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何進歷史——他身為長兄,殺豬養五口之家,靠妹妹進宮翻身,武力平亂封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何進的歷史,誰是何進?何進(?-189年),字遂高,南陽宛(今河南南陽)人。
東漢靈帝時大將軍。
何進的異母妹有寵於靈帝並被立為皇后,他也隨之升遷。
何進字遂高,因同父異母之妹被選入宮中,成為貴人,並受寵於漢靈帝。
何進被拜為郎中,隨後遷虎賁中郎將,任潁川太守。
光和三年,何貴人被立為皇后,何進也因此而拜侍中、將作大匠、河南尹。
摺疊因功封侯
公元184年(中平元年),由於爆發黃巾起義,何進被任為大將軍,率左右羽林軍五營士駐紮於都亭,修理器械,以保衛京師。
黃巾首領張角的部下馬元義密謀在雒陽起兵,何進將其破獲,因此功而進封慎侯。
公元187年(中平四年),滎陽賊幾千人暴動,攻打焚燒郡縣,殺中牟縣長,詔命何進的弟弟河南尹何苗抗擊,何苗擊敗群賊,平息暴亂還京師。
詔派使者至成皋歡迎,授命何苗為車騎將軍,封濟陽侯。
公元188年(中平五年),天下的形勢更為混亂,望氣的人認為京師會有大兵,兩宮流血。
大將軍許涼、假司馬伍宕對何進說:"《太公六韜》有天子將兵事,可以威鎮四方。
"何進認為很有道理,入朝將此事匯報給漢靈帝。
漢靈帝同意,詔令何進大發四方兵,講武平樂觀下。
蓋了一大壇,上面建十二層五彩華蓋,十丈高,壇的東北建小壇,再建九層華蓋,九丈高,橫列步兵,騎士幾萬人,結營為陣。
漢靈帝子親自出來檢閱,駐大華蓋下,何進駐小華蓋下。
禮畢,漢靈帝身披甲介馬,稱"無上將軍",繞陣三圈而還。
詔令何進率領全軍駐觀下。
這時設置西園八校尉,以小黃門蹇碩為上軍校尉,虎賁中郎將袁紹為中軍校尉,屯騎都尉鮑鴻為下軍校尉,議郎曹操為典軍校尉,趙融為助軍校尉,淳于瓊為佐軍校尉,又有左右校尉。
漢靈帝認為蹇碩壯健而有武略,特別親信他任用他,以為元帥,督率司隸校尉以下,雖大將軍也歸他領導。
蹇碩雖然在朝廷專掌兵權,但還有些害怕忌妒何進,於是與各常侍共說靈帝,要他派何進西擊邊章、韓遂。
靈帝聽了他們的,賞賜何進兵車百輛,虎賁斧鉞。
何進暗中知道這是陰謀。
於是上奏請派袁紹東擊徐、兗二州兵,要等袁紹返回來,就出兵,藉此拖延時間。
公元189年,
尚方監渠穆拔劍捅進他肚子時,
他應該可以回憶起:
他生母死的時候,
他父親再娶的時候,
他父親死的時候,
他殺豬養一家五口的時候,
他破獲馬元義聚眾謀反,
封慎侯的時候,
…
這些都沒什麼,
他最後悔的應該是本初說的那句:事已敗露,公不速決,明日比被殺…
他最痛心的應該是何家上上下下被仲穎這個奸賊殺的精光,雖然他是看不到的。
如果可以選,
他應該願意去市集殺豬,
而不會送妹妹進宮當那個傻逼皇帝的貴人。
很多皇親國戚,
死的時候都這麼想,
但永遠不會有人這麼做。
這就是歷史,
何進的歷史,
東漢最後一個外戚的歷史…
「子幼母壯,必亂朝綱」恐怕是歷史上最滴血的一句話…
一、黃巾起義
東漢末年外戚與宦官交替專權,士族階層忙於內鬥奪權,中央政府對西羌戰爭數十年花費巨大,徭役兵役繁重。
統治階級忙於土地兼并,沒有人關心基層百姓的死活。
桓靈在位時期,昏庸無道、橫徵暴斂、買官鬻爵,農民在多重殘酷壓榨下不堪重荷。
光和元年(178年),漢靈帝劉宏在董太后和及常侍們的教唆下,開始嘗試賣官,公開宣布可花錢買到自關內侯以下至光祿勛下屬虎賁、羽林等部門職位。
劉宏制定賣官的規定是:地方官比朝官價格高一倍,縣官則價格不一;官吏的升遷也必須按價納錢,求官的人可以估價投標,出價最高的人就可中標上任;除固定的價格外,還根據求官人的身價和擁有的財產隨時增減。
當時官位的標價是以官吏的年俸計算的,如年俸二千石的官位標價是二千萬錢,年俸四百石的官位標價是四百萬錢,也就是說官位的價格是官吏年收入的一萬倍。
段熲、張溫等人雖然功勞很大,聲望也很高,卻也都是先交足了錢,才登上公位的。
後來漢靈帝更變本加厲,以後官吏的調遷、晉升或新官上任都必須支付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官位標價,也就是說,官員上任要先支付相當他25年以上的合法收入。
許多官吏都因無法交納如此高額的「做官費」而嚇得棄官而走。
兩次黨錮之禍後,清正的官員不是被害就是被禁錮,宦官更加為所欲為,殘害百姓,因而激起民變,釀成黃巾之亂。
在當時封建社會,老百姓宗教信仰很容易被施善求符引誘。
在這種情況下,張角創立太平道,以宗教的方式籠絡人心,在貧苦農民中樹立了威望,信眾多達數十萬。
他以自身的醫術結合奇書《太平要術》上的內容救助人民,又大力宣傳「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而當下朝廷,人民則早已失去了信任。
張角利用他在民眾中的威望,將青、徐、幽、冀、荊、揚、兗、豫八州的信眾分為三十六方;大方萬餘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設一渠帥,由他統一指揮,為大規模的起義做好了準備,意圖推翻漢朝,並建立由黃巾軍統治的的新天下。
公元184年(甲子年),張角相約信眾在3月5日起義,可是在起義前一個月,張角一名叫做唐周的門徒告密,供出京師的內應馬元義,馬元義被車裂,官兵大力逮殺信奉太平道信徒,株連千餘人,並且下令冀州追捕張角。
事出突然,張角被迫提前一個月在二月發難,張角兄弟在北方冀州一帶起事。
他們燒毀官府、殺害吏士、四處劫掠,一個月內全國七州二十八郡都發生戰事,黃巾軍勢如破竹,州郡失守、吏士逃亡,震動京都,史稱黃巾起義。
《漢書·孝靈帝紀第八》記載漢靈帝「遣北中郎將盧植討張角,左中郎將皇甫嵩、右中郎將朱俊討潁川黃巾。
」
皇甫嵩於8月到達東郡倉亭,大破斬殺七千多人。
董卓進攻張角不成功,無功而還,便在乙巳日要求皇甫嵩繼續北上, 10月於廣宗便和張梁戰鬥,皇甫嵩便乘夜率兵在黎明時份突襲敵陣,戰至下午成功大破敵軍,斬殺張梁及三萬多人,於逃走到河堤時溺死的也有五萬多人,焚燒車輜三萬多輛,虜獲人數甚多。
張角已經病死則被破棺戮屍,運首級回京師。
11月皇甫嵩與巨鹿太守郭典攻打下曲陽,成功斬殺張寶,俘虜十多萬人。
至此黃巾之亂9個月內平息,小戰還在繼續。
黃巾起義震驚了東漢王朝也同時改變了東漢王朝的政治格局。
漢靈帝起義之初便慌忙於3月戊申日以外戚河南尹何進為大將軍,率左右羽林五營士屯於都亭,整點武器,鎮守京師,至此外戚集團再次崛起。
起義爆發後,鎮壓黃巾軍不僅有龐大的東漢官軍,而且還有各地豪強的大小武裝,他們面對的是整個地主階級的瘋狂鎮壓,最終寡不敵眾,終於失敗。
起義雖被東漢朝廷鎮壓,但漢室威信自此遭遇嚴重打擊,然而漢靈帝並未改觀,變本加厲的享樂。
於各地還不斷發生小型叛亂,產生許多分散的勢力,包括黑山、白波、黃龍、左校、青牛角、五鹿、羝根、李大目、左髭丈八、苦蝤、劉石、平漢、大洪、白繞、司隸、緣城、羅市、雷公、浮雲、飛燕、白爵、楊鳳、於毒等,勢力大的二三萬人,勢力小的也有六七千人。
而由張燕率領的黑山賊,甚至號稱從者百萬。
二、黨錮解除
黃巾起義讓士族集團終於可以鬆了口氣。
公元184年(中平元年)春二月,漢靈帝怕黨人與黃巾一同作亂,遂於夏四月丁酉日大赦天下,免除了親屬關係與黨人在小功以外者的禁錮。
按照《漢書·孝靈帝紀第八》記載「壬子,大赦天下黨人」。
因黃巾起義的爆發,北地太守皇甫嵩面對勢如怒潮的黃巾義軍,統治階級內部必須精誠團結,一致對外。
從而提出了相當中肯的建議——解除黨錮之禁,藉以緩和內部矛盾對付黃巾。
《資治通鑑·卷058·漢紀五十》記載「北地太守皇甫嵩以為宜解黨禁,益出中藏錢、西園廄馬以班軍士。
······上問計於中常侍呂強,對曰:「黨錮久積,人情怨憤,若不赦宥,輕與張角合謀,為變滋大,悔之無救。
今請先誅左右貪濁者,大赦黨人,料簡刺史、二千石能否,則盜無不平矣。
」」
這也是個十分大膽的建議。
不久之前的熹平五年,永昌太守曹鸞上書大聲疾呼為黨人伸冤,說得正當切合事實。
帝大怒,馬上下詔司隸,益州以檻車逮捕曹鸞,送槐里獄打死。
於是再下詔州郡更考查黨人門生、舊部下、父子兄弟,在位的撤職,禁止做官,牽涉五代。
曹鸞就因為企圖為「黨人」翻案而慘遭殺害。
光和二年(179),上祿長和海上書說:「禮,從祖兄弟分居,財產也分了。
恩義已輕,居喪也屬於疏遠之末,現在黨人禁錮到五族,已不合典訓之文,父子兄弟,罪不牽連;又違反了經常的法令。
」
靈帝看後開始醒悟,黨錮自從祖以下,都得到解除。
黃巾起義之後黨錮真正解除!中常侍呂強對帝說:「黨錮這長時間,人情多不服。
如果長此不赦罪,容易與張角合謀,變亂一大,後悔無救了。
」
帝被他說得害怕了,於是大赦黨人,被處死遷徙的家屬,都回到原來的郡里。
總計朋黨事件,開始於甘陵、汝南,成於李膺、張儉,四海之內,人民水深火熱,流離失所,二十多年,所有受連累的都是天下的好人。
其實士族集團與宦官的鬥爭從未停止過。
光和二年(179年)十月,司徒劉郃、永樂少府陳球、衛尉陽球、步兵校尉劉納密謀誅殺宦官,事情泄露,都被下獄處死。
黨錮的解禁得益於黃巾起義,黃巾起義造就了大赦黨人,令許多文人、官吏得以重新受任。
就在黨錮之禍之後,士族集團發生了分化,其中一部分士族脫穎而出,並成為大士族,其中包括後來有名的「四世三公」的袁家、京城的楊氏家族、潁川的荀賈、河內的司馬家族、許氏家族等等,在冀州、在荊州、在江南等等地方都湧現出了諸多類似的家族,這些家族在經濟實力上遠遠超過其他家族,在政治上培養出了一批後起之秀,在政治和軍事上有子弟脫穎而出。
以袁氏家族為例,袁逢官拜司空,袁隗官拜司徒,袁成官拜左中郎將,袁紹這應大將軍何進的辟召擔任了中軍校尉。
袁紹表面上不妄通賓客,其實在暗中結交黨人和俠義之士,如張邈、何顒、許攸等人。
張邈是大名鼎鼎的黨人,「八廚」之一;
何顒也是黨人,與陳蕃、李膺過從甚密,常常一年中幾次私入洛陽,與袁紹商量對策,幫助黨人避難;
而許攸同樣是反對宦官鬥爭的積極參與者。
袁紹的密友中,還有發小曹操,他告別了「春夏讀書,秋冬弋獵」的隱居生活,他們同時出任了京城八大校尉,他們結成了一個以反宦官專政為目的的政治集團,日後還站在了同一政治立場上形成了最強有力的政治同盟,並且成為士族最受追捧的明星。
三、軍閥崛起
為了有效鎮壓起義,於中平五年(公元188年)三月,靈帝接受太常劉焉的建議,將部分刺史改為州牧,由宗室或重臣擔任,讓其擁有地方軍、政之權,以便加強地方政權的實力,更易控制地方,有效進剿黃巾殘部。
《三國志·卷三十一 蜀書一劉二牧傳》記載:「焉睹靈帝政治衰缺,王室多故,乃建議言:「刺史、太守,貨賂為官,割剝百姓,以致離叛。
可選清名重臣以為牧伯,鎮安方夏。
」」
同年漢靈帝以劉焉為益州牧、黃琬為豫州牧;同年又以宗正劉虞為幽州牧。
其結果是造成了各地割據軍閥的形成,包括劉焉在內的州牧上任後基本就不再受朝廷的控制。
《三國演義》講述道「幽州太守劉焉,乃江夏竟陵人氏,漢魯恭王之後也。
當時聞得賊兵將至,召校尉鄒靖計議。
靖曰:「賊兵眾,我兵寡,明公宜作速招軍應敵。
」劉焉然其說,隨即出榜招募義兵。
」
當時各地都瘋狂擴軍備戰。
而正因漢靈帝下放權力,助長地方軍擁兵自重,各群雄互相攻擊,逐鹿中原,甚至東漢皇帝在軍閥手中如同無物,黃巾起義是促使東漢滅亡的導火線,三國時代的序幕。
在隨後的政治格局中,軍閥控制了東漢王朝的地方政權,此時很多實權人物已經不聽從中央指揮。
以大家熟知的董卓為例。
中平六年,朝廷徵招董卓進京擔任少府職務,董卓居然拒絕就任,朝廷絲毫沒有辦法。
後董卓升任并州牧,朝廷命令皇甫嵩接管董卓的部隊,但是董卓居然表示軍隊感激他的恩情,一定要跟他到并州去就任。
就在此時,南陽太守袁術、冀州刺史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郡太守王匡、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喬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北海太守孔融、徐州刺史陶謙、西涼太守馬騰、北平太守公孫瓚、長沙太守孫堅等等一些軍閥已經占據州郡,摩拳擦掌。
四、外戚與宦官的「火併」
外戚集團和士族集團再次崛起,對權力的爭奪已經白熱化。
在靈帝吃喝玩樂,很快要熄火,新皇帝成了火併的起點。
漢靈帝兩個兒子分別為何皇后所生的劉辯和王美人所生的劉協。
漢靈帝因劉辯輕佻淺薄準備廢嫡立庶,蹇碩等宦官不願意大權落入何進手中,因此藉口韓遂作亂提議請大將軍領兵西上平叛。
何進洞悉宦官的詭計,以青徐黃巾復起為辭,奏請遣袁紹東進徐兗,待袁紹兵還,自己再西擊韓遂。
不久漢靈帝去世,何進再次識破蹇碩誅殺自己的意圖,先集結軍隊於宮外嚴陣以待,蹇碩誅殺何進計劃不成被迫立劉協為帝,何皇后以皇太后臨朝稱制,太傅袁隗與大將軍何進輔政,同錄尚書事。
外戚與官僚士大夫取得了對宦官的一個勝利。
此時袁紹建議何進誅殺宦官,何進於是任命袁紹為司隸校尉、何顒為北軍中候、許攸為黃門侍郎、鄭泰為尚書,提拔的二十多人都成了何進的心腹。
「以袁氏累世寵貴,海內所歸,而紹素善養士,能得豪傑用,其從弟慮賁中郎將術亦尚氣俠,故並厚待之。
因復博征智謀之士逄紀、何顒、荀攸等,與同腹心。
」
蹇碩非常不安,再度謀劃誅殺何進,但被人告發,何進下令捕殺蹇碩。
宦官們恐懼之下蠢蠢欲動,何進恐怕發生意外,稱病不參預靈帝喪事。
袁紹等人建議殺掉所有宦官才能免除後患,但何進報告何太后被拒絕,何進不禁動搖。
袁紹於是向何進建議調集四方猛將豪傑領兵開往京城對太后進行兵諫。
何進於是下令召并州牧董卓帶領軍隊到京,又派部下王匡、騎都尉鮑信回家鄉募兵。
《漢書·何竇列傳》記載「遂西召前將軍董卓屯關中上林苑,又使府掾太山王匡東發其郡強弩,並召東郡太守橋瑁屯城皋,使武猛都尉丁原燒孟津,火照城中,皆以誅宦官為言。
」
宦官們惶惶然若喪家之犬,一起去叩求何進恕罪。
袁紹在旁再三勸何進乘此機會殺掉他們,但何進還是把他們放走了。
袁紹很不甘心,寫信通知州郡,詐稱是何進的意思命令逮捕宦官的親屬入獄。
宦官們走投無路,鋌而走險。
在張讓的指揮下,中常侍段珪等率領黨徒數十人,等候何進入宮後,將何進斬殺於嘉德殿前。
何進部將聽說何進被殺,領兵入宮,虎賁中郎將袁術攻打宮城,焚燒青瑣門。
張讓等人遂挾持少帝劉辯和陳留王劉協從復道倉皇外逃。
袁紹與叔父袁隗佯稱奉詔,殺死宦官親黨許相、樊陵,然後列兵朱雀闕下,捕殺沒有來得及逃走的宦官趙忠等人,又命令關閉宮門,嚴禁出入,指揮士兵搜索宮中的宦官,不論老幼皆斬盡殺絕。
史書記載「紹遂閉北宮門,勒兵捕宦者,無少長皆殺之。
或有無須而誤死者,至自發露然後得免。
死者二千餘人。
」
此次變故中皇權威信暴跌,宦官劫持何太后和皇帝逃跑,最終被追上並殺害,皇帝成為各種勢力爭奪的工具,王權威望蕩然無存。
史書記載「張讓、段珪等困迫,遂將帝與陳留王數十人步出穀門,奔小平津。
公卿並出平樂觀,無得從者,唯尚書盧植夜馳河上,王允遣河南中部掾閔貢隨植後。
」
翻查事件前後可以發現,此次變故並非僅僅是何進和袁紹的個人行為,而是兩大政治集團的協同行動。
大士族例如袁紹家族、許攸、陳琳等等很多大士族積極為之出謀劃策,可見是兩大團體與宦官的一次決戰。
此次變故,宦官與外戚兩大集團同歸於盡。
今後,士族的日子就好過了嘛?
四、軍閥主政
正當袁紹在內宮大肆屠戮宦官的時候,「於是駐兵河東,以觀時變。
」的董卓率領軍隊抵達洛陽西郊。
「卓遠見火起,引兵急進,未明到城西,聞少帝在北芒,因往奉迎。
帝見卓將兵卒至,恐怖涕泣。
卓與言,不能辭對;與陳留王語,遂及禍亂之事。
卓以王為賢,且為董太后所養,卓自以與太后同族,有廢立意。
」
於北邙阪下與少帝和陳留王相遇,董卓無意中得到了一張王牌,他擁簇著少帝,帶著軍隊浩浩蕩蕩地開進洛陽城。
在何進決定調董卓領兵入京時,主簿陳琳曾經提醒他說:「大兵一到,強者稱雄,這樣做是倒拿干戈,授柄於人,不但不能達到目的,恐怕還會引起混亂呢!」
目睹董卓八面威風,不可一世的模樣,剛剛從泰山募兵回到洛陽的鮑信憂慮地對袁紹說:「董卓擁有強兵,居心叵測,如果不能及早採取措施,就要陷入被動,如果乘他長途行軍,士馬勞頓,發起突然襲擊,還能擒拿他。
」
袁紹見董卓兵強馬壯,心裡害怕,不敢輕舉妄動。
鮑信不覺非常失望,帶兵回泰山去了。
董卓進京之後並非沒有政治頭腦,為了籠絡京城的大士族階層,做了兩件事:
一是給黨人平反。
「乃與司徒黃琬、司空楊彪,俱帶鈇鑕詣闕上書,追理陳蕃、竇武及諸黨人,以從人望。
於是悉復蕃等爵位,擢用子孫。
」
二是忍性矯情,擢用群士。
「任吏部尚書漢陽周珌、侍中汝南伍瓊、尚書鄭公業、長史何顒等。
以處士荀爽為司空。
其染黨錮者陳紀、韓融之徒,皆為列卿。
幽滯之士,多所顯拔。
以尚書韓馥為冀州刺史,侍中劉岱為兗州刺史,陳留孔袖為豫州刺史,潁川張咨為南陽太守。
卓所親愛,並不處顯職,但將校而已。
」
還有一件小事:就是換了皇帝,將何進家殺的精光,何進在地下,不知道怎麼想。
然而,大士族集團不甘心軍閥竊取政治鬥爭的勝利果實,對這個軍閥集團的示好並不買帳。
董卓真的是死在美色下嗎?且看下回分解…
梁園日暮亂飛鴉:漢末北軍
西漢被王莽「和平演變」了,沒有成建制的軍人反抗(軍權都被王莽事先把持了)。東漢末年,黃巾起義。熟悉三國的人都認為黃巾起義是被曹操、孫堅、劉備、袁紹等群雄鎮壓的。其實史實遠非如此。曹操等人只是乘時...
東漢後期名將平定黃巾起義勛臣皇甫嵩生平
東漢末年,皇權衰敗,朝綱紊亂。外戚和宦官的交替亂政,使曾經一度輝煌的漢王朝面臨著即將倒塌的危機。靈帝末年,生活的困苦,使身處窘境人們開始習慣性的期盼救世主的出現。於是,歷史進行了選擇,一個並不怎...
黃巾之亂為何能在一夜之間聚眾百萬?張角最後是怎麼死的?皇甫嵩是不是像羅貫中寫的那麼無能?
公元184年的東漢朝廷,君臣都在變著花樣作死。漢靈帝正想方設法斂財,朝里的諸公也正忙著爭鬥,清流要整死宦官,宦官也要整死清流,外戚一會兒幫宦官,一會兒幫東林黨。大家正打得不亦樂乎的時候,突然「砰...
從黃巾之亂到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
漢靈帝光和六年(公元183年),鉅鹿人張角所創的太平道已傳教十餘年,其信奉黃帝、老子的學說,並在全國各地廣收信徒。中平元年(公元184年)二月,張角及兄弟張梁和張寶率信徒發起民變,張角宣稱「蒼...
時有英雄使豎子成名:東漢末年三大名將才德都勝於董卓卻被湮沒了
《晉書·阮籍傳》記載:「嘗登廣武,觀楚漢戰處,嘆曰:『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竹林七賢之首的阮籍到底是說楚漢相爭時期「無英雄」,還是說他身處的時代「豎子成名」,恐怕只有本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