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之貂蟬是位「美女臥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新《三國》陳好版 貂蟬形象網圖)

用心溝通

提及貂蟬,人們往往想起中國古代「四大美女」:西施、貂蟬、王昭君、楊玉環。

這四大美女享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的美譽。

其中,閉月說的是貂蟬拜月的故事。

可見貂蟬在人們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因為貂蟬是《三國演義》里的人物,《三國志》等史書里並沒有記載。

對貂蟬的是否存在,專家學者各執一詞,很難統一,故貂蟬是否真實存在,如今尚無定論。

不過,貂蟬的美名卻隨著三國故事的廣泛傳播,她成了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

唐李長吉詩《呂將軍歌》「榼榼銀龜搖白馬,傅粉女郎大旗下」,似乎就有貂蟬的影子。

到了現代,人們又把她炒成「中國四大美女」之一,她的知名度似乎並不比《三國演義》中的「三絕」曹操、關羽和諸葛亮低多少。

據《三國演義》描寫,貂蟬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義女,國色天香,有傾國傾城之貌,見東漢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縱,於月下焚香禱告上天,願為主人擔憂。

王允眼看董卓將篡奪東漢王朝,設下連環計。

意圖利用呂布的英雄年少,血氣方剛,去對付老奸巨猾的董卓(儘管董卓為拉攏呂布收其為義子)。

王允先暗地裡把貂蟬許給呂布,再明把貂蟬獻給董卓。

從於此以後,貂蟬周旋於此二人之間,送呂布秋波,報董卓於嫵媚,把二人撩撥得神魂顛倒。

呂布自董卓收貂蟬入府為姬之後,心懷不滿。

一日,呂布乘董卓上朝時,入董卓府探貂蟬,並邀鳳儀亭相會,貂蟬見呂布,假意哭訴被董卓霸占之苦,呂布憤怒。

這時董卓回府撞見,怒而搶過呂布的方天畫戟直刺呂布,呂布飛身逃走,從此兩人互相猜忌,王允便說服呂布,剷除了董卓。

可以說,在《三國演義》這部以男性人物為主體的小說,由於有了貂蟬的加入,而使得整個文學作品增色不少。

司徒王允為除國賊董卓,以義女貂蟬為餌,充當「美女臥底」,離間董卓與其義子呂布關係,並借呂之手成功殺董。

這段由美人計、離間計、借刀殺人計等組成的連環計,在小說中被描寫得險象環生、十分精彩。

對於「美女愛英雄」的貂蟬來說,呂布無疑是心儀對象。

同樣呂布對貂蟬也是念念不忘,滿腔愛慕。

對好色無度的董卓而言,貂蟬僅是他恨不得立刻占有的美貌異性罷了。

正是有了這樣的基礎,才有了司徒王允巧施連環計的佳話,才有了呂奉先大鬧鳳儀亭的風波,才有了兇橫無忌權傾一時的董卓宮門前的被戮,才有了兒女情長武功蓋世呂布的白門樓上的殞命。

我們說貂蟬是「美女臥底」,就是從這個角度說的。

細細想來,她所處的環境不可謂不尷尬、矛盾和危險,但憑藉著其所擁有的非凡膽量和高度智慧,出色地完成了歷史使命,加速了漢末軍閥戰亂時代的結束,促成了一代雄才曹操、劉備、孫權等人的崛起,從而使已經風雨飄搖的漢室江山得以繼續延續。

從她的「臥底」生涯看,儼然就是中國版的「007」女邦德,儼然就是古代版的「臥底」余則成。

沒有她,故事無法延續,小說不能精彩。

雖說自從呂布白門樓殞命之後,這位膽色俱佳的奇女子便就此不見了蹤跡。

是隨失敗的呂布同赴了九泉,還是被勝利的曹操擄回了許昌?這些疑問從群雄爭霸開始一直到歸晉統一也沒有解開,是羅貫中無意間忽略了這樣一個重要的人物,還是出於某種考慮有意識地避開不談已無從考證。

但精彩已經呈現,片段也是永恆。

我們不能不承認,貂蟬這個人物的形象,通過羅貫中在《三國演義》的妙筆生花,透過「貂蟬拜月」、「王允獻貂蟬」、「連環計」、「鳳儀亭」等一系列引人入勝的故事,已令貂蟬這個「柔情殺手」栩栩如生,「美女臥底」久久難忘。

貂蟬形象或許只是小說演繹,但歷史上確實有無數貂蟬式的女性在發揮著男人無法替代的巨大作用,她們也是推動和促進歷史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

她們所建樹的豐功偉績,就是對「女人是禍水」論調的最好駁斥。

本文系唐朝歷史團隊原創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從歷史的迷霧中探尋三國美女間諜貂蟬的一生

女性朋友都想成為一個萬眾矚目的美女,可三國第一美女貂蟬的一生卻是悲慘的,貂蟬的正歷中是不存在的,是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給了她一個完整的形象。一些歷史學家也對貂蟬的真實性存在爭議。但不管怎樣,我們...

古代四大美女,唯獨貂蟬最特別

"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形容女子的美麗。 "沉魚",講的是西施浣紗時的故事;"落雁",指的就是 昭君出塞的故事;"閉月",是述說貂蟬拜月的故事;"羞花",談的是楊貴妃觀花時的故事。《史記...

中國史上最美的「間諜」是誰?

近年來,隨著三國題材的影視劇的熱播及遊戲的推廣,傳說中四大美女之一貂蟬的故事幾乎被全民所知。不過,事實上,《三國演義》中貂蟬充當「美女間諜」的故事,卻是「史有其事,卻非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