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引用一成語,足以改變歷史,可惜曹操不聽,遺憾終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出自《三國志·劉曄傳》,時間是在獻帝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主角有兩個,分別為曹操和劉曄。
原文如下:
曄進曰:「明公以步卒五千,將誅董卓,北破袁紹,南征劉表,九州百郡,十並其八,威震天下,勢慴海外。
今舉漢中,蜀人望風,破膽失守,推此而前,蜀可傳檄而定。
劉備,人傑也,有度而遲,得蜀日淺,蜀人未恃也。
今破漢中,蜀人震恐,其勢自傾。
以公之神明,因其傾而壓之,無不克也。
若小緩之,諸葛亮明於治而為相,關羽、張飛勇冠三軍而為將,蜀民既定,據險守要,則不可犯矣。
今不取,必為後憂。
」
這段話的大意是:劉曄對曹操說:「當年明公您帶領五千步兵,誅殺董卓,北破袁紹,南征劉表,全國的九個部州一百多個郡,您統一了十分之八,已經威震天下,連海外諸國都感到非常懼怕。
如今攻破漢中,蜀人望風心驚,城池要塞連連失守,在這種情況下不用只要用一紙文書,就可以降服敵方,安定局勢。
劉備是人中的豪傑,有計謀但行動遲緩,得到蜀地的時間不長,並未得到當地百姓的擁護和支持。
如今您攻破漢中,蜀人都非常驚恐,形勢的發展會自動傾覆。
以您的聰慧明智,趁著有利時機大兵壓境,沒有不能攻克的。
如果行動遲緩,那麼善於治國的諸葛亮擔任丞相,勇冠三軍的關羽和張飛成為大將,蜀地民眾就能得到安定,他們再憑藉地形優勢堅守,再想進攻就難以取勝了。
現在不向他們發動進攻,以後必成後患。
」
本文要說的成語便出自劉曄的這番話中,叫做「傳檄而定」,意為不待出兵,只要用一紙文書,就可以降服敵方,安定局勢。
這個成語的最早出處是西漢司馬遷所著《史記·淮陰侯列傳》中的「今大王舉而東,三秦可傳檄而定也。
」
曹操攻破漢中之際,劉備占領益州僅有一年時間,劉曄所說的「得蜀日淺,蜀人未恃也」是實情。
此時曹操如果按照劉曄的建議出兵益州,劉備集團必將面臨嚴峻挑戰。
只可惜曹操沒有採納劉曄的建議,不僅撤回中原,同時還派不善於防守的將軍夏侯淵鎮守漢中。
數年之後,劉備兵發漢中,斬殺夏侯淵,逼得曹操不得不再度率部返回漢中與劉備決戰,只可惜為時已晚,最終曹操不得不將漢中拱手相讓。
至此,劉備集團也邁向了鼎盛時期。
從「傳檄而定」這個成語故事及後來歷史進程來看,劉曄這位謀士的預見性可謂相當精準。
參考書籍:《三國志》
東吳諸將,魯肅為首,夢三國老好人魯肅
說起東吳諸將,大家想起最多的無出江東四英。其中,周瑜「長壯有姿貌」。其人「雄烈,且膽略兼人」。助孫策奪取江東,破曹操與赤壁,攜威猛之師下南郡等地。呂蒙,「有謀斷,識軍計。譎郝普,禽關羽。」陸遜...
司馬懿建議曹操得漢中後,立刻攻蜀滅劉備,我說:快閉嘴別瞎扯了
有一個著名的成語叫做「得隴望蜀」,意思是:已經得到了隴右這塊地方,還巴望著想得到蜀地。比喻得寸進尺,貪得無厭。這個成語的最早來源是東漢光武帝的時期,光武帝劉秀給大將岑彭寫的信裡面的話:「人苦不知...
忠義關雲長,老當益壯黃漢升
黃忠在三國里亮相的時間較晚,成名也很晚,但是他年輕時可能大有名氣,老了之後跟著劉備也不是浪得虛名的,開始與關羽交戰雖落下風,但那是關羽正值壯年,體力就不在一個檔次,特別是定軍山一戰,斬掉名將夏侯...
他打仗沖在最前面,勇冠三軍,光芒遮蓋無數名將!
在三國歷史中,他是不得不提到的一位名將,武藝高強,常先登陷陳,勇冠三軍,光芒遮蓋無數名將,也是老當益壯的代名詞,沒有他,三國歷史將顯得黯淡許多,他是誰呢?
劉備奪取益州,為什麼孫權和曹操會坐視不管?
益州牧劉璋邀劉備剿除漢中惡匪張魯,沒想到引狼入室,益州被劉備收入囊中,自己則被遣到公安,做起了安樂侯。劉備占據益州,絕對是曹操和孫權不願意看到的。那麼,劉備占領益州時,曹操和孫權為什麼不阻止,他...
黃忠之前沒有名,為什麼投奔劉備後,大放異彩?
黃忠是東漢末年名將,是劉備的「五虎上將」之一,雖然《三國志》里沒有五虎上將的說法,但是,《三國志》作者陳壽把關羽、張飛、馬超、黃忠和趙雲共同列為一傳,姑且可視為「五虎」。黃忠早年跟隨劉表,沒有名...
曹操為何不得隴望蜀,不是不想,四個因素影響了決策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獻帝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劉備拿下益州後,孫權派諸葛瑾去索要荊州,遭到劉備的拒絕。孫權大怒,派呂蒙率兵二萬人奪取三郡。劉備聽說後,親率三萬大軍去荊州與孫權爭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