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覽與熟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文/林子珺
雨果曾說:"書籍是造就靈魂的工具。
"誠如斯言,在青春時代,只有博覽群書,才能打造靈魂的基座,托起我們向上的靈魂;只有擇書熟讀,才能塑造靈魂的個性,鑄就我們非凡的靈魂;而最終博覽與熟讀的有機結合,才能使我們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成就我們璀璨的人生。
東漢著名思想家王充少時家貧,為了博覽群書,他以集市上的書肆為書房,不論炎夏寒冬,都在那裡孜孜不倦地讀書。
通過博覽群書,王充不斷地積累知識,最終成就了千古巨著《論衡》。
倘若沒有博覽群書,那麼在中國歷史長河中就會少了這部哲學巨著,王充也就不會成為"漢世三傑"、一代鴻儒。
明末清初的清學開山始祖顧炎武學識淵博,一生涉獵極廣。
每次輾轉各地,以兩馬三騾載書自隨,到了險要關口,總要叫來身邊的退役老卒詢問當地的詳情,若與平時聽說的有異,當即返回客棧打開書本核對校正;走在平原鄺野,就在馬背上默讀各種經典著作的註解疏證,偶有忘記即速前往小鎮店鋪認真反覆研讀。
就這樣,顧炎武手不釋卷,博覽群書,真正做到了"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從而積累了豐富淵博的知識,在經史百家、音韻訓詁、天文地理等眾多學術領域都成就非凡,開啟了一代樸學風氣,成就了一代碩學通儒。
立志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
無論是中國古人所言「少年不知勤學早,老來方悔讀書遲」,還是西方名人所說「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都無不說明了博覽群書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如果說博覽為理想打下了結實的基礎,那麼熟讀就為理想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博覽之後,須要熟讀,使其言皆若出於吾之口;繼而精思,使其意皆若出於吾之心,然後才能有所得、有所成。
國學大師南懷瑾,齋戒素食,於青燈古佛旁深研佛法;筆耕不輟,以半壁青燈漂白思想;秉燭夜遊,身負高齡仍老而彌堅。
他以知識分子熟讀靜思的治學態度,潛心鑽研儒、釋、道等多種典籍,從而著書立說,流芳於世。
人民領袖毛澤東熟讀歷史典故,藉以吸取經驗教訓,用以指導中國革命與建設事業。
縱觀其一生,讀書無數,讀書為樂,其中對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與文化典籍《二十四史》更是愛不釋手——從他的少年時代到人生結束,孜孜不倦地讀了70年《三國演義》;一部《二十四史》,從1952年至他生命最後一刻,樂此不疲地讀了整整24年。
他在思索中讀書,在讀書中思索,走出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的革命與建設的全新之路。
"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萬卷始通神","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博覽與熟讀,二者又缺一不可,一味地追求博覽或一味地追求熟讀,都是不可取的。
王充、顧炎武也好,南懷瑾、毛澤東也罷,實質上又無不是在博覽中熟讀,在熟讀中博覽,在博覽熟讀中成就了非凡的自我。
大師、偉人尚且如此,身為學子的我們更需活到老、讀到老、學到老,博覽群書,熟讀精思,積累知識,升華自己,為自己的人生濃墨重彩地添上絢麗的一筆。
"書到精絕潛心讀,文窮情理放聲吟",讓我們一起博覽群書,熟讀精思,澆灌出自己璀璨的理想之花吧!
(本文作者為濟鋼高中2016級8班學生 指導老師 王金玉)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古人讀書12法,「包治」光買不讀病
弱弱的問一句:您有這種病嗎?囤書看著書就想買,買好多好多書,就是不怎麼看……親親,有以上買書不讀書情況的請自覺面壁思過3分鐘,再和帥帥一起學習「古人讀書十二法」,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
1、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立志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2、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