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劉禪如世人所說「扶不起來的阿斗」,又怎能立足於亂世之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劉禪,即蜀漢後主,字公嗣,小名阿斗。
三國時期蜀漢第二位皇帝。
幼年時多遭難,幸得大將趙雲兩次相救,於公元223年劉備病逝於白帝城,劉禪繼位,被世人稱為劉後主。
諸葛亮等賢臣相繼逝世後,然而劉禪在位寵信黃皓,致使蜀漢逐漸走向衰弱 。
後魏國大舉伐蜀,皇帝劉禪屈服,被俘虜到洛陽,司馬昭為了籠絡人心,穩住對蜀漢區域的控制,封劉禪為安泰公,還把他的後代和本來蜀漢的大臣五十多人封了侯。
有一次,司馬昭大擺酒宴,請劉禪和本來蜀漢的大臣參與,宴會中特別叫了一班歌女表演蜀地的歌舞。
一些蜀漢的大臣看後傷心地掉下了眼淚,只有劉禪看得喜笑顏開。
司馬昭仔細觀察他的神態,問劉禪說:「您還牽掛蜀地嗎?」,劉禪樂呵呵地說:「這兒挺快活,我才不牽掛蜀地了。
司馬昭以為劉禪的確是個傻蛋,不會對自個構成威脅,就沒有想除掉他。
劉禪因此在大家的心目中成了庸主的典型,真相果真如此嗎?
劉禪雖然不是一個聰明有為的君主,但也不是一個窩囊無能的人,那一頂「扶不起的阿斗」的帽子,真實應該給他摘掉。
理由是:劉禪稱帝在位共41年,在那種群雄割據、兵連禍結的動亂年初,能在朝這麼久,沒有適當的智慧是不可的 。
有人把這歸因於諸葛亮的輔佐。
其實諸葛亮逝世之後,劉禪還統領蜀國了29年,休養生息,無為而治。
就單單能夠維持蜀國這麼長時間而沒有陷入混亂來看,劉禪並非如歷史所說的那麼昏庸。
不僅如此,劉禪的腦筋也非常清楚。
諸葛亮急於北伐的時分,他奉勸說:「 相父南征,遠涉困難,方始回都,坐未安席;今又欲北征,恐勞神思」。
雖然諸葛亮置自個的奉勸於不管,但北伐抉擇一旦構成,劉禪仍是全力支持諸葛亮。
諸葛亮身後,劉禪立刻停止了勞民傷財的北伐。
雖然劉禪與諸葛亮君臣之間也存在著些許不諧音調,但劉禪卻一向統籌兼顧。
諸葛亮用人失誤。
後主安慰說:「 勝負兵家常
」。
等諸葛亮打了勝仗,後主劉禪當令康復其職務。
來表達對你諸葛亮的尊重和敬重,同時更能說明劉禪的智慧。
現在看來,作為三國中最弱的一方,劉禪能領導蜀國41年,沒有出現內部互相傾軋,也沒有社會的動盪。
在國家人民去留之際,後主看重的是人民的現實利益,擯棄了面子政治,減少了生命財產的無謂犧牲。
在危難關頭,當斷則斷,使國家人民得以保全。
如此決策,與「為了自己一己私利,跟同時代領導人吳王孫皓和晉朝開國皇帝武帝相比,劉禪也不乏為仁德明主。
看看劉禪的所作所為,儘管稱不上是一位大有作為的明君,卻也絕不是一個低智無能的庸主。
顯然,以「扶不起的阿斗」來評價和概括劉禪一生是不準確的。
劉禪真的是昏庸之君嗎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聽到「扶不起的阿斗」這個俗語,形容那種懦弱無能,不能讓其振作的人。阿斗,劉禪的小名,即三國時期劉備之子。在劉備去世之後,劉禪繼位為蜀漢後主,即使有諸葛亮等賢士輔佐,但因...
劉阿斗並非真扶不起,他有他的處世智慧
「扶不起的阿斗」是我們對庸才的諷刺,後主劉禪的懦弱無能被後人恥笑千年,劉備從一個窮的要死的地步起家,到最後稱帝,歷經艱難險阻,最後把自己的基業傳給了一個白痴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