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繇人生的感悟——人可以犯錯,但不能沒完沒了的犯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小A短評三國風雲人物之「揚州牧」劉繇

文:小A史蒂芬

小說第十五回《太史慈酣斗小霸王》中,孫策以傳國玉璽為質,從袁術那裡借兵三千,兵發曲阿,與揚州刺史劉繇展開大戰。

在我們的印象中,劉繇一直都只是在小說里作為孫策的背景人物而存在的,是一個可有可無的龍套角色。

然而在正史中劉繇的存在感遠要比他的哥哥劉岱強很多。

劉繇

劉繇字正禮,東萊牟平(今山東牟平)人,漢室宗親,兗州刺史劉岱的親弟弟,據考證他們乃是劉邦的庶長子齊悼惠王劉肥的後代,其祖上也是累代為官,而且頗有賢名。

有這樣的背景,劉繇和劉岱的仕途,要是在太平之世,想不風順恐怕都難,即便是在漢末三國這樣的亂世里,兩個人的起點遠要比曹操等人高出很多。

但是劉繇並不是徒有虛名的人,據《三國志》記載,劉繇十九歲的時候他的叔叔被盜賊抓走,正是被劉繇救了回來,雖然歷史沒有記載他用了什麼方法救回了他的叔叔,但劉繇卻因為這件事而聞名鄉里,也由此被舉薦為孝廉,為郎中,擔任下邑縣長。

不過很快劉繇就因為受不了當時的郡守干涉他的人事任命棄官而去了。

後來州府里又徵召他去濟南做官,當時的濟南相是中常侍的乾兒子,貪贓枉法無惡不作。

劉繇不畏權貴,就向朝廷奏免了他的官職。

這件事讓劉繇的政治資本愈加的雄厚,他得到一個叫陶丘洪的平原人的賞識。

陶丘洪在史書中雖然記載很少,但卻是非常有名望的漢末名士,與華歆相友善,與孔融邊讓齊名並稱於世。

劉繇

陶丘洪向當時的青州刺史推薦劉繇,希望舉薦他做茂才。

可是當時的青州刺史在前一年剛剛舉薦了劉岱,覺得這麼快又舉薦劉繇有些不妥,就對陶丘洪說「前年舉公山,奈何復舉正禮乎?」,而陶丘洪卻對刺史說道「若明使君用公山於前,擢正禮於後,所謂御二龍於長塗,騁騏驥於千里,不亦可乎!」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位青州刺史的舉薦,劉繇被朝廷闢為司空掾,除侍御史。

可是由於戰亂頻繁,沒有辦法去上任,劉繇就一直在淮浦躲避戰亂。

公元194年,馬騰韓遂進犯長安,李傕害怕關東諸侯在這個時候出兵函谷關,與馬騰韓遂形成東西夾擊,自己兩面受敵的局面。

而在關東諸侯中讓他最為擔心的正是袁術和孫堅之子孫策。

於是他一面派郭汜樊稠以及自己的侄子出兵迎戰馬韓的軍隊,一面任命身在淮浦縣的劉繇為揚州刺史,以牽制袁術和孫策。

對於劉繇來說,這一任命即充滿了無限的吸引力,卻又是黃蓮一般。

因為當時的袁術已經稱雄淮南占據了揚州的州治壽春,陰有稱帝之心。

最主要的是袁門四世三公的歷史,讓袁術擁有雄厚的政治資本,而劉繇除了已經沒什麼實力的漢室宗親的名頭,就只有這張朝廷發給的揚州刺史的空頭委任狀。

不過委任狀雖然是空頭的,好在還是朝廷發的,屬於合法的正式任命。

在這一點上劉繇還占了那麼一小丟丟的優勢,他大可以在這上面去做文章,去忽悠一番。

劉繇自己也非常清楚這一點,於是他帶著這一紙委任狀準備過江到江東去發展,他把目標鎖定在了曲阿。

在這裡史書中出現了兩種不同的記載,一種是《三國志劉繇傳》中的記載,說是當時的丹陽太守吳景(孫策的舅舅)和丹陽都尉孫賁(孫策的族兄)一起迎接劉繇到了曲阿,作為揚州新的州治。

等於是承認了劉繇揚州刺史的任命。

而另一種是在《三國志孫策傳》中的記載,說是劉繇渡過長江占據曲阿,並且直接驅逐了吳景和孫賁。

吳景

表面上看好像很矛盾,其實仔細想一下也並不矛盾。

曲阿作為孫氏家族的根據地,即便是劉繇擁有朝廷的正式任命,得不到孫氏家族的支持,他也是不可能順利在曲阿發展的。

所以個人認為,劉繇初到曲阿的時候,一定是爭取到了吳景和孫賁這兩個孫氏家族名義上的掌門人的支持,才能夠成功的在曲阿站住腳跟。

孫賁

可是吳景和孫賁本來都是袁術的嫡系,是袁術所任命的太守和都尉,劉繇的這種做法,對袁術刺激很大,很可能直接導致袁術失去了江東僅有的 一點地盤,他當然不會坐視不管。

於是袁術就派兵攻打劉繇,這也就是曲阿之戰的開始。

而夾在劉繇和袁術中間的吳景和孫賁則變得左右為難,一邊是朝廷任命的揚州刺史,一邊是實力雄厚的頂頭上司。

於是吳景和孫賁兩個人的態度開始曖昧了起來,他們很可能會在劉繇與袁術中間左右逢源的和稀泥,試圖以此謀取更大的實惠。

袁術

可是這時候劉繇卻做了一個直接導致他最終失敗的決定,就是迫逐了吳景和孫賁,把他們趕到了歷陽縣。

劉繇的理由是認為吳景和孫賁乃是袁術所任命的官員,害怕他們會背叛自己。

但是這就等同於將孫氏家族推到了袁術一方,成為了自己的對立面。

也讓吳景和孫賁成為袁術手下對抗自己的主要力量。

曲阿之戰也由此陷入僵局,劉繇派遣樊能和於麋駐紮橫江津,張英駐紮當利口,以抵禦袁術的軍隊(樊能、於麋和張英三人在小說中均有出場,在曲阿之戰中先後戰死,但在正史中並 沒有交代最終結局)。

而袁術方則以琅琊人惠衢為揚州刺史,以吳景為督軍中郎將與孫賁一起領兵攻打江東。

這場戰爭歷時一年有餘仍然沒有分出勝敗。

就這樣時間到了公元195年的年底,這個時候漢獻帝已經被曹操接到了許縣,為了遏制袁術的發展,曹操所代表的朝廷繼續給劉繇加大籌碼,下詔任命劉繇為揚州牧,加振武將軍。

此時的劉繇手握數萬的兵馬,也得到了包括許劭在內的許多名士的輔佐,大有稱雄江東的架勢。

然而在這表面的光鮮之下卻有一股逆襲的暗流正在涌動,他就是被孫氏家族寄予厚望的一個年輕人,孫堅的兒子——孫策。

當時的孫策只有二十一歲,卻已經是為袁術立下許多戰功的青年才俊。

然而反覆無常不講信用的袁術,既不願意歸還孫堅的舊部給孫策統領,又不願意重用孫策。

袁術一再的食言違信,讓滿懷抱負的孫策失望之極。

不過陷入僵局曲阿之戰卻讓孫策看到了希望,他向袁術請命去協助自己的舅舅吳景和從兄孫賁去攻打劉繇。

孫策

而這一次,一向對孫策的任用小心謹慎的袁術卻一反常態的答應了孫策的請求,據《江表傳》記載,孫策去找袁術說道「家有舊恩在東,願助舅討橫江;橫江拔,因投本土召募,可得三萬兵,以佐明使君匡濟漢室。

」而袁術則認為,孫策並不是劉繇和王朗(當時是會稽太守)的對手,於是就答應了孫策的請求,表孫策做了折衝校尉和殄寇將軍的職位,又給了他一千多士兵和幾十匹戰馬,就讓他向歷陽前線進發了。

這件事在史書中被稱作「孫策東渡」。

孫策東渡讓追隨他的人們看到了希望,據《三國志孫策傳》記載當時跟隨孫策的賓客幕僚就已經超過百人,他們一路之上招募勇士,等到了歷陽的時候已經有五六千人之多。

由此可見孫策以及孫氏家族在江東已經是眾望所歸。

這也就註定了劉繇的失敗。

孫策先後擊敗了樊能和於麋,又在牛渚營一戰中繳獲了劉繇的軍資糧草,使得劉繇元氣大傷。

自徐州跑到揚州依附劉繇的笮融和薛禮也先後被孫策打敗,跟隨劉繇一起敗歸丹徒。

在丹徒劉繇本想投奔會稽的王朗,許劭卻建議他去豫章發展。

許劭對劉繇說道「會稽富實,策之所貪,且窮在海隅,不可往也。

不如豫章,北連豫壤,西接荊州。

若收合吏民,遣使貢獻,與曹兗州相聞,雖有袁公路隔在其間,其人豺狼,不能久也。

足下受王命,孟德、景升必相救濟。

許劭

許劭的這個建議本身還是很正確的,可是劉繇到了豫章以後所面對的卻是兩股爭奪豫章的勢力。

原來,豫章太守周術病故以後,荊州牧劉表就派諸葛玄(諸葛亮的叔父)接管了豫章以作為荊州的東南屏障,而曹操所代表的朝廷也派了朱皓(朱儁的兒子)來擔任豫章太守。

許劭建議劉繇來豫章本來是希望藉助劉表和曹操的力量來對付袁術的,可是這兩家卻在任命豫章太守的問題上打了起來,這樣一來直接導致許劭的計劃落空了。

而劉繇卻要面對艱難的選擇,是支持劉表還是支持曹操。

劉表

說這個選擇艱難,其實也很簡單,對於當時已經幾乎陷入絕地的劉繇來說,急需要找一個強大的力量作為自己的靠山,而近在咫尺的劉表,遠要比曹操更為實際。

然而讓人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劉繇竟然選擇了支持朝廷所任命的朱皓。

這一點恐怕跟他自己也是朝廷所任命的有一定的關係。

可是他所派去跟朱皓一起攻打諸葛玄的笮融,卻成為了劉繇人生中的又一大敗筆。

公元196年(建安元年),劉繇不聽許劭的勸告,派笮融與朱皓合兵去攻打諸葛玄,並大獲全勝。

可是笮融卻藉機將朱皓誘殺,並且兼并了他的軍隊打算自己當豫章太守。

劉繇知道後就領兵討伐笮融,在被笮融打敗後,又糾合了豫章各縣的兵馬,終於將笮融趕入山中。

然而這一次劉繇既得罪劉表在前,又得罪曹操在後,可謂時也命也!

公元197年(建安二年),劉繇在豫章病故,享年42歲。

劉繇

劉繇即為宗室,也有才華名節,雖有儒將之風,卻沒有統御萬里的才能。

他迫逐吳景孫賁或許是不想被地方氏族所左右,而支持朱皓則是為了維護朝廷的正統權威。

他在亂世之中依然奉朝廷為正朔,堅守著臣子的本分, 卻不懂際會風雲之時的權謀與變通。

這恐怕也與他直率的性格有一定的關係。

劉繇人生的感悟——人可以犯錯,但不能沒完沒了的犯錯!

公元199年(建安四年),孫策派劉繇故將太史慈去豫章招降劉繇的士卒部曲,並將劉繇的屍身還葬故里。

劉繇的後人得到孫氏家族的關照,在東吳政權中皆居顯官要職。

小A史蒂芬寫於2018年3月8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孫策是如何平定江東的?(二)

孫策是如何平定江東的?(一)3 歸依舅氏,討要舊部。袁術這種人,吃了的東西怎麼會再吐出來,孫策就是哭瞎眼睛也沒有用,不過袁術也不好意思,便把孫策打發回他的舅舅吳景處,此時孫策的舅舅吳景為丹陽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