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的六種讀書筆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眾所周知毛主席酷愛讀書,他將讀書作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他常說讀書要注重「四多」,即多讀、多寫、多想,多問。

主席博覽群書,辯證的汲取書中的精粹,並將書本知識靈活應用於治國實踐中,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多寫」。

毛主席一直堅持做讀書筆記,藉此記錄下自己的思考,真正把書讀透。

在整理毛主席的讀書筆記時,有六種筆記形式比較常見,非常值得現代讀者借鑑。

第一種:摘錄式筆記

在讀書時代,毛澤東的筆記以摘抄為主。

他身邊經常帶著兩本本子:「講堂錄」和「讀書錄」。

講堂錄里記載的多是老師上課的課堂筆記,在其中重要的部分都做了重點標註。

讀書錄大多是在自修時完成的,裡面抄錄了全篇文章或一些精彩的段落。

毛澤東在學生時代記了大量此類的讀書筆記,遺憾的是這些珍貴的史料保存下來的非常少。

現存的一本中抄錄了屈原的《離騷》、《九歌》。

第二種:符號式筆記

在毛澤東讀過的書上常常能發現各種各樣的符號,這些符號代表了毛澤東對書中內容的褒貶見解。

他在讀德國鮑爾生寫的《倫理學原理》時,逐字逐句用毛筆標上圈、點、單槓、雙槓、叉等符號。

文章如果寫得好,他就劃圈,哪一句寫得好,就劃哪一句,全文寫得好,就在標題上劃圈。

謝靜宜在回憶毛主席的讀書生活就提到過「三個圈」的故事。

她回憶道:「開始我不明白,琢磨以後我曾問他,『主席,是不是劃一個圈的您認為比較好,兩個圈的很好,三個圈的特別好呢?』他微笑著點頭表示同意。

第三種:批註式筆記

除了符號外,毛澤東經常在書頁上寫下讀書的思考和領悟,在《論理學原理》一書中,很多頁面上都留下了主席工整的小楷字、在行間還有12100多字的批語。

他在讀《辯證法唯物論教程》的兩個版本時,寫在書眉和空白處的批語達13000字,既有對原著的扼要概括,又有贊同的評語,更有聯繫中國革命實際對某些觀點的引申、發揮,很多讀書筆記寫得非常精闢,有些直至今天仍有借鑑意義。

第四種:日記式筆記

讀書日記是毛澤東比較特別的一種筆記方式,除了記錄下讀書的心得之外,更主要的是能督促自己讀書,記錄下閱讀的進度。

1937 年毛澤東反覆精讀了李達的《社會學大綱》,很高興,認為這是中國人自己寫的第一本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

他在「讀書日記」的第一篇寫道 「20年沒有寫過日記了,今天再來開始,為了督促自己研究一點學問。

看李達的《社會學大綱》,1月7日至昨天看完第一篇,『唯物辯證法』,從l—385 頁。

今天開始看第二篇,『當作科學看的歷史唯物論』,387-416」。

從此以後,他每日認真記了讀書進度。

第五種:糾謬式筆記

毛澤東一直強調:不可盡信書。

他對書中的謬誤,包括錯誤的觀點或引用不當的材料等非常敏感,一旦發現就立即在書頁上指出來。

例如《新唐書•徐有功傳》說 「命系庖廚,何足惜哉」,毛澤東指出這種說法不恰當,認為歷史上的志士仁人「以身殉志,不亦偉乎」!《南史•孔靖傳》說「十歲便能為盜,長大何所不為」,毛澤東指出此說不對,十歲為盜,長大不一定為盜,可惜這種形上學的推論,「今天也還有之」。

在《辨證唯物論教程》旁批中,他用「這種說法是不對的」等指出了其中的不正確處。

毛澤東讀書非常認真、仔細,即使對錯誤的字和標點,也決不放過,而是一一糾正。

如《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基礎》一書中把「四分五裂」錯排為「四分五烈」,他就予以改正。

第六種:評薦式筆記

毛澤東每讀到具有現實意義的精彩篇章,總是熱心向全黨或黨的領導幹部介紹推薦,有時還寫了書評。

例如;50年代,他讀了《三國志》「張魯傳」「郭嘉傳」, 就向黨內推薦。

為」張魯傳」寫了400多字的書評,深刻地指出,同全世界一樣,中國的歷史就是一部階段鬥爭史。

在推薦「郭嘉傳」時,他希望領導幹部讀後得到啟迪,講話、辦事一定要「多思」「多謀」,不要草率。

1965年,他讀了《後漢書》中的「黃瓊傳」、「李因傳」,覺得很值得一讀,批了「送劉、周、鄧、彭一閱」、「送陳毅同志一閱」。

這對全黨的讀書風氣起了很好的推動作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學會做讀書筆記,深度開發所學知識

俗話說:「最淡的墨水,也勝過最強的記憶」。古今中外,很多名家通過做讀書筆記,實現了極有價值的輸出。馬克思為寫《資本論》,閱讀了超過1500種書,並寫下札記。寫出《朱元璋傳》的歷史學家吳晗,研究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