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寫中國史》之《官渡之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作者:夢如生

官渡之戰發生在建安五年,也就是公元200年。

我們先把眼光放大到全世界,這個時候西方最強盛的是羅馬帝國,正是軍人出身的賽維魯皇帝當政,雖然這個皇帝打了不少勝仗,國家人口也達到了四千多萬,但是形勢卻是日薄西山,亂象已成;美洲的印第安人應該還在快樂的啃著玉米;非洲人呢,估計正在忙著普及著鐵器;回到亞洲,日本,如果他們編的那些天皇都存在的話,大概是第十幾任在位——不過在幾十年後有倭女王卑彌呼遣使到魏國,玩過《三國群英傳》的朋友對這個名字應該比較熟悉,倭女王這段在《三國志》中是有記載的。

回到國內吧,北方草原雖然混亂但是勢力漸強,匈奴式微、鮮卑分為幾部、烏丸與袁紹交好;至於西北羌族、西南蠻族也在積蓄力量但是對這場戰爭沒有影響。

我漢朝諸侯呢,可謂群雄並起,競相逐鹿,各路醬油有以下幾位,關中西涼以馬騰韓遂為首有十幾股軍閥割據,在戰前被曹操派鍾繇鎮撫住了,沒有輕舉妄動;漢中張魯天師道裝神弄鬼;西川劉璋繼續做好好先生;荊州劉表老邁,作壁上觀;江東孫策自保江東,待機而動。

最後是主角,雄踞河北四州、謀臣如雲猛將如雨的漢大將軍袁紹,和經略中原、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漢大司空曹操。

從實力對比上看,袁紹地盤大軍隊多,自北向南無後顧之憂處於攻勢;曹操相比之下人少糧少,還要防著各路鄰居暗地裡捅刀子,處於守勢。

要說這兩個人也是少小相交,也曾同殿稱臣,也曾並肩作戰。

然而時勢如此,雙雄必有一決。

只是袁紹似乎依舊還是那個頂著四世三公名頭傲視天下的袁本初,曹操卻已經不是那個為了扶保漢室而輕身西向成皋的曹孟德了。

戰前有個小插曲,孔融——就是小時候讓梨那個孔子的後輩——曾對曹操手下的謀士荀彧說,你看袁紹那邊兵多地廣、人才濟濟呀:這田豐許攸都是有智計的人,幫他參戰軍機;審配逢紀忠肝義膽,給他管理實務;顏良文丑那是蓋世猛將,為他統帥兵馬——從哪個方面來說都很難擊敗啊。

荀彧曾經在袁紹手下混過一段時間,呵呵一笑,就回答說,袁紹雖然兵士眾多,但是軍法不完備。

至於你說那幾個謀臣猛將,田豐這個人剛直並且經常冒犯袁紹;許攸呢貪財卻沒有得到懲治;審配喜歡專權卻沒什麼謀略;逢紀雖然果決但是剛愎自用。

後面兩個人如果被任命留守管理後方的話,一旦許攸家中犯法,肯定不會寬宥,得不到寬宥,許攸這個人恐怕就是戰場中的變數。

至於顏良文丑,只是沒什麼智謀的勇將罷了,可以一戰而擒。

這一出算是兩個名人對戰事的預料了,至於誰猜得准,咱們且看後話。

戰爭實際上在建安四年——也就是公元199年——就開始了前奏。

袁紹平滅了公孫瓚之後,兼并四州土地,志得意滿,兵眾十餘萬,馬不停蹄的準備向南進攻,打算「解放」許都。

在這一年的八月份,曹操就進軍黎陽,並命令大將臧霸攻入青州,攻破了齊、北海、東安,留將領于禁屯守延津防備。

九月,曹操回到許都,分兵守官渡。

此時曹軍算是占住了各個戰略要地。

十一月,宛城張繡投降,緩解了曹操的南線壓力。

年底,曹操親自率軍駐紮在官渡。

這個時候之前要死不死稱帝,結果被打了個稀巴爛袁術打算投奔河北,想從徐州下邳向北到青州,那兒是袁紹的長子袁譚的地盤。

曹操當然不會給這貨開放行條,於是就派劉備、朱靈出兵截擊。

謀士程昱、郭嘉諫言不應該派遣劉備,曹操悔悟卻追之不及,正趕上袁術病死,劉備果然不負眾望的幹掉了曹操留在徐州的心腹車胄,占據徐州舉兵反曹——可算是為了只病雞,放走了一匹猛虎。

於是就派遣劉岱、王忠進攻徐州,這兩個一般人自然不是蜀先主的對手。

時間慢慢走到了建安五年,也就是公元200年。

建安五年是個多事之年。

正月,董承等人準備暗算曹操的陰謀泄露,參與的人都遭到了清洗。

曹操決計東征劉備,手下人不解,認為當前的大敵是袁紹,如果袁紹趁著曹操東征後方空虛的時機南下,事情就難辦了。

曹操則認為劉備是人傑不能讓他坐大,袁紹雖然志向遠大但是見識遲緩,肯定不會輕舉妄動。

謀士郭嘉也力勸東征。

於是東征徐州,果然在軍事上蜀先主還是無法與魏太祖抗衡的,劉備敗走青州再到鄴城投奔袁紹——正是之前袁術要走的路線,曹操盡收其眾,虜其妻子,並禽獲關羽,又攻破了為劉備而叛亂的昌豨,然後回師官渡。

這期間,袁紹一直以幼子患病為由沒有出兵南下。

二月,袁紹派遣郭圖、淳于瓊、顏良在白馬這個地方圍攻曹操手下劉延的部隊,親自引軍到黎陽,準備渡河。

謀士沮授勸諫說,顏良這個人氣量狹小,雖然驍勇但是不能擔當獨自領兵的重任。

袁紹不從。

四月,曹操準備向北救劉延部,謀士荀攸獻計說,如今我們兵少不敵,只有迫敵分兵才有勝算。

應該從延津渡河,偽裝從後路襲擊袁紹,袁紹一定會向西分兵守備,這時率軍轉向突襲白馬,攻其不備,一定能擒獲顏良。

曹操依計而行,袁紹果然中計。

曹操向白馬進軍,離顏良軍還有十餘里才被發現,顏良雖然驚訝卻也舉兵逆襲,曹操遣張遼、關羽到前線,關羽望見顏良的將旗麾蓋之後,「策馬剌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袁軍大敗,於是解除了白馬的圍困。

袁紹則直接渡河統大軍追擊曹操,追到延津以南,遣劉備、文丑統輕騎挑戰,諸將認為敵人眾多,應當回守大營,荀攸卻力勸誘敵而殲,曹操就散輜重於路,命騎兵解鞍放馬,等袁兵爭搶輜重大亂時,縱兵攻擊,大勝,斬名將文丑,袁軍震怖。

之後,曹操回守官渡,袁紹進保陽武。

沮授再次勸諫說,我們河北軍馬雖然人數眾多但是不如南軍精銳;南軍的弱點是軍需不足。

所以說曹軍急戰有利,我軍緩戰有利。

應當打持久戰,南方肯定會支撐不住。

又沒有被袁紹採納。

在此前後,關羽則逃亡回到劉備手下。

八月,袁紹連營而進,左右數十里,進逼官渡。

曹操分兵抵擋,合戰不利,堅守。

袁紹做高櫓土山,向曹軍營中射箭,使曹軍在自家營內奔走還需要舉盾,軍士恐懼,曹操做投石車應對,破之;袁紹又挖掘地道,準備攻入曹軍營內,曹操在營中挖長溝應對;又派遣徐晃與史渙擊破袁紹的運糧隊,燒毀輜重。

兩軍相持而戰數月,曹操雖然不斷的取得小規模的勝利,斬將搴旗,掠敵輜重,但是人少糧短,士卒疲憊,中原老家的百姓也有叛亂響應袁紹的,形勢十分嚴峻。

其中威脅較大的有汝南的黃巾餘黨劉辟,已經攻掠到許都附近,袁紹派劉備援助他,曹操則遣曹仁率偏師攻破劉辟,劉備逃回河北,似乎是看到了一些苗頭,想脫離袁紹,就遊說河北與荊州劉表聯合共擊中原,袁紹從之,派劉備領本部人馬到汝南和龔都匯合,以蜀先主的做派,自是一去不回。

曹操派蔡陽攻打劉備,毫無意外的被先主收拾掉了。

在兩軍相持的時候,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事。

有消息說江東小霸王孫策打算渡江偷襲許都。

曹操手下諸人都很慌亂,只有軍師祭酒郭嘉不以為然,說孫策吞併江東屠滅了不少善養死士的英雄豪傑,孫策這個人又輕而無備,雖然有百萬之眾但是跟一個人走路沒啥分別。

一旦刺客暴起,也就是一個人的敵手罷了。

後來孫伯符果然死於刺客之手,傳說他們是許貢的門客。

十月,袁紹派遣淳于瓊等五人統領萬餘人屯運糧草,在袁紹主營以北四十里的烏巢駐紮囤聚。

沮授再次進言,勸袁紹派蔣奇率領一支軍馬在外圍,防止曹軍包抄後路,再次沒有被採納。

謀臣許攸的家人不法,後方審配收其下獄。

許攸怒而投曹,為曹操獻計攻打淳于瓊部。

曹操從之,命曹洪堅守大營,親自率步騎五千人連夜奔襲烏巢。

袁紹軍得到消息後,麾下將領張郃認為曹軍精銳,淳于瓊必然不是對手,一旦烏巢有失則敗局將定,應當全力救援;謀士郭圖則認為不如直接攻擊曹操主營,迫使曹操回軍,可以解烏巢之厄。

袁紹做出的決定是派遣輕騎救援烏巢,派張郃、高覽二將以重兵攻打曹營。

而曹操則抓住機會激勵將士殊死決戰,連破袁紹派來的救援騎兵和淳于瓊本部,毀袁軍屯糧;曹洪在主營堅守,巋然不動,袁軍攻勢受挫難以建功。

郭圖計拙怕秋後算帳,欺騙袁紹說「郃快軍敗,出言不遜」。

張郃計未見用,攻不能勝,後方又有小人掣肘,在聽聞淳于瓊兵敗身死的消息後,沒等曹操回師就與高覽一同投曹。

曹操在端掉袁紹的屯糧之所後,基本上就大局已定,「紹眾大潰」,袁紹與長子袁譚單騎渡河退走。

至此,官渡之戰結束。

袁紹十餘萬軍隊覆沒,顏良、文丑、淳于瓊等有名的上將被陣斬,張郃、高覽率部降曹,謀士沮授被擒,而後被殺。

在南征之前,因諫阻出兵而並羈押的謀士田豐,也被敗退路上的袁紹派人賜死。

所謂損兵折將、元氣大傷,不過如此。

建安六年,在沒有恢復元氣的前提下,袁紹又徵發河北軍隊,有七萬餘眾,再次南征。

該年四月,曹操率眾五萬人主動迎擊袁紹,在倉亭再次擊敗袁軍。

經此兩戰之後,河北再無實力與曹軍抗衡,袁紹敗軍逃回冀州之後,就開始染病,在建安七年五月嘔血憂憤而死。

之後袁紹諸子不睦,謀臣武將又各懷心思,曹操乘亂進取。

終於在建安十二年安定河北,統一北方,成為三國實力最強悍的諸侯。

建安十三年,也就是公元208年,曹操自進為大漢丞相,修玄武池、訓練水軍。

此時,曹丞相的目光注視到了南方。

歷史從來都沒有什麼真相,因為它是人寫就的。

正如我們沒辦法判斷許攸的家變是不是荀彧的布置、沒辦法判斷孫策的遇刺是不是郭嘉的「黑手」一樣。

到最後只剩下楊慎那一闋《臨江仙》,「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歷史之我見——官渡之戰

前期公元199年(建安四年)六月,袁紹挑選精兵十萬,戰馬萬匹,企圖南下進攻許都,官渡之戰的序幕由此拉開。 袁紹舉兵南下的消息傳到許都,曹操部將多認為袁軍強大不可敵。但曹操卻根據他對袁紹的了解,認...

倉亭之戰經過

倉亭之戰,亦稱平丘之戰,為袁紹和曹操繼官渡之戰後所對峙之最後一場戰役,袁紹在這場戰爭中湊足七萬餘兵力攻曹,曹操由於漢獻帝之故,命北方各路諸侯聚兵五萬攻袁。東漢漢獻帝建安六年(201年)四月,於倉...

官渡之戰真的成就了曹操的基業嗎?

對於中國歷史,三國時期一直是人們耳熟能詳的一段歷史。劉備,孫權,曹操,公孫瓚,袁紹等各路諸侯群雄並起,書寫了一段盪氣迴腸的史書。但是作為曹操來看,官渡之戰或許成為曹魏政權基業建立的基礎,自此之後...

官渡之戰經過

官渡之戰,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東漢獻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焚毀袁軍糧草,使得袁軍喪失鬥志,繼而擊潰袁軍主力。此戰奠定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