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類型的書該怎麼讀?高效閱讀的十個私人技巧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有讀者留言說,覺得自己看書效率特別低,明明讀了很多書,收穫卻不大,常有人問我是怎麼讀書的。

還有人說,為什麼總覺得那些經典名著那麼難看,根本欣賞不來,有沒有必要硬著頭皮去讀呢?

之前寫過一篇關於讀書方法的文章《為什麼你讀了那麼多書,收穫卻不大?》,很多人覺得很受用。

有人留言說,難道小說也要這麼讀麼?

其實讀書這事兒,說簡單簡單,說複雜也複雜,很多時候,並沒有一條放之四海皆準的高效方法。

在我看來,因人而異,因時制宜很重要。

今天這篇,分享一下我讀不同類型書籍的不同方法,每類書也有相對高效的原則可以借鑑,希望其一條可以給你帶來啟發。

畢竟,讀書是很私人的事情,每個人都需要在不斷嘗試和探索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法。

1 看不懂的世界名著先放一邊

名著之所以經典不但源於其精巧的敘事,和華美的文筆,更源於其深層蘊含的倫理,哲學,政治,或社會價值。

很多名著我們在年輕的時候未必讀得進去,當你翻看了十頁還是覺得完全看不懂,也不想看到時候,沒必要強迫自己讀下去。

因為你所處的人生階段,所掌握的生活智慧等等還不足以讓你欣賞她,駕馭她。

就比如很多人上學時候看《百年孤獨》都看不進去,覺得晦澀無聊,雜亂無章。

這時候,果斷把它放回書架。

去看更多自己可以駕馭的書,去經歷更多的人生,等到過一陣子,或者過幾年,再去重新閱讀,也許會有新的感悟。

很多當年讀不懂的東西,現在也許會豁然開朗。

很多以前看不進去的橋段,現在會明白其深刻的內涵。

就好像現在再去看魯迅的《狂人日記》和當年上語文課時感覺絕對不同。

現在再去看《1984》會更理解喬治奧威爾的偉大所在。

也許以前年紀小浮躁焦慮,靜不下心來去體會整本書的結構安排,總會在多年之後學會了沉下心來。

看書需要時機,好書更歷久睨新。

不用去懷疑這些名著的高級性和經典性,你需要的只是找到和他們共生的時機罷了。

2 原理太多的書,可以靠他人解讀輔助理解

有些書非常經典,尤其是外國的原理類著作。

一整本書裡面的理論繁雜,案例眾多,厚厚一本讀下來,常常讓人頭暈目眩。

這類書讀起來,會讓人覺得接受的信息過多,有時候會精讀不進去,或者讀完了也記不住,理不清頭緒。

比如丹尼爾卡尼曼的《思考,快與慢》,很多心理學書籍,經濟學,營銷類的暢銷書籍,都大量引用過其中經典理論。

但卻很少人真正用心,深刻研究明白這本原版著作,或者讀過了記憶也不深刻,原因是這類書讀起來很容易讓人進入上學讀論文的模式。

每一章都很精彩很經典,但就是說教感太強,學術感太濃,這些書我們一般人讀起來會很累。

這時候你可以嘗試通過別人的分析和輔助來幫助自己理解。

最常見的辦法是,先通讀一遍書籍,借鑑《如何閱讀一本書》裡面提到的檢視閱讀即可。

大致了解本書的主要內容和核心概念後,上網搜索其他書評人對於本書的拆解。

很多拆書人會把書中的重點內容,核心的結構,和重要案例總結的非常好。

看看他們的分析,多找幾個人的文章去看,更容易幫助你理解這本書。

此外,現在也有很多聽書軟體,半小時解讀一本書精髓的那種,對於這類理論性很強例子很多的書,解讀的還比較好,聽完別人的解讀,會對你的理解有很大幫助。

3 歷史名著,可以看漫畫電影等了解概況後再精讀

大家都知道讀史可以明鑑,但對於很多朋友來說,最看不進去的書就是歷史類的。

通常歷史類的書籍,都人物眾多,敘事龐雜,厚厚一本,時常沒看幾頁腦子就漿糊了。

要不然就是前面鋪墊很多,還沒看到最精彩的部分就已經失去了興趣。

最後因為沒有毅力和動力不足,錯失了很多經典。

對於這類書的閱讀方式,可以採取曲線救國式。

既然原著看不進去,太厚太長太複雜,那就先看看戲說或者漫畫找找感覺也不錯啊。

比如現在很火的二混子的《半小時漫畫中國史》,通過幾個漫畫和段子,就能幫你迅速了解歷史脈絡,讓你一邊笑出腹肌,一邊就什麼都理解了。

六神磊磊讀唐詩也是一個道理,大唐的文學盛世到底是個什麼樣,你看不進去那些無聊死板的史書,那先看點兒段子理解一下也沒什麼不好。

四大名著讀不進去,那先看看《三國演義》或者《軍師聯盟》之類的電視劇也都可以啊。

影視劇改編可能有很多偏離歷史,或者改變原著情節的地方,但這些都不重點。

重點在於,先通過影視作品或者漫畫作品對歷史或者鴻篇巨著產生興趣,大概知道其中的某些人物設置,帶著一定的宏觀了解,再重新去閱讀原著。

這時候,一本厚厚的原著讀起來,也許就不會像之前一樣枯燥乏味,很多人物和場景也可以在腦海中產生具象,會比從前輕鬆很多。

有人說,那些非原著非正史的東西容易誤導人,少看為妙。

可是我覺得,如果一個人讀書,連這點鑑別和修正能力都沒有,那也就沒有了看這篇文章的必要。

遇到和之前自己看的不同的地方,順勢進入原著營造的世界,重新接受,重新思考不就得了麼。

看書的人,總不至於蠢到別人說什麼就信什麼吧。

4 沒狀態時先讀讀短篇小說

在我看來,讀書這事兒非常講究天時地利人和。

很多人現在把讀書當成一種負擔,一年必須看多少本書,要不然就鬧心。

必須看多少經典著作,要不然就覺得浪費時間。

其實大可不必。

沒有狀態的時候,還非逼自己去看很難的書,除了事倍功半,一點兒好處都得不到。

就好像有人是晨起星人,有人是晚睡星人一樣。

什麼時候有狀態,就在有狀態的時候看最重要的書。

沒有狀態的時候,還想要讀,那就找一篇短篇來看看。

用看微信公眾號文章或者長微博的時間,看完一本經典的小短篇,成就感是非常大的。

更何況,經典的短篇小說非常之多,很多也都讓人回味無窮。

比如博爾赫斯的《第三者》,巴別爾的《鹽》,劉慈欣的《鄉村教師》等等。

還有我最喜歡的塞林格的《破碎故事之心》,裡面有「想要觸碰又收回的手」的比喻經典。

千萬不要小看短篇小說的力量,我始終覺得,最好的作家,就是能在五千字以內說明白一個故事,並給人留下無限聯想和感悟的人。

就像我們小時候學過的歐亨利的《麥琪的禮物》,你說經不經典。

讀得又快又讓人記憶深刻,有成就感。

用最短的時間閱讀經典,找到感覺再去讀其他的書,何樂而不為。

5 經管類,精進類書可以按類型整合閱讀

比如時間管理類的書籍,你可以把《番茄工作法》《奇特的一生》《把時間當作朋友》《小強升職記》《時間投資法》等等相關的同類書籍放在一起一次性閱讀。

這些書籍的內容,很多時候互為借鑑,或在同一範疇內為你提供不同解決方案。

這也是閱讀最高境界,就是比較分析式的閱讀。

你未必需要把每本書的每個字都讀完,卻可以在自我總結的過程中,得到最有效的收穫。

好好記筆記,列方法,然後加以實踐,這才是這類書籍最好的閱讀和利用方法。

6 文學散文類書,碎片化時間讀

與其把碎片化的時間都用來刷手機,不如把看公眾號,看微博,看知乎的時間用來讀這些文學類的作品。

這類文學類散文集類的作品,最大的特點是每一篇章相對獨立完成,而且比較短。

你甚至可以挑選自己喜歡的小標題,亂序閱讀。

它們很適合利用碎片時間讀,即便中斷,從任何地方再重新拾起,對於閱讀理解影響也不是很大。

比較典型的,龍應台,梁實秋,周國平,豐子愷之類優秀作家的作品,都可以用這種方式閱讀。

你可以選擇電子閱讀的方式,通過APP分章節閱讀。

尤其是這類書里,經常會有各種金句,隨時在手機上記下來,上傳或者抄寫,都非常方便。

這類書未必需要買實體書,隨時隨地有手機的時候,等車排隊無聊的時候,拿出一張安心讀一讀,都會比漫無目的的刷手機有收穫得多。

7 文藝類書,邊實踐邊閱讀

我所指的文藝類的書,是和旅行,美術,藝術等關係比較大的書。

這類書包裝精美,是很多女生的心頭好。

但是很多人也只是買來容易,看起來去時常翻了幾頁,因無法代入文字而棄置一旁。

以我自己為例,我很喜歡看旅行散文類的書籍,但如果平時在家拿出大塊時間看,會覺得看不進去也浪費時間。

所以我一般都是在旅遊的途中,或者再規劃出行的時候,在旅遊歸來的時候,把它們作為參考去閱讀。

比如,旅行作家阿SAM的《孤獨遠行》《去你的旅行》,比如,在去日本京都之前,看蘇枕書的《有鹿來》等等。

或者,在去荷蘭梵谷美術館之前看《如何參觀美術館》和蔣勛老師的《寫給大家的西方美術史》,去西班牙之前看看豐子愷的《建築十講》等等。

我覺得,所有的藝術作品,都必須親身經歷,親眼去看去體會,才能和文字更好的結合。

這類書,坐在家裡一字一句認真閱讀效果是不大的,如果沒有目的只是因為好看或者心血來潮而買來,通常讀完的效果並不好。

8 閱讀小說前,先了解一下作者生平

讀小說之前,我強烈建議大家先去看一看作者的簡介,這對於理解小說內容和人物心理,時代背景都有很大幫助。

事實上,每個作家,在編寫一部小說時,裡面都或多或少的有自己的影子。

就好像你看張愛玲,你看三毛,你看亦舒,她們的小說里都有自己的影子。

或者你看太宰治的《人間失格》明明就是在寫自己。

林奕含在自己的作品裡,也不只是房思琪,更是各種女性人物的雜糅。

連武俠大師金庸也會把自己寄情於虛擬世界,給夢中情人一個具象的描寫。

尤其是對於一些比較晦澀的外國作品,和經典著作,先去看看作者所處的時代,所經歷的事情,和家族的遭遇,會瞬間理解書中的各種場景和形象。

多了解作者的經歷,他們的成長故事,對閱讀理解他們的作品有非常大的幫助。

9 通過某些熱點對某些書有興趣時立刻讀

很多時候我們了解一本書,是因為生活中的一些熱點事件,或者熱門電影綜藝等等。

這種時候,是最佳的閱讀時機。

就像奧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里提到的,我們去書店看書不要漫無目的的去找,也不要隨便看到排行榜上的熱門就下單。

這樣讀書意義不大,效果不好。

最好的方式,是在你閱讀其他內容,或者和其他感興趣的事件發生關聯時,想到看到的書,這時候立刻找來讀,好奇心和興趣會促使你更高效的理解他們。

比如社會性侵事件發生時,很多人會提到《熔爐》,這時候你去下載來看,會比平時更能看得進去。

同樣的道理,台灣美女作家林奕含自殺新聞出來時,她的作品《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也因此大受關注。

這時候你應該趁熱打鐵去閱讀。

再比如,你看電影《唐人街探案》這麼火,也許你並沒有多喜歡偵探類的小說,但看完電影興趣大增,這時候就應該趕緊去讀一讀。

第一部裡面提到《體育館殺人案》《白夜行》,第二部里還提到《道德經》,趁著觀影的熱乎勁兒,可以趕緊去讀一下。

10 暢銷書籍,有選擇的去讀

很多人不知道讀什麼書的時候,喜歡去排行榜找暢銷書讀。

這是一種選書的方法,但相比我前面提到的方式,這未必是最好的選擇。

可以很負責人的說,市面上各個平台上的很多暢銷書,質量未必足夠好。

很多時候,都是出版社和圖書公司共同營銷的結果。

長期霸占排行榜前列的很多書,也一樣有無病呻吟的垃圾。

在這我就不一一點名得罪人了。

除了一些經典名著,很多暢銷書也許能給你帶來的收穫並不大。

沒有必要因為看到大家都在讀而一定要讀,沒必要看了某個KOL推薦了就覺得怎麼樣了。

讀書這件事兒非常私人,別人說好的未必適合你,更何況別人說好時也未必真心。

在看暢銷排行榜的時候,一定要多思考,多選擇,找到適合自己的,而不是所謂熱門的。

以上,希望對你有些許幫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快餐」可選,經典難逃

對於經典原著,應該形成自己的理解,而不是把對世界的認識建立在「別人的理解」上。閱讀,是幫助人思維發展和成長曆練的過程。閱讀經典,尤其有利於開創寬闊的思維空間和形成深厚的文化積澱。經典之所以成為經...

全民讀書的今天,你知道孩子應該怎麼讀書嗎?

「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說話。」正處人生十字路口的小學生,健康成長倍受家庭、學校和社會關注,更離不開優秀書籍引導。因此小學生在努力學好課本知識的同時,也要大量閱讀有益的課外書。讀什麼書,...

你們覺得大學學生讀書應該用數量來衡量嗎?

首先,要明白一件事情,讀書是不可以用量來衡量的。比如說大學生的閱讀量四年要達到100本書,而你就為了目標而讀書,於是泛泛而讀,一目十行,不深入思考,到頭來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而別人可能只讀了3...

你多長時間讀一本書?

如果按照天數來計算的話,我平均一天讀一本書。但如果具體到某本書的話,就不一定了,可能有的經典書籍,大概讀很久,有的暢銷書籍,尤其對於一些通俗易懂的書籍,可能一天讀兩本都。

經典閱讀「速成」之風何以蔓延

閱讀經典名著可以「速成」嗎?眼下,一批打著「幾分鐘讀懂××」「經典名著快讀」標題的圖書在吸引眼球的同時,也引發了不小的爭議。專家指出,在當下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快閱讀」或許有其存在的理由。但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