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魯肅、呂蒙、陸遜,究竟誰才是最稱職的東吳大都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東漢末年,群雄逐鹿,最終天下三分。

曹魏占天時,孫吳占地利,蜀漢則占人和。

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來聊一聊東吳。

說起東吳,就要說起東吳的四任都督,可謂都是當世人傑。

以下是東吳四任都督的簡介:

第一任:周瑜

周瑜,字公瑾,東漢末年名將。

他少與孫策交好,21歲起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

後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

建安十三年 ,周瑜率江東孫氏集團軍隊與劉備軍隊聯合,赤壁之戰大敗曹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

建安十四年,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

建安十五年病逝於巴丘(今湖南嶽陽),年僅36歲。

孫權稱讚周瑜有「王佐之資",堪稱東吳第一名才!

第二任:魯肅

魯肅,字子敬,東漢末年傑出戰略家、外交家。

建安二年,魯肅率領部屬投奔孫權,為其提出鼎足江東的戰略規劃,因此得到孫權的賞識。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軍南下。

孫權部下多主降,而魯肅與周瑜力排眾議,堅決主戰。

結果,孫、劉聯軍大敗曹軍於赤壁,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格局。

周瑜逝世後,孫權採納周瑜生前建議,令魯肅代周瑜職務領兵四千人,因魯肅治軍有方,軍隊很快發展到萬餘人。

建安二十二年,魯肅去世,終年46歲。

孫權親自為魯肅發喪,諸葛亮亦為其發哀,可見魯肅之威望!

第三任:呂蒙


呂蒙,字子明,東漢末年名將。

孫權統事後,漸受重用,從破黃祖作先登,封橫野中郎將。

從圍曹仁於南郡,破朱光於皖城,累功拜廬江太守。

後進占荊南三郡,計擒郝普,在逍遙津之戰中奮勇抵抗張遼軍追襲。

魯肅去世後,代守陸口,設計襲取荊州,擊敗蜀漢名將關羽,使東吳國土面積大增,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勛殊隆。

不久後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二歲。

呂蒙白衣渡江,奇襲荊州,為關羽之死埋下了伏筆。

第四任:陸遜

陸遜,字伯言,三國時期吳國政治家、軍事家。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陸遜參與襲取荊州。

章武二年(222年),孫權以陸遜為大都督,在夷陵火燒連營擊敗劉備,一戰成名。

黃武七年(228年),陸遜取得石亭之戰的勝利。

陸遜跟隨孫權四十餘年,統領吳國軍政十餘年,深得孫權器重。

深謀遠慮,忠誠剛直。

一生出將入相,被贊為」社稷之臣「。

結合以上四任都督的生平功績,四人可謂各有功績。

但功績畢竟有大小之分,這也是無法避免的。

在小編看來,周瑜和陸遜的功績當為第一,魯肅次之,呂蒙第四。

這是因為,周瑜領導赤壁之戰,化解了東吳的第一次亡國危機,而陸遜則指揮猇亭之戰,化解了東吳的第二次亡國危機。

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周瑜和陸遜是救國重臣,第一當之無愧。

而魯肅奉行聯劉抗曹,為吳國穩定發展做出了貢獻,呂蒙雖奇襲並得到荊州,但也直接導致了後來的蜀吳之戰。

因此,呂蒙可謂功過相抵。


綜上所述,四位都督都盡職盡責,恪盡職守,但是稱職的都督。

但若論最稱職的,只能是周瑜和陸遜。

此二人受命於危難之際,挽吳國之頹勢,實在是功不可沒!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東吳歷史上的四大都督

在三國的歷史上,吳國大都督是一個身份顯赫,且要承擔重要軍事任務的職位。也許我們一直認為東吳的大都督一直不是只有周瑜嗎?其實不然,東吳的大都督一共有過四位,他們也稱東吳四傑:周瑜、魯肅、呂蒙、陸遜。

東吳四英傑都非等閒之輩

東吳四英傑是指在東漢末期及三國早期的孫吳重要大臣,分別為周瑜、陸遜、魯肅、呂蒙。他們皆是吳大帝孫權的心腹近臣和孫吳政權的股肱之臣,先後為孫吳政權的建立立下了功勳大業。四人並提的說法最早出自陸機的...

三國時期著名的東吳四英傑都有誰?

東吳四英傑是指在東漢末期至三國早期孫吳政權的四位重要大臣,按先後順序分別為周瑜、魯肅、呂蒙、陸遜。他們四人皆是孫權的心腹近臣,孫吳政權的股肱之臣,為孫吳政權的建立和發展有著非常大的貢獻。關於四人...

東吳四傑都有誰?排第二的居然是他?

洪邁先生在其《容齋隨筆》中曾對東吳四傑大加讚賞。東吳四節指的是先後執掌東吳水軍的四個大都督,包括周瑜、魯肅、呂蒙以及陸遜。他們也叫「東吳四英將」或者「東吳四英傑」。四人雖同為東吳大將,對東吳貢獻...

東吳四英傑簡介 歷史上的東吳四英傑

東吳四英傑是指在東漢末期及三國早期的孫吳重要大臣,分別為周瑜、陸遜、魯肅、呂蒙。他們皆是吳大帝孫權的心腹近臣和孫吳政權的股肱之臣,先後為孫吳政權的建立立下了功勳大業。東吳四英傑簡介,歷史上的東吳...

東吳四大都督(四英傑),個個都非等閒之輩

一提起三國,人們話題更多是曹魏、蜀漢兩國,這更多的是受《三國演義》的影響。其實,在歷史上,曹魏最強,東吳次之,蜀漢最弱。東吳依據長江天險,雄踞一方,直到公元280年,才被司馬懿之孫司馬炎(晉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