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永恆魅力吸引西方世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英雄傳奇,每一個時代都有自己的壯麗史詩,鑄造這種傳奇與史詩的常常是戰爭史上的一次次遠征。
它所展現出的是統帥的雄才大略和戰爭的起伏跌宕,體現的是軍隊的性質品格和民族的精神特徵,並迸發出超越極限的能力和驅動時代的能量,因此傳奇與史詩總是名垂青史、傳誦後世。
居魯士遠征、漢尼拔遠征、亞歷山大遠征、蒙古帝國遠征和拿破崙遠征等都是戰爭史上著名的遠征。
而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工農紅軍所進行的長征,作為20世紀最偉大的一次遠征,不但鐫刻於史冊,而且震撼世界,成為人類戰爭史上偉大的英雄傳奇和壯麗的戰爭史詩。
長征所經歷的戰役戰鬥、所展現的英雄氣概、所鑄就的不朽精神,成為人類永恆的記憶和寶貴的財富。
長征究竟具有何種磁力,能夠在不同國家中持久吸引讀者?長征究竟具有何種魅力,能夠在不同民族中喚起認知共鳴?沿著長征向世界各國傳播的軌跡,我們可以從三部具有代表性的外國歷史著作中找到一些答案。
它們成書於不同的時代,反映著不同時代西方世界對長征的認識和感悟,也讓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西方世界的人們認同長征、為長征所震撼的原因。
在各國引發持久興趣
最早讓世界了解長征的是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
在《紅星照耀中國》(中譯本名稱《西行漫記》)中,他通過對長征和中國共產黨及紅軍發展歷史的描述,讓世界認識了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軍隊,從而驅散了籠罩在這個新型革命政黨和這支新型人民軍隊身上的霧靄,讓人們看到了一種充滿獻身精神、充滿蓬勃活力,代表著中國未來和中華民族復興前途的新生力量。
書中對長征的記述雖然簡短,但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越雪山、跋涉草地等記述,足以「使成千上萬人思潮澎湃」,形成對長征的深刻印象。
「冒險、探索、發現,人的勇氣和膽怯,狂喜和勝利、痛苦、犧牲和忠誠。
而烈焰一般貫穿這一切的是那千萬個青年的不息的熱情、永不泯滅的希望和驚人的革命樂觀主義,他們從不向人、或自然、或上帝、或死亡認輸」,斯諾筆下長征所包含的元素,讓好萊塢大片中的英雄好漢相形見絀,讓人遐想無盡。
「載入這部無與倫比的現代史詩」的所有一切和更多的東西,都是人類優秀品格和卓越能力的展現,即使以好奇甚至懷疑的態度看待長征的外國讀者,也不能不被斯諾敘述的長征所感染,成為長征的讚頌者。
長征隨著《紅星照耀中國》被翻譯成十餘種文字而傳遍世界,長征因此在世界各國引發持續不衰的興趣。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產黨與人民軍隊在中國革命戰爭和反侵略戰爭中所創造的輝煌勝利,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革中所鑄造的光輝業績,使得長征進一步成為各國政治家、軍事家和歷史學家等認識中國共產黨、人民軍隊的重要途徑,一批關於長征的研究專著在世界各國陸續面世,而更多的長征研究成果則穿插在關於中共黨史、中國現代史、中國革命史和中國人民解放軍史的著作之中。
外國人對長征的興趣點從傳奇升華到歷史,打開了長征傳播的更大空間。
由歷史的進程和結果來研究長征、領悟長征,長征的價值和意義得到更加淋漓盡致的展現。
如同中國人民對長征英雄們的無比敬仰,「長征老戰士」成為國外官員、民眾對那些經歷過長征洗禮的中國共產黨黨員和軍隊高級將領的尊稱。
長征成為世人眼中中國革命歷史中最閃亮的片段,和了解中國共產黨與人民軍隊最直接的窗口。
吸引西方年輕一代
改革開放之後,中國與世界的接觸更加密切,長征的魅力也更加凸現,對世界的感染力更強。
美國作家哈里森·索爾茲伯里是第一位完整走完長征路的外國學者。
他曾經是斯諾的朋友,為斯諾所講述的長征故事深深吸引。
但他同時也是享有盛譽的記者,相信自己的耳朵,但更相信自己的眼睛,因而以76歲的高齡,帶著心臟起搏器走上了長征路。
身臨其境的體驗、深入細緻的考察、嚴肅客觀的解剖和嚴謹冷靜的文風,讓他的《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獲得巨大成功,在世界各國擁有了極為廣泛的讀者群。
書中所描繪的長征,匯聚了長征親歷者的回憶、長征研究者的成果和長征觀察者的感受,記錄了長征過程中的一場場戰役戰鬥和一個個事件人物,並把筆觸延伸到歷史的縱深,讓人們不但閱讀長征,而且感悟長征和思索長征。
他寫道:「這是用熱血和勇氣譜寫的史詩,是勝利和失敗的史詩,是沮喪和憧憬的史詩。
這種傳奇式的犧牲和堅韌不拔的精神是中國革命賴以成功的基礎。
」索爾茲伯里筆下的長征,豐滿而富有內涵,激情而充滿分析,因而喚起了更多外國人體驗長征的熱情與衝動,開始陸續踏上長征路。
甚至有的政治家也加入了考察長征的行列,曾擔任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的布熱津斯基把對長征路的考察稱作「朝聖」。
他的結論是:「長征的意義絕不只是一部無可匹敵的英雄主義的史詩,它的意義要深刻得多。
」
2002年10月16日,是中央紅軍開始長征68周年的紀念日。
兩位英國人李愛德、馬普安踏上了長征路。
不同於斯諾和索爾茲伯里,他們是年輕學者,而且其中一人擁有歷史學博士學位,對長征有著自己的興趣點。
「我們幾乎不敢想像前面的路會是怎樣:雪山的堅冰和高山病,有毒的沼澤、草地無人區、強盜、野獸,還有25000里。
這些只是歷史典籍中的精彩章節。
我們不知道,在這些精彩章節之外還會發生什麼。
」他們在長征路上走了一年多。
西方記者對他們關於長征歷程的考證結果(他們在長征路上實際行走了12000多里,並用繪圖的方式把自己的行走路線公之於世)進行了大肆炒作,認為他們的結論是「長征不那麼長」,而且這些報導曾讓某些人莫名其妙地亢奮,作為「重大發現」而極度渲染。
但這並不是李愛德和馬普安的想法。
閱讀他們記錄自己長征的書籍《兩個人的長征》,能夠真切感受到的是,他們對長征的無限敬仰和對長徵人的無限崇拜,「痛苦永無止境,只有長征者才能知道他能承受的最大極限是什麼,要多少困難才能夠將他徹底擊垮,永遠也站不起來」。
他們想要告訴人們的是:「我走完了長征,對紅軍的敬仰之情不僅沒有因為實際距離的縮水而減少,反而增強了。
」「長征是一首壯麗的史詩,英勇、犧牲和忍耐貫穿它的主旋律,它有10000里還是100000里已經不重要了。
」他們對長征的觀察和領悟,代表著西方世界年輕一代對長征的感悟和認識。
讓世人感受心靈震撼
長征是人類歷史的巍峨豐碑,是人類精神的神聖圖騰,讓每一位觸摸它、思考它的人都感受到心靈的震顫,在汲取無窮力量的同時,也獲得靈魂的凈化。
斯諾、索爾茲伯里、李愛德、馬普安雖然身處不同時代,人生閱歷、生活經驗和工作履歷迥異,但不約而同地使用了「舉世無雙」、「無與倫比」、「驚人業績」、「壯麗史詩」等詞句來形容長征、描述長征。
不僅是他們,而且幾乎所有研究、評論長征的外國政治家、軍事家或學者、記者都無法遏制情感的盡情奔涌,以最崇高的詞彙來評價長征、定位長征。
幾乎所有閱讀、體驗長征的外國人,無論其政治態度、價值取向如何,都無法抵擋長征歷史的洶湧衝擊,折服於長征、崇拜長征。
長征就是這樣傳播到世界各地,征服了不同國度的人們,震撼了世界。
這種震撼源自長征過程的驚心動魄。
長征是一部向死而生的偉大壯舉。
它的開端是軍事上的慘痛失敗,反「圍剿」作戰的失利讓紅軍喪失了賴以生存的蘇區,不得不在無奈中進行戰略轉移。
長征是無根據地依託、無群眾基礎的遊動作戰,前進路上步步刀光劍影、處處危機四伏。
國民黨政府先後調集了中央軍和粵軍、湘軍、桂軍、黔軍、滇軍、川軍、川康軍、西北軍、東北軍及馬家軍等地方軍閥部隊的上百萬重兵,布下天羅地網,「天上每日幾十架飛機偵察轟炸,地下幾十萬大軍圍追堵截」,務求斬草除根,徹底剿滅中國共產黨和紅軍。
蔣介石斷言:紅軍「流徙千里,四面受制,下山猛虎,不難就擒」。
國內外幾乎所有的報刊都認定:國共勝負已成定局,紅軍已是窮途末路,最後的滅亡只是時間問題。
但是紅軍不僅奇蹟般地突出重圍,而且一路向北,把失敗後的戰略轉移變成了開闢嶄新發展局面的勝利進軍。
「一個真正的長征者隨時要面對一場生死未卜的激戰,生還的幾率微乎其微,這在我是無法想像的」,馬普德如此說。
這種震撼源自長征環境的艱苦卓絕。
長征歷時整整兩年,是一曲理想信念的讚歌。
各路紅軍出發時,總人數為20.6萬餘人,長徵結束時只剩下5.7萬人。
長征穿越了福建、江西、廣東、湖南、廣西、貴州、雲南、四川、西康、甘肅、湖北、河南、陝西、青海等14個省份,經過了苗、瑤、壯、侗、布依、土家、納西、白、彝、藏、羌、回、裕固等十多個少數民族居住區域,足跡遍及大半個中國,總行程大約6.5萬里。
在長征的隊伍里,有年近花甲的老同志,有稚氣未脫的紅小鬼。
征途漫漫,關山重重,他們連續行軍打仗,身心極度疲憊。
但就是這樣一支衣衫襤褸、面黃肌瘦的隊伍,變成一股勢不可擋的鐵流,一路向前!紅軍官兵坦然經受血與火、生與死的考驗,經受超越生理極限的磨鍊,是因為他們的心中充滿了對黨的忠誠、對事業的執著,是因為他們堅信自己為之奮鬥獻身的事業是高尚的,哪怕經歷千難萬險,走過萬水千山,前途終將一片光明。
「它將成為人類堅定無畏的豐碑,永遠流傳於世。
閱讀長征的故事將使人們再次認識到,人類的精神一旦喚起,其威力是無窮無盡的」,索爾茲伯里如此寫道。
這種震撼源自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紅軍在長征中的鳳凰涅槃。
長征是在中國共產黨出現嚴重「左」傾錯誤的情況下進行的,在遠征途中又發生了黨史、軍史上最為嚴重的分裂事件。
「左」傾錯誤指導讓黨和紅軍的事業走到了懸崖的邊緣,張國燾分裂黨和紅軍的行徑則讓紅軍蒙受巨大的損失。
毛澤東一生笑對驚濤駭浪,即使在中央蘇區受到排擠時依舊能夠寫出「風景這邊獨好」的詞句,但這一刻他自稱是一生「最黑暗的時刻」。
但是黨和紅軍最終走出了事業的最低谷,完成了黨的指導路線的正本清源、撥亂反正;最終戰勝了分裂主義的傾向,實現了各路紅軍會師陝甘。
通道會議、黎平會議、遵義會議、會理會議、兩河口會議、俄界會議、榜羅鎮會議、瓦窯堡會議等重要會議,如同一顆顆星辰閃爍在紅軍遠征道路的上空,與那些驚心動魄的戰鬥交相輝映,不但成就了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壯舉,而且完成了中國共產黨歷史的偉大轉折。
中國共產黨因此浴火重生,開創出中國革命的新篇章。
將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從此成為中國共產黨方針政策的基本遵循,中國共產黨因此走向成熟,不斷地發展強盛,不斷地創造輝煌。
「長征是一篇史詩。
這不僅是因為純樸的戰士及指揮員們所體現的英雄主義精神,還因為長徵實際上成了中國革命的熔爐。
它鍛造了在毛澤東的領導下打垮蔣介石、奪取全中國的整整一代人和他們兄弟般的革命情誼」,索爾茲伯里如此評價。
長征告訴了世界:中國共產黨是什麼樣的政黨,具有什麼樣的素質和能力。
它如黑暗中的燈塔,讓當時處於內憂外患的中國人民看到了國家的光明,看到了民族的希望,同時也向世界宣告:共產黨人在任何時候都是不可戰勝的,是中國發展強盛的可靠保障。
時光荏苒,歲月流逝。
80年過去,長征的魅力依舊,影響力依舊,震撼力依舊。
就像斯諾當年所斷言的那樣:「它過去是激動人心的,現在它仍會引起世界各國人民的欽佩和激情。
」因為每個人,無論國籍、種族、信仰如何,心中都有一個奮鬥的目標,也需要進行一次奮鬥的長征。
長征將為他們的奮鬥提供精神、力量,激勵和驅動他們奮勇向前。
長征因此魅力永恆,震撼永恆。
(作者為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和百科研究部部長,少將軍銜)
長征,一部讀不完的書
82年前,瀕臨絕境的紅軍隊伍開始了長征,在重兵追堵下跨越千山萬水、戰勝艱難險阻……最後,走到陝北,走向新生,開創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如今,這段征程已經結束了整整80年。坐在溫暖的秋陽下,我們又該...
卡斯楚盛讚長征偉大 蒙哥馬利被紅軍震撼
早在上世紀30年代中期,隨著西方友人撰寫的有關紅軍長征著作相繼問世,長征精神、長徵文化就走出國門,並在海外引起巨大轟動,其影響延續至今。許多外國政要、名人都在得知紅軍長征的壯舉後無不感慨萬千,他...
偉大長征精神的世界意義
長征是中華民族一部無與倫比的壯麗史詩,也是一曲震撼世界的雄壯凱歌。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指出:「國際社會越來越多的人認為,紅軍長征是20世紀最能影響世界前途的重要事件之一...
沿著長征路走外國人這樣解讀長征精神
兩萬五千里是每一個中國人都銘記在心的數字過雪山、穿草地是每一個中國人都不能忘懷的史詩但你可能無法想像的是長征不僅僅被中華兒女載入史冊更震撼了一群和我們生長在不一樣土地的人們他們不是中國人但毫不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