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布被羅貫中黑了,他沒有義父丁原,懷中更沒有貂蟬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國歷史上有著名的四大美女,分別為:西施、貂蟬、王昭君 、楊玉環。

其中歷史上最具有爭議的一個人物便是貂蟬 。

在我國歷史上,貂蟬這個人真的存在嗎?

《三國演義》中的貂蟬若真的存在,她有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貂蟬

說起貂蟬,人們總會想起閉月這個詞。

閉月這個詞便是由貂蟬拜月而來。

三國時漢獻帝的大臣司徒王允的歌妓(也有人說是他義女、無從考證。

)貂嬋。

貂蟬在後花園拜月時,忽然輕風吹來,一塊浮雲將那皎潔的明月遮住。

這時正好王允瞧見。

王允為宣揚他的養女長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說,我的女兒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過,趕緊躲在雲彩後面,因此,貂嬋也就被人們稱為「閉月」了。

當時董卓當權,而貂蟬卻有著傾國傾城之貌。

貂蟬見東漢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縱,於月下焚香禱告上天,願意為主人分憂。

王允設下連環計把貂蟬暗中許配給呂布,再明把貂蟬獻給了董卓。

貂蟬拜月

呂布乃英雄年少,手持方天畫戟,坐騎赤兔馬、若是單打,在當時可謂是無人能敵。

而董卓又是老奸巨猾,董卓為了收攏呂布 ,便收呂布為義子。

此後貂蟬便周旋於兩人之間。

貂蟬聰明至極,常常給呂布暗送秋波,又在董卓面前報以嫵媚。

貂蟬呂布

呂布趁董卓上朝之機入府探望貂蟬,並邀貂蟬與鳳儀亭相見,貂蟬見到呂布後假意哭訴被董卓霸占之苦,呂布憤怒。

就在這時董卓回府看到便搶下了呂布手中的方天畫戟,將呂布趕出了府外。

呂布逃出府後便找到了王允等人,王允設計和呂布裡應外合,終於,呂布殺死了董卓.

董卓一死天下大亂,各地軍閥紛紛不把朝廷放在眼裡,都在發展自己的地盤,從此東漢朝廷已經名存實亡了,而這一切都是因貂蟬這個女子造成的,作為一個絕世美女,貂蟬到底美到什麼程度呢?歷史上沒有記載,小說中沒有正式描寫,但呂布和董卓可為了她反目成仇,足見她的魅力不低。

但在古代女子地位很低,而且作為女子是不能亂見其他男子的,女子出嫁前只能呆在閨房中,如果不幸被某個男子看了一眼,說不得只好嫁給他,如果被男子不小心摸了一下手,那只能把手給剁掉了,雖然聽起來不可理喻,但當時的社會價值觀是這樣的,那麼貂蟬一開始侍奉過董卓,後拉呂布為何不嫌棄她呢?

呂布斬殺董卓後,自然就跟貂蟬在一起了,後拉李傕、郭汜攻入京城,呂布只好帶領一幫人馬逃掉了,東奔西跑之下他到了徐州,前來投奔劉備,但作為三姓家奴的呂布,很快又被劉備的徐州給占了,劉備無奈之下只好投奔曹操,然後共同來攻打呂布。

很快呂布被曹操大軍所困,最終在白門樓被縊死,呂布死後貂蟬去哪裡了呢?歷史上並沒有記載,連《三國演義》也沒有記載,好像呂布死後貂蟬就憑空消失了一樣,於是後世有好事者開始意淫,想來貂蟬最終的結局有兩種結果。

第一是自殺殉夫,貂蟬作為呂布的女人,呂布死後她殉情而死,這樣可能性大不大呢?想來不是很大,因為貂蟬如果直接這樣死掉,那麼羅貫中總會有蛛絲馬跡記載吧,但是完全沒有,所以就有第二種可能。

第二種可能就是曹操收編了貂蟬,曹操控人妻的名聲眾人皆知,所以她被曹操收編的可能性很大,但她畢竟是經過了董卓、呂布之手,曹操為什麼不嫌棄貂蟬呢?

《三國演義》中,王允最大的業績,就是巧施「美人計」,在貂蟬天才似的表演的配合下,成功地離間了董卓和呂布之間的父子情,假呂布之手誅殺了凶暴的董卓。

後人不認可王允,主要理由有三:一是不顧眾議斬殺蔡邕,是其武斷;二是不懂變通,不會安撫,一味求全,所以逼得董卓舊部李傕、郭汜等反叛,是其自取滅亡;三是叛軍占領京城,逼迫天子,王允從城樓上跳下自殺,逃避責任,是其懦弱無能。

其實,這些所謂的理由是不懂王允的大公無私的真正用意,如果懂了,就會認為王允是一個真正的三國英雄。

先說王允殺蔡邕,並非濫殺無辜,而是顧全皇權,維護朝綱。

王允起初並沒有殺死蔡邕的意圖,當王允聽說有人在哭董卓,便命人抓來,一看竟然是朝野都為之尊崇的蔡邕,於是就痛斥了蔡邕一番。

膽小怕死的蔡邕生怕王允一怒之下殺了他,趕忙請求免死,希望能夠「黠首刖足」,「續成漢史」,以將功贖罪。

蔡邕想學司馬遷,這讓王允不能接受,於是不顧眾人的請求,縊死了蔡邕。

由此可見,王允殺蔡邕的目的是為了不讓他「執筆於幼主左右」。

他認為,「方經國運衰弱,朝政錯亂」,蔡邕如果像司馬遷那樣忠實地記錄下了這段歷史,必然會令幼小的天子遭受到誹謗和誣衊,還會使他們這些大臣蒙受批評和指責。

王允縊殺蔡邕,實際上是在維護朝廷的統治,保護皇帝的尊嚴。

這一點,不在王允位置上的,一般理解不了。

董卓被誅,舉國上下一片歡騰,司徒王允也因此贏得了世人的稱讚。

好話聽多了,王允就有點飄飄然,接連出了幾個昏招,將東漢推向了萬劫不復之地。

其一、公報私仇殺了當時的名士蔡邕,也就是蔡文姬他爹。

蔡邕是董卓的故吏,當聽到董卓被殺的消息,蔡邕感到很突然,不由自主地嘆了一口氣,這本是人之常情。

但王允卻以此為由,將蔡邕押至廷尉處問罪。

因為十分同情蔡邕的遭遇,不少人都設法營救蔡邕,可最後蔡邕還是冤死獄中,此事讓不少讀書人為之寒心。

其二、王允此事誅殺董卓,主要依靠大臣士孫瑞和董卓部將呂布等的幫助,但誅殺董卓後王允邀為己功,士孫瑞等不滿,辭官歸鄉,群臣也對他有意見。

其三、王允平日卻看不起呂布,認為他是一介武夫。

呂布勸王允把財寶分給大臣、將領用來安撫人心,王允不許,呂布也漸漸與王允不和了。

其四、在如何安排和處理董卓舊部這個問題上,猶豫不決,反覆無常。

王允本來是想全部赦免董卓舊部的,可王允又覺得,他們本來就沒罪,赦免無從談起,最終王允拒絕赦免。

其五、不赦免就不赦免吧,你倒是宣布他們無罪啊,你倒是派心腹去掌握兵權啊,王允既宣布董卓舊部無罪,也不讓皇甫嵩領涼州軍,增強朝廷的實力,反而準備遣散涼州軍。

當時百姓傳言,朝廷要全部誅殺涼州人,涼州軍眾將領害怕不已,在關中開始擁兵自守。

他們覺得蔡邕只不過是嘆了口氣,就被王允給殺了,現在想解散軍隊,這是要把我們逼上死路啊!

董卓的謀士賈詡為了自保,開始勸說李傕、郭汜殺入長安,為董卓報仇。

李傕等隨道收兵,等快到長安的時候,手下已有十餘萬人。

董卓的其它部將如樊稠、李蒙等人聞訊,也從不同方向殺來,將長安團團圍住。

呂布出城迎戰,被殺敗。

後因長安城裡有內應,李傕、郭汜的部隊很快攻入長安。

呂布逃走之前,招呼王允一起走,王允拒絕了,決定以死報效朝廷。

後來,王允果然被李傕、郭汜當場處死,時年五十六歲,三個兒子和族人也全部遇害,只有兩個侄子逃脫了。

俗話說得好,「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王允本來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把東漢王朝繼續扶持下去,卻因為太過書生意氣,不懂得深謀遠慮而身敗名裂。

三國演義中為了斬殺董卓,羅貫中不吝筆墨,各種鋪墊,各種構設。

貂蟬的身份成了司徒王允家中的養女,容貌清新脫俗,詩詞歌舞樣樣精通。

看到王允愁眉緊鎖長吁短嘆,貂蟬挺身而出決定出演美人計,讓呂布跟董卓翻臉。

《三國志》關於此事也有記載:卓常使布守中閤,布與卓侍婢私通,恐事發覺,心不自安。

貂蟬的名字並未出現,呂布勾搭的不過是董卓內宮的一名婢女。

至於羅貫中描寫的閉月媚態,估計只要天上有月亮和雲彩,是個人都能遇到雲遮月的狀況。

後來虎牢關前三英戰呂布時猛張飛口口聲聲大罵的呂布是三姓家奴,《三國志》中也沒提及。

呂布雖然是個反覆無常,狼子野心的不忠不義之輩,但是還沒墮落到看見誰就喊誰乾爹的份上。

《三國志》中有載:卓以布見信於原,誘布令殺原。

布斬原首詣卓,卓以布為騎都尉,甚愛信之,誓為父子。

看來丁原並不是呂布的乾爹,歷史上只有董卓做過他的乾爹。

但是當呂布的乾爹有風險,沒過多久,呂布倒戈,聽從了王允的建議,誅殺了董卓。

關於這一橋段《三國志》記得很清楚:時允與僕射士孫瑞密謀誅卓,是以告布使為內應。

布曰:奈如父子何?允曰:君自姓呂,本非骨肉。

今憂死不暇,何謂父子?布遂許之,手刃刺卓。

難怪白門樓上,呂布被曹操所擒,故伎重演,欲認曹操為乾爹,曹孟德死活不肯答應。

相信沒有劉備提醒,曹操內心也得好好掂量掂量。

後人有詩嘆曰:「洪水滔滔淹下邳,當年呂布受擒時:空餘赤兔馬千里,漫有方天戟一枝。

縛虎望寬今太懦,養鷹休飽昔無疑。

戀妻不納陳宮諫,枉罵無恩大耳兒。

三國悍將排名第一的呂布呂奉先就這樣命喪白門樓,儘管當時世人對他褒貶不一,但是說到三姓家奴,還真是有點冤枉呂布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古代四大美女,唯獨貂蟬最特別

"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形容女子的美麗。 "沉魚",講的是西施浣紗時的故事;"落雁",指的就是 昭君出塞的故事;"閉月",是述說貂蟬拜月的故事;"羞花",談的是楊貴妃觀花時的故事。《史記...

三國中呂布並非「三姓家奴」,張飛口誤!

東漢中平六年,董卓率兵進入洛陽,廢少帝,立陳留王劉協為帝,自為相國獨攬朝政。次年關東諸侯推袁紹為盟主,討伐董卓,卓敗,挾持獻帝西走長安,並驅使洛陽數百萬口西遷長安。行前,董卓的士卒大肆燒掠,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