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你講述真實的「官渡之戰」 文丑非關羽所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獻帝,遷都許縣,自始挾天子以令諸侯(「奉天子而征四方」),威勢大增。
他先後擊敗呂布、袁術,占據了兗州、徐州以及部分豫州、司隸。
建安四年(199年),袁紹最終戰勝公孫瓚,據幽州、冀州、青州、并州,盡有河北之地,意欲南向以爭天下。
這樣,華北最重要的兩個政治軍事集團,決戰勢所難免。
起初形勢袁強曹弱。
袁紹已無後顧之憂,地廣人眾,可動員的兵力在十萬以上。
曹操則是處於四戰之地,除了北方的袁紹,關中諸將尚在觀望,南邊劉表、張繡不肯降服,東南孫策蠢蠢欲動,暫時依附的劉備也是貌合神離。
儘管如此,當時的一些有識之士,包括曹操的謀士荀彧、郭嘉,還在張繡麾下的賈詡,以及涼州從事楊阜,在綜合分析了曹、袁的優劣後,認為袁紹外寬內忌,好謀無決,他們都看好曹操,認為局勢會向著有利於曹的方向變化。
公元198年(建安三年)十月,河內郡太守張楊欲出軍救援呂布時卻為部下楊丑所殺,曹操解除進攻徐州呂布的後顧之憂,十一月,呂布被曹操消滅;公元199年(建安四年),張楊舊部眭固殺楊丑,欲北投袁紹,曹操派史渙、曹仁擊破眭固,取得河內郡,把勢力範圍擴張到黃河以北,六月,袁術病死,十一月張繡投降曹操。
劉表坐觀成敗,孫策保守江東。
局勢變得更加明朗。
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紹挑選精兵十萬,戰馬萬匹,企圖南下進攻許都,官渡之戰的序幕由此拉開。
而當時的曹操,能夠動用的兵力僅有數萬人,以曹操對袁紹的了解:志大才疏,膽略不足,刻薄寡恩,剛愎自用,兵多而指揮不明,將驕而政令不一,所以決定以少數兵力去抗擊袁紹的重兵。
正在曹操部署對袁紹作戰時,對其依附的劉備反叛了,占領了下邳,屯據沛縣。
此時,正在和曹操作戰的袁紹得到劉備的消息,稱要與其一同滅了曹操。
曹操得到此消息,為了避免腹背受敵,親自率精兵東擊劉備,迅速占領沛縣,轉而進攻下邳,關羽為了保護劉備的夫人,只好向曹操投降,此時的劉備投奔了袁紹。
其實,在曹操攻打劉備的時候,袁紹本有機會殲滅曹操的,但是其不聽手下謀士田豐的計策「舉軍而襲曹操後面」,從而錯失戰勝曹操的最佳時機!
建安五年(200年)正月,袁紹派手下大將顏良攻打曹軍。
曹操以張遼、關羽為前鋒前去迎戰。
關羽在萬軍之中殺死了顏良並斬首而返。
袁紹又派大將文丑攻打曹軍,曹操使計將輜重丟棄道旁,文丑軍隊見到路邊的財物紛紛爭搶。
此時,曹操突然發起攻擊,擊敗了文丑所率領的袁軍,文丑也死在了亂軍之中(文丑為亂軍所殺,並不是關羽斬殺)。
顏良、文丑的死對袁紹打擊很大,軍隊的銳氣被挫傷。
兩軍在官渡相持,曹操不像袁紹那樣兵精糧足打了退堂鼓。
此時,曹操的謀士荀彧以劉邦項羽為例向曹操說道:「當年楚、漢在滎陽、成皋之間,劉邦、項羽沒有人肯先退一步,以為先退則勢屈。
現在公以一當十,扼守要衝而使袁紹不能前進,已經半年了。
情勢已然明朗,絕無迴旋的餘地,不久就會發生重大的轉變。
這正是出奇制勝的時機,千萬不可坐失。
」曹操得到荀彧書信,為之一振,繼續與袁紹相持著。
果然,功夫不負有心人,袁紹謀士許攸投奔曹操,建議曹操輕兵奇襲烏巢,燒其輜重。
曹操親率兵馬夜襲併火燒烏巢。
袁紹得報救援鎮守烏巢的淳于瓊,但為時已晚,曹操已將烏巢糧草全數燒毀,淳于瓊也在亂戰中身死。
沒了糧草供給,袁紹軍隊軍心動搖,曹操趁機擊潰了袁軍主力。
袁紹聞訊倉惶帶八百騎兵退回河北。
此戰,曹操殲滅袁軍7、8萬,曹軍因此實力大增。
從此,諸侯已無人能與之抗衡。
在水一方著
本文為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今日頭條客戶端:那些事兒
打殺三國:魏武帝曹操的一生,整體是光輝的(3)
今日頭條 王俊傑猛官渡之戰。迎獻帝、遷都於許和恢復農業生產是曹操得以成功的兩個重要條件。從建安二年起,曹操利用他「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優勢,東征西討,開始了他翦滅群雄,統一北方的戰爭。其時,在...
為什麼人人都很佩服他,稱他「一代梟雄」也不為過!
【龜雖壽 作者】:曹操 【詩歌年代】: 魏晉神龜雖壽,猷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袁紹手下謀士武將雲集絲毫不弱於曹操
四大謀士:審配審配,字正南,以正直不得志於韓馥,袁紹領冀州,被委以腹心之任,並總幕府。河北平定,袁紹以審配、逢紀統軍事,配峙其強盛,力主與曹操決戰。官渡戰敗,審配二子被俘,反因此受譖見疑。袁紹病...
曹操軍事生涯最會輝煌的一戰
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在此展開戰略決戰。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今河南封...
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中國北部由分裂走向統一的一次關鍵性戰役?
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的官渡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是袁曹雙方力量轉變,使當時中國北部由分裂走向統一的一次關鍵性戰役,對於三國歷史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
官渡之戰真的成就了曹操的基業嗎?
對於中國歷史,三國時期一直是人們耳熟能詳的一段歷史。劉備,孫權,曹操,公孫瓚,袁紹等各路諸侯群雄並起,書寫了一段盪氣迴腸的史書。但是作為曹操來看,官渡之戰或許成為曹魏政權基業建立的基礎,自此之後...
官渡之戰,曹操屢用奇策,擊敗強大的袁紹一統北方
袁紹消滅公孫瓚之後,據幽州、冀州、青州、全有河北之地。他聲勢盛大,躊躇滿志,欲一爭天下。放眼望去,北方大地之上只有挾天子以令諸侯,都許昌的曹操堪為對手,並且此時袁紹實力比處於四戰之地的曹操強大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