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皇帝」石敬瑭割讓幽雲十六州——給中原漢民族帶來滅頂之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幽雲十六州

天祐四年(公元907年)黃巢起義軍叛將朱溫建立後梁政權,延續了近三百年的李唐王朝宣告滅亡,中國歷史從此進入五代十國時期,而帶給北方漢民族的卻是自五胡亂華以來的又一次人間災難。

在持續了五十多年的戰亂中,先後經歷了五個短命王朝。

後唐滅梁,當沙陀人李從珂做了後唐皇帝(唐末帝)以後,他與河東節度使沙陀人石敬瑭之間的矛盾終於鬧到公開破裂的地步。

清泰三年(公元936年),石敬瑭起兵造反,當後唐軍兵圍攻晉陽,石敬瑭難以抵擋。

危急之時,石敬瑭的一個謀士桑維翰給他出個主意,要他向契丹人討救兵。

桑維翰幫石敬瑭起草了一封求救信,表示願意拜比他小十歲的契丹國主耶律德光為父皇帝,並且答應在打退唐軍之後,把雁門關以北的幽雲十六州(幽州、雲州等)土地獻給契丹,另外,每年向契丹進貢帛三十萬匹。

石敬瑭部將劉知遠不同意這一做法,說:「向契丹求救,稱臣還說得過去,拜他做父親不合適;答應給契丹人一些金銀財寶不要緊,不該割讓土地。

」石敬瑭只想保住自己的性命和利益,聽不進劉知遠及其它部將的勸阻,急忙派桑維翰帶了這些賣國條件去見耶律德光。

終於,在契丹援助下,石敬瑭滅後唐稱帝,定都汴梁,改國號為「晉」,史稱後晉。

石敬瑭稱契丹國主為父皇

中原王朝在周、秦、漢及大唐時代,大多都是外族向中原漢王朝稱臣納貢。

中原王朝對這些遊牧民族除了使用武力,有時也採用和親政策,但很少有對外稱臣的屈辱史。

石敬瑭血統上是沙陀人,實際上也是被完全漢化的突厥人,他在中原建國,完全採用漢文化和統治方式,老百姓從心裡上也是接受的。

但後晉對契丹稱臣,契丹人在中原大肆屠殺漢人,欺辱婦女,搶劫財物,無惡不做。

石敬瑭割讓幽雲十六州之舉,對後世影響太大,在此後至少四百年時間裡直接改變了中原王朝的命運。

「兒皇帝」石敬瑭

十六州自東向西包括了今天的天津、北京、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分布在長城的內側,割讓這些地方給契丹就等於將長城這條重要軍事防線拱手交給他人,其中瀛、莫二州已深入到河北腹地數百里。

失去了這一片山勢險峻的地區,中原王朝的整個北方就失去了一條阻擊「胡人鐵騎」的天然軍事屏障,南下千里無險可守,直至黃河岸邊全部是一馬平川,中原從此門戶大開。

由於燕雲地區的農耕經濟與北國的遊牧經濟形成了良性互補,極大地促進了北國地區的發展,從而成為中原王朝的勁敵。

幽雲十六州直到明朝建立時才又重新回到中原王朝的版圖。

正如劉知遠所說,想達到讓契丹出兵相助的目的,只要多送錢物,也是可以實現的。

臭名昭著的石敬瑭卻割地求榮,成為中華民族史上的千古罪人。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燕雲十六州

遼太祖去世那年,中原恰是後唐明宗即位,他是五代少數值得稱道的君主之一。遼朝平州(今河北盧龍)守將盧文進原來就是以唐盧龍節度使身份歸附的,在這種形勢下,因部下思歸、明宗召誘和述律太后的濫殺將領,就...

最沒有尊嚴的皇帝 認契丹人做父親

石敬瑭(892年~942年)即後晉高祖,五代時期後晉開國皇帝,936年~942年在位,廟號高祖,諡「聖文章武明德孝皇帝」。石敬瑭年輕時樸實穩重,寡言笑,喜兵書,重李牧、周亞夫之行事,隸屬李嗣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