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 | 兩萬五千里長征走過這些省份,你都知道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今年是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

近日,一部微視頻《紅色追尋》在網絡熱傳,3個年輕人為我們再現了80多年前紅軍一次史詩般的遠征。

你的家鄉有過長征的足跡嗎?紅軍長征經過了哪些省份?快跟小編一起學習吧,點讚收藏!

紅軍長征在貴州及其歷史地位與文化價值

一、紅軍長征在貴州的基本情況

貴州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

1934年至1936年期間,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央紅軍,紅二、紅六軍團在長征途中先後轉戰貴州,書寫了彪炳史冊、光耀千秋的偉大篇章。

(一)紅軍長征在貴州的主要經過

1934年7月,為調動和牽制敵人,減輕國民黨軍隊對中央根據地的壓力,策應中央紅軍戰略轉移,中共中央和中革軍委先後決定派遣兩支部隊北上和西進。

紅六軍團作為中央主力紅軍戰略先遣隊奉命西征,拉開了長征的序幕。

1.紅六軍團西征進入貴州

遵照中共中央、中革軍委電令,1934年8月7日,紅六軍團9000多人告別湘贛革命根據地,突圍西征。

9月20日,進入貴州黎平縣境。

10月24日,在印江木黃與紅三軍(即後來的紅二軍團)勝利會師,會師時僅剩3300多人。

在近80天的西征歷程中,紅六軍團連續行軍作戰,跨越敵境5000多公里,戰勝了湘、粵、桂、黔四省敵軍的圍追堵截和無數艱難險阻,勝利完成了中共中央、中革軍委交給的戰略任務。

2.中央紅軍長征在貴州

1934年10月中旬,中央紅軍開始長征。

蔣介石察覺到紅軍轉移的路線和意圖,調集5倍於紅軍的重兵,在紅軍去湘西的路上設置了一個大「口袋」。

在這個危急關頭,毛澤東提出了中央紅軍放棄同紅二、紅六軍團會合的計劃,轉移到敵軍力量比較薄弱的貴州開闢新的根據地的建議。

1934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負責人在湖南通道舉行緊急會議,會議經過激烈爭論後決定暫時轉兵貴州。

12月14日紅軍攻占貴州黎平。

中央紅軍在貴州活動長達4個多月,途經黎平、遵義、安順、畢節、盤縣等40多個縣(市)。

貴州是中央紅軍長征經過的11個省中活動時間最長、活動區域範圍最廣、發生重大事件最多的省份之一。

尤其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先後召開了以遵義會議為標誌的系列重要會議,實現了中國革命的偉大轉折。

中央紅軍先後取得了強渡烏江、激戰婁山關、四渡赤水等戰鬥、戰役的勝利,擺脫了被動挨打的不利局面,跳出了幾十萬國民黨軍的包圍圈,取得了戰略主動權。

3.紅二、紅六軍團長征在貴州

1935年11月19日,紅二、紅六軍團從湖南桑植劉家坪等地出發,開始長征,1936年初向貴州石阡、鎮遠、黃平實行戰略轉移。

紅二、紅六軍團征戰貴州3個月,創建了黔西北革命根據地,展開了烏蒙山迴旋戰,召開了對紅軍三大主力勝利會師具有重大意義的盤縣會議,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貴州人民對紅軍長征的有力支持

紅軍長征轉戰貴州期間,貴州各族群眾對紅軍給予了無私幫助和有力支持。

1.踴躍參加紅軍

據《紅星報》1935年4月5日報導:「總結各軍團的擴紅報告……總計(擴紅)5400餘人,遵義戰鬥中爭取的新戰士(除)外」。

另,紅二、紅六軍團長征在貴州期間,也擴紅5000多人。

[1]身處危局的兩大主力紅軍在地瘠民貧、人口稀少、之前沒有多少群眾基礎的貴州,短時期內能夠擴紅萬餘人,為遭受重創的紅軍補充了可貴的有生力量,為長征勝利提供了重要的條件。

2.積極提供後勤保障

貴州各族人民儘管當時生活十分貧困,但還是拿出糧食、衣服、鞋襪、食鹽等支援紅軍長征。

1935年1月,中央紅軍來到桐梓,急需軍糧,桐梓的廣大群眾,晝夜為紅軍碾米20多萬斤。

在桐梓、大方和畢節,當地群眾為紅軍趕製軍衣23000多套。

[2]紅軍兩渡烏江、四渡赤水期間,各族群眾積極提供船隻、木板等器材,並冒著生命危險為紅軍駕船渡江渡河。

各族群眾還千方百計搶救安置傷病員、掩埋烈士遺體,僅遵義「貧民醫院」搶救醫治紅軍傷病員就達數百人。

3.地下黨有力配合紅軍行動

中央紅軍長征在貴州期間,貴州的地下黨組織積極配合中央紅軍的軍事行動。

1935年2月,中央派楊濤(潘漢年)到貴陽,與中共貴州省工委接上頭,傳達了中央指示。

省工委接受任務後,積極開展工作。

省工委書記林青和省工委委員秦天真分別通過打入敵人內部的同志完成了竊取敵人密電碼和軍事地圖的任務,為中央紅軍截取、破獲敵人情報,在四渡赤水等戰鬥中贏得主動發揮了重大作用。

(三)紅軍長征對貴州的深遠影響

1.沉重打擊了敵人

中央紅軍長征在貴州期間,在毛澤東等人的指揮下,在短短4個月內,瓦解了黔軍,削弱了國民黨中央軍,取得了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宣告了國民黨蔣介石「圍剿」的失敗。

此外,紅二、紅六軍團長征在貴州進行的烏蒙山千里迴旋戰,同樣創造了長征途中擺脫強敵、運動殲敵的又一成功戰例。

2.播下了革命火種

中央紅軍長征在貴州期間,中共中央在遵義批准成立了中共貴州省工作委員會,先後建立了遵義、湄潭、桐梓等縣級政權組織和50多個區、鄉蘇維埃政權組織;組建了一批紅軍游擊隊及區、鄉革命武裝;建立了「紅軍之友社」「遵義赤色工會」「桐梓縣農民委員會」等40多個革命群團組織。

紅二、紅六軍團長征在貴州期間,成立了中共川滇黔省委及川滇黔省革命委員會,建立了畢節中心縣委、8個區級蘇維埃臨時政權和95個鄉村蘇維埃政權,組建了百餘支游擊團隊。

3.傳播了革命思想

中央紅軍占領遵義期間,毛澤東、朱德等領導同志都在群眾大會上作過熱情洋溢的演講。

總政治部還制定和發布了《關於瓦解貴州白軍的指示》《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給中央軍和黔軍弟兄們的信》《總政治部關於進入遵義城通令》等,揭露國民黨反動統治的本質,規定紅軍指戰員必須嚴格遵守的紀律。

紅軍長征在貴州期間,還通過標語、歌謠等傳播革命思想。

「紅軍是工農自己的軍隊」「紅軍絕對保護工農的利益」等標語隨處可見。

紅軍長征對貴州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也是長時間的。

二、紅軍長征在貴州的歷史地位

紅軍長征在貴州期間,發生了以遵義會議為標誌的許多重大歷史事件,對整個長征乃至中國革命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一)奠定了長征勝利的基礎

1934年12月,中央紅軍從湖南通道轉兵進入貴州黎平。

1935年1月1日,中央政治局在烏江南岸的猴場再次舉行會議,通過了《關於渡江後新的行動方針的決定》,重申了黎平會議制定的戰略行動方針。

會後,紅軍強渡烏江,於1935年1月7日占領黔北重鎮遵義。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央政治局在遵義召開擴大會議(即遵義會議)。

會議集中全力解決當時具有決定意義的軍事和組織問題,增選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決定在常委中再進行適當的分工,取消在長征前成立的「三人團」。

3月中旬,在貴州遵義縣苟壩成立由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組成的新的「三人小組」,負責指揮全軍的軍事。

在戰爭環境中,這是中央最重要的領導機構。

紅軍長征從被動到主動、最終踏上勝利道路,轉折點是遵義會議。

劉伯承在《回顧長征》中寫道:「遵義會議以後,我軍一反以前的情況,好像忽然獲得了新的生命,迂迴曲折,穿插於敵人之間,以為我向東卻又向西,以為我渡江北上卻又沿途回擊,處處主動,生龍活虎……弄得敵人撲朔迷離,處處挨打,疲於奔命。

《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也指出:「一九三五年一月黨中央政治局在長征途中舉行的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使紅軍和黨中央得以在極其危急的情況下保存下來,並且在這以後能夠戰勝張國燾的分裂主義,勝利地完成長征,打開中國革命的新局面。

這在黨的歷史上是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1936年10月,紅一、紅二、紅四方面軍三大主力在陝北勝利會師標誌長征最後勝利結束。

而紅二、紅六軍團長征轉戰貴州期間,召開的盤縣會議是推動三大主力紅軍勝利會師的重要會議。

1936年3月30日,紅二、紅六軍團負責人任弼時、賀龍等在貴州盤縣「九間樓」召開會議,決定放棄在南北盤江建立根據地的設想。

3月31日,紅二、紅六軍團離開盤縣,開始了以強渡金沙江北上抗日為目的的戰略轉移。

盤縣會議是紅軍長征中又一次具有戰略轉折意義的會議,不僅從根本上擺脫了其自身在長江南岸孤軍苦戰的困境,更重要的是順應了抗日救國的民族革命鬥爭新形勢,對粉碎張國燾的分裂主義,促進紅軍三大主力勝利會師也起到了重要促進作用。

(二)開始形成中國革命的堅強領導核心

1965年,鄧小平在《建設一個成熟的有戰鬥力的黨》中指出:「從一九三一年一月我們黨的六屆四中全會起,到一九三四年底,差不多四年的時間犯第三次『左』傾路線錯誤,我們的革命力量曾遭受很大損失,到最後在蔣介石統治區損失幾乎百分之百,在紅軍蘇維埃區損失百分之九十……到了遵義,王明、博古路線不能繼續下去了,怎麼辦?就開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即遵義會議,才開始了毛澤東同志的領導……

作為中央領導,可以說在一九三五年一月遵義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中央領導時,就成熟了」。

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逐步形成,是我們黨在領導中國革命的實踐中、經過勝利和失敗的長期比較作出的歷史性選擇。

從遵義會議開始,又經過10年努力,到黨的七大,黨的領導更加成熟,黨的力量成倍壯大,黨成為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進行偉大革命的核心力量。

(三)翻開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篇章

正如1963年毛澤東同外賓的談話中所說,「中國人不懂中國情況,這怎麼行!真正懂得獨立自主是從遵義會議開始的。

這次會議批判了教條主義。

教條主義者說蘇聯一切都對,不同中國的實際相結合。

」[4]1943年,鄧小平《在北方局黨校整風動員會上的講話》中也對此作出了充分的論述。

事實正是如此,遵義會議在確立了毛澤東在黨內領導地位的同時,也全面開啟了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新探索。

在不斷探索中,形成了偉大的毛澤東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

綜上所述,我深深感到:貴州是長征紅軍的福地;紅軍是貴州人民的救星。

紅軍長征在貴州絕處逢生,轉危為安;貴州因紅軍長征而得以接受革命洗禮,名垂青史之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紅軍長征時,在貴州幹了這八件大事

10月22日,貴州省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在遵義舉行,貴州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陳敏爾出席大會並講話。他強調,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

遵義會議是長征畫龍點睛之筆

在紅軍長征的輝煌史冊中,畫龍點睛之筆是在哪裡一揮而就的?答案是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貴州遵義召開的政治局擴大會議。遵義會議的精神是「堅定信念,實事求是,獨立自主,敢闖新路,民主團結」的偉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