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長征時,在貴州幹了這八件大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0月22日,貴州省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在遵義舉行,貴州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陳敏爾出席大會並講話。

他強調,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弘揚偉大長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長征路,同心同德、同甘共苦,發憤圖強、奮發有為,繼續把革命前輩開創的偉大事業推向前進,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鬥。

紅軍長征在貴州期間,發生了以遵義會議為標誌的許多重大歷史事件,對整個長征乃至中國革命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黨和紅軍長征在貴州期間,不僅實現了中國革命的偉大轉折,還創造了燦爛的軍事文化,基本形成了偉大的長征精神,留下了不朽的毛澤東詩詞。

這些都是寶貴的文化財富。

今天,「說政事」(微信ID:gyrbszs)根據黨史資料,為大家整理紅軍長征在貴州發生的八件大事。

✎黎平會議

1934年12月15日,長征途中的中央紅軍占領黎平。

為了確定紅軍的進軍路線問題,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開政治局特別會議,史稱「黎平會議」。

1934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貴州黎平舉行會議,與會多數同志贊同毛澤東向貴州西北進軍的主張,通過了《中共中央政治局關於戰略方針之決定》,即黎平會議決議。

毛澤東的正確意見終於被黨中央採納,避免了陷入重圍的危險,使紅軍爭取了主動。

黎平會議是長征以來具有決定意義戰略轉變的關鍵,為遵義會議的召開作了重要的準備。

✎猴場會議

黎平會議後,中央紅軍連克錦屏、劍河等7座縣城,於1934年12月底占領烏江南岸的猴場(今甕安草塘)。

1934年12月31日晚至1935年1月1日凌晨,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猴場下司村宋家灣豪紳宋澤生的住宅舉行會議,史稱「猴場會議」。

會議作出《關於渡江後新的行動方針的決定》,即猴場會議決議,提出首先在以遵義為中心的黔北地區,然後向川南創建新的根據地的戰略任務。

猴場會議決議(原名《關於野戰軍通過烏江後的行動方針的決定》)提出:「建立川黔邊新蘇區根據地。

首先是以遵義為中心的黔北地區,然後向川南發展是目前最中心的任務。

會議作出的最重要的一條決定——「關於作戰方針,以及作戰時間與地點的選擇,軍委必須在政治局會議上作報告。

」這條決定實際上剝奪了博古、李德的軍事指揮權。

✎突破烏江

猴場會議後,中央紅軍向烏江挺進。

烏江是貴州第一大江,兩岸都是懸崖絕壁,水流湍急,江中有許多暗礁,自古就有天險之稱。

1935年1月2日、3日,紅一軍團第一師第一團、第二師第四團先後在烏江回龍場渡口和江界河渡口強渡成功。

1月5日,紅三軍團第十團在茶山關渡口渡過烏江。

至1月6日,中央紅軍全部渡過烏江,把國民黨「追剿軍」甩在烏江以東和以南地區。

1月7日,紅軍占領遵義。

遵義是貴州第二大城市,當年人口有5萬多人,位於重慶與貴陽之間,南臨烏江,北倚婁山關,是四川、貴州兩省重要的物資集散地和中轉站,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1935年1月7日,紅軍占領遵義城,到1月19日離開遵義北上。

✎遵義會議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義召開擴大會議。

會議首先由博古作關於第五次反「圍剿」總結的主報告,周恩來作副報告。

接著,張聞天作反報告,毛澤東、王稼祥作了重要發言。

他們尖銳地批評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圍剿」中實行單純防禦、在戰略轉移中實行退卻逃跑的錯誤。

經過激烈爭辯,多數人同意張聞天、毛澤東、王稼祥的報告和意見,認為博古的總結報告是不正確的。

會議將毛澤東增選為中央政治局常委,並委託張聞天起草《中共中央關於反對敵人五次「圍剿」的總結的決議》。

會議還決定取消長征前成立的「三人團」,仍由最高軍事首長朱德、周恩來為軍事指揮者,而周恩來是黨內委託的對於軍事指揮下最後決心的負責者。

(會後,在遵義鴨溪、苟壩一帶,中共中央政治局成立由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組成的新的「三人團」,以周恩來為團長,負責指揮全軍的軍事行動。

)

遵義會議集中全力解決當時具有決定意義的軍事和組織問題。

會議結束了「左」傾教條主義在中央的統治,確立了毛澤東在黨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

會議的一系列重大決策,是中國共產黨在同共產國際中斷聯繫的情況下獨立自主地作出的。

遵義會議在極其危急的歷史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

從此,中國共產黨在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領導下,克服重重困難,一步步引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

遵義會議是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扎西會議

1935年2月5日,中央紅軍轉戰到川滇黔交界一個叫雞鳴三省的地方,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工,決定由張聞天接替博古負總的責任(習慣上也稱之為總書記);決定以毛澤東為周恩來在軍事指揮上的幫助者,博古任總政治部代理主任。

隨後,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扎西(今雲南威信)地區連續召開幾次會議,通過了由張聞天起草的《中共中央關於反對敵人五次「圍剿」的總結的決議》即遵義會議決議。

會議還討論了中央紅軍的進軍方向、部隊縮編、蘇區中央分局和紅二、紅六軍團的戰略方針及組織等問題。

會議的決議以中共中央書記處名義發布,張聞天、毛澤東、陳雲等分別到軍委縱隊和各軍團幹部會議上傳達。

扎西會議是繼遵義會議後的一次重要會議,對貫徹遵義會議精神,實現黨和紅軍的戰略轉變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渡赤水

遵義會議後,中共中央、中革軍委決定放棄在川黔邊建立根據地的計劃,命令中央紅軍由遵義地區北上,在瀘州上游北渡長江,到四川西北部創建新根據地。

因四川軍閥調集重兵追堵,北渡長江已無可能,中革軍委於是決定改以川滇黔邊境為發展地區。

1935年1月中旬到3月中旬,中央紅軍在毛澤東等的指揮下,先後4次渡過赤水河:

1月29日從猿猴場(今元厚)、土城南北地區一渡赤水河

2月18日至21日分別從太平渡、二郎灘等地二渡赤水河,重入貴州,奇襲婁山關,再占遵義城,殲滅和擊潰敵兩個師又八個團,俘敵2000餘人,取得了中央紅軍長征以來最大的一次勝利;

3月16日至17日,由茅台及其附近地區三渡赤水河

3月21日至22日由二郎灘、太平渡等地四渡赤水河

四渡赤水之戰,是中央紅軍長征中最精彩的軍事行動,是以少勝多、變被動為主動的光輝典範。

✎南渡烏江

中央紅軍四渡赤水河後,1935年3月31日至4月1日從梯子崖渡口、江口渡口南渡烏江。

南渡烏江時,中革軍委二局副局長錢壯飛(1895——1935)在躲避敵機轟炸過程中與部隊失散,於1935年4月1日在金沙縣後山鄉犧牲。

✎巧渡金沙江

中央紅軍南渡烏江後,於1935年4月初佯攻貴陽,分兵黔東,誘出滇軍來援。

1935年4月9日,中央紅軍在龍里的谷腳、觀音山與滇軍激戰,紅軍開槍擊毀孫渡的坐車,打死打傷3名警衛人員,孫渡化裝逃跑。

當各路敵軍紛紛向貴陽以東開進時,中央紅軍沿花溪區、惠水、長寨、廣順(長寨、廣順後合為長順)、安順(今西秀區)、鎮寧、關領、紫雲、貞豐、安龍、興仁、興義等地向敵人兵力空虛的雲南疾進,於1935年4月20日在興義威舍擊潰敵軍,22日進入雲南。

隨後,中革軍委一面派先鋒團直逼昆明,迫使雲南當局調兵固守昆明,一面率主力迅速北上到金沙江南岸。

從5月3日至9日,中央紅軍從皎平渡及洪門渡、龍街渡全部渡過金沙江。

至此,中央紅軍擺脫了優勢敵軍的追堵攔截,粉碎了蔣介石圍殲紅軍於川、黔、滇邊境的計劃,取得了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