懦弱無能還是大智若愚?他可不止「扶不起的阿斗」那麼簡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相信大家都聽過兩個成語典故:「扶不起的阿斗」和「樂不思蜀」,這兩個貶義詞說的都是劉備之子劉禪

一千多年來,劉禪被後人詬病不斷,他似乎成為了人們心目中庸主的代表。

大家對他的映象都是不思進取、無所事事、整天只會玩樂.......明明有一眾蜀國的名臣忠良輔導,最終卻導致江山落入他人手中。

但事實果真如此嗎?還是後人的偏見?

劉禪,蜀漢後主,字公嗣,小名阿斗。

母親是昭烈皇后甘氏,公元223年繼位,成為三國時期蜀漢第二位皇帝,在位四十一年。

公元263年蜀漢為曹魏所滅,劉禪投降曹魏,被封為安樂公,後在洛陽去世。

歷史上,一般人認為劉禪是庸君,主要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劉禪親政後信小人遠君子。

第二,不戰而降、苟且偷安。

第三,被俘後樂不思蜀。

但,換個角度思考,三國鬥爭形勢複雜、充滿詭計與狡詐,低調與裝傻,未必不是一種策略和手段。

要說劉禪是庸君其實也不盡然!

首先,劉禪是三國時期執政時間最長的皇帝,達到了四十一年。

在群雄割據、兵連禍結的動亂年頭,能執政這麼久,沒有一定的能耐肯定是不行的。

有人把這一成就歸功於諸葛亮的輔導。

但要知道,諸葛亮死後,劉禪還做了二十九年的皇帝,如果他沒有一定的執政智慧,恐怕也不能把蜀漢延續這麼久。

諸葛亮曾在《與杜微書》中評價劉禪:

「朝廷年方十八,天資仁敏,愛得下士。

十八歲能體恤下屬,有上位者的領導能力,可見他並不是不思進取、遊手好閒的人。

其次,如果劉禪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劉備怎麼會傳位給他?

加上劉禪,劉備共有四個兒子。

三國時期風雲變幻、群雄角力,魏、吳兩國虎視眈眈。

新建立的蜀國,比起魏、吳兩國,根基尚未穩定。

給一個國家選繼承人本來就是要慎重考慮的事,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劉備在考慮接班人時一定是慎之又慎。

如果劉禪真的是個昏庸無能的人,劉備怎麼會讓劉禪接班呢?

第三,樂不思蜀,還是大智若愚?

作為蜀國亡國之君,不僅劉禪自己的性命,包括蜀地百姓性命在內都掌握在別人的手裡。

所以,劉禪必須裝憨賣傻、不求上進,處處隱藏自己才能,才能瞞天過海,養晦自保。

蜀國被滅,劉禪被俘虜到了洛陽,司馬昭為了試探劉禪,宴請了劉禪和原來蜀漢的大臣。

特地叫了一群歌女演出蜀地的歌舞。

蜀國的大臣們看了,勾起了亡國之痛,都流下了悲傷的眼淚。

只有劉禪跟個沒事兒人一樣,照樣吃吃喝喝。

司馬昭觀察了他的神情,問劉禪說:「你還想念蜀地嗎?」劉禪笑嘻嘻地回答:「這兒挺快活,我不想念蜀地了。

」因此,司馬昭認為劉禪真的是個傻子,不會對自己造成威脅,才沒有殺他。

劉禪也因此成了庸主的典型,「扶不起的阿斗」也成了對庸人的戲稱。

但在麻木和愚懦的背後,恐怕是裝傻才能活命的悲哀。


劉禪的所作所為,儘管稱不上是大有作為,卻也絕不是一個低智無能。

歷史上有不少聰明反被聰明誤的例子,譬如曹操、周瑜等……劉禪或許正是擁有著我們常說的大智若愚、韜光養晦的思想,也未可知。

那頂「扶不起來的阿斗」的帽子,其實早應該給他摘掉。

(今日小編 小牟)

(圖片來源於網絡 侵刪)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劉禪真的是昏庸之君嗎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聽到「扶不起的阿斗」這個俗語,形容那種懦弱無能,不能讓其振作的人。阿斗,劉禪的小名,即三國時期劉備之子。在劉備去世之後,劉禪繼位為蜀漢後主,即使有諸葛亮等賢士輔佐,但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