如我們聊聊吧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今晚,不如我們聊聊吧

文圖:七月娃娃

最近讀書有點心得,分享給大家。

如題,順便聊聊近況。

有些人抱怨讀書沒有時間,也有受環境影響讀不進去,其實可以給自己規定一個讀書時間,比如睡前半個小時或飯前半小時。

以前常常出差,我以為自己能在出差途中做很多事情,於是把電腦背在書包里,經過實踐,我發現在火車、飛機上的時間是無法專注的,思緒是飄忽的,毅然決定放棄寫作,而把那些時間改為讀書。

閱讀大多數時候是在接受知識,相對會輕鬆一點,遇到需要思考或要記住的點,就用記號筆畫出來,等回頭再去把問題弄清楚。

最近看美食類和文學評論類等書比較多,美食是大眾喜愛,相信很多人會有興趣,但寫美食的書並不是都那麼好看,我基本不看菜譜,美食的書籍要博古論今,要從美食中把文化牽引出來,要讓人在閱讀中除了想到舌尖的快感,更多的是對生活美好的憧憬。

這樣的作者很少,以前有沈宏非、許崧等,但他們都不再寫書了,因為寫書實在太窮了。

我建議大伙兒可以先讀讀汪曾祺先生的作品,他的敘述活潑生動,雖然寫的是有點年代的事,但吃永遠不過時。

陳曉卿的書我也很欣賞,《至味在人間》我已經讀完,濃濃的小日子情調,有家常也有地方特色,最近聽說他的新紀錄片要播放了,美食人文記錄片《風味人間》,具體播放時間我沒記下來,但大家可以留意一下這位舌尖導演的新作,是不是能讓講出更多的故事來。

至於我床頭的另一本《孤獨美食家》,我曾經抱怨過這是一本「色情小說」,但現在幾乎每天都會看一篇,看日本人是如何把美食寫得那麼讓人想入非非的。

文學評論的書我是最近才開始閱讀,其實應該算是雜文,我以前看馮唐的雜文,一笑而過,並沒有在其中得到太多養分,最近接觸到了其他名家的雜文,其中有餘華的《我只知道什麼是人》,這本書收錄了我最喜歡的一篇,就是講他去精神病醫院做講座那篇,再讀一遍,依然有餘味和思考。

跟小說藝術創作不同,雜文表述的往往是作者內心真實的見聞和想法,很多時候對小說內容的好奇還不如對作者的好奇,就比如我認認真真查很多資料花了幾天一字一句斟酌出來的遊記,往往不如我用最簡單的語言表述自己的生活體會更受歡迎。

在這本書中可以了解到作家讀了什麼書,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我們會在他的引導下,去選擇一些適合的書來閱讀。

我漸漸地迷上了讀雜文,後來讀李敬澤的《會飲記》和《會議室與山丘》,開始覺得吃力,吃力是因為我讀的書太少了,跟不上作者的節奏,一個優秀的作家跳躍性的思維,是需要一個優秀的讀者去體會和領悟的。

寫一部影評總是比拍一部電影容易,所以我在這裡滔滔不絕說我最近遇到什麼事情、看了什麼電影、讀了什麼書,或許很快可以寫下幾萬字,毫不費力。

但是,要創作一篇作品,是那麼難,你必須先有構思,就像電影需要劇本一樣,你要確定表達的主題,所有創作不要偏離了主題,然後才是最艱難的細節的構造,只有這麼難,才成其為作品和創作,絮絮叨叨的文字,也只能稱其為隨便聊聊。

頓覺自己知識的貧乏和閱讀量的限制,很想找一個地方,把未看的書花一些時間看完。

於是我想到了雲南,我想在這片有藍天白雲的鄉野之處,完成自己一些心愿。

首先當然是閱讀,我要把整個大廳做成自己的書房,以前因為搬家而丟掉了很多書籍,這回我要從世界各地又把書搬回來。

我要去上海的內山書店,淘一些上世紀出版的一些舊書,專門在書房一個角落裡安置它們,我也要去香港或台北,把一些豎排的繁體書搬回來,閒時認真鑽研一下,尋找一些被忽略的論據……至於英文版的書……我已經發現自己在閱讀上一個非常嚴重的缺陷,那就是對近現代歐美作家的了解幾乎是空白,讀過的都是以前高考時需要考的文學常識里提到的那幾部,所以對於英文版的書籍,我的閱讀更是為零,因為它們的譯文我都極少翻閱,更別說讀原文,很慚愧,這是接下來需要多花時間填補的空白。

我常常以自己要學習中國傳統文化來搪塞對外國書籍的不感興趣,其實這是一種狹隘的思想,我也曾經用「你要去讀你愛讀的書」,來作為自己不愛閱讀外國作家作品的理由,如今想來,正是這種自我封閉,讓我的創作思維受到了很多限制,有時候我們不一定去學習別人的東西,但至少應該了解一些。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讀書和寫作亦然。

為了對之前搬去雲南的計劃負責任,不管前期多孤獨,還是決定硬著頭皮把這個計劃進行到底,接下來要進入布置新家的步驟,腦海里的構想就是,它將成為一個安靜的書房,它不會北歐風、不會日式不會中式,它只會是我一個小型的圖書館,我把自己置身其中,伸手便可以拿到我想要查閱的資料,它將成為一個窗口,了解世界的窗口。

這個念想不知能不能如願,至少我是朝這個方向努力的。

我想起自己很多年前在《花溪》發表的一篇小說,如果按作家的說法,不管我寫了多少遊記,出版了多少本書,只有若干年前這篇發表在文學雜誌上的小說,才算得上是真正的作品,而其他的文字,充其量只能算是記錄。

我想除此之外,我還要留一片喝茶的地方,一片畫畫的地方,然後書包圍著我,最好最後把我埋掉。

這讓我想起李敖先生在台北陽明山的書房,這個畢生去的地方不多,卻知曉天下事的奇才,他所有的秘密都在書房。

我喜歡那樣的書房,只有自己知道要找的東西在哪裡,一不小心就會被自己的書絆倒,那種感覺,應該是很幸福的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