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一生最錯誤的決定,就是把兒子託付給後主劉禪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T君碎碎念:

話說,諸葛瞻真的是在用一生去詮釋,怎麼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諸葛亮是個悲劇性的人物,不但他的事業以失敗告終,他的兒子也是令人遺憾地扶不起來。

諸葛亮娶妻多年,四十好幾了還沒有兒子。

正所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諸葛亮只好給遠在東吳的大哥諸葛瑾寫信:你兒子多,我一個都沒有,不如把你的兒子過繼給我一個吧!諸葛瑾請示過孫權後,就把次子給了諸葛亮。

沒想到,沒過幾年,諸葛亮的老妻竟生出一個兒子。


諸葛亮對這個好不容易得來的寶貝兒子寄予厚望,給他取名「諸葛瞻」,字「思遠」,希望他能飛得更高、走得更遠。

▼老夫掐指一算,我兒是個棟樑啊

在繁忙沉重的工作之餘,諸葛亮念念不忘的就是教育兒子,聞名千古的《誡子書》就是他專門為諸葛瞻量身定製的。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希望兒子「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還希望兒子學有所成、報效國家。


然而,諸葛亮又忙國事,又忙育子,積勞成疾,他星落五丈原(今屬陝西寶雞)的時候,諸葛瞻才八歲。

對於這個年幼的兒子,諸葛亮似乎也是滿意的,他給大哥諸葛瑾寫信時說:「瞻兒已經八歲了,聰明可愛,活潑伶俐,我只怕他太過早熟,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呀。

這話也許是自謙,因為諸葛亮明顯是想把兒子培養成國家的棟樑之材,最好是能夠成為像自己一樣的人才。

可惜,天不假年,他英年早逝,只好把繼續培養諸葛瞻的重任交給後主劉禪。

▲諸葛亮:我可把小兒託付給你啦

劉禪對諸葛瞻也很喜歡:他可是相父(諸葛亮)唯一的骨肉,如果他能像相父那麼能幹該多好啊,自己就可以省不少心了!當諸葛瞻長到17歲時,劉禪便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封他為騎都尉。

次年,劉禪又讓18歲的諸葛瞻擔任羽林中郎將,讓他統領羽林軍。

很快,諸葛瞻又當上了侍中,即朝廷辦公廳主任。

諸葛瞻如此火箭式的上升是因為他的政績嗎?當然不是,而是因為他爹諸葛亮的蔭澤。

諸葛亮在蜀國老百姓心中的威望實在太高了,以至於蜀國朝廷每每頒布惠民利民的政策,老百姓都會不自覺地感念起諸葛亮,諸葛亮已經不在了,就感念他的兒子諸葛瞻。

其實,這些惠民利民的政策跟諸葛瞻基本上沒有什麼關係。

然而,雖有老爹諸葛亮的啟蒙,又有後主劉禪的大力提拔,諸葛瞻還是扶不起來。

公元253年,吳國大佬諸葛恪興兵伐魏。

他的氣魄很大,軍威很盛,可大家都不怎麼看好他。

蜀國有個大將就給諸葛瞻寫信,說打仗不是鬧著玩的,你在東吳的那個堂哥有點兒冒失和衝動,執意伐魏的後果恐怕不堪設想,你得趕緊提醒他一下,讓他收斂一點兒。

對於下屬的建議,諸葛瞻無動於衷。

最後,東吳兵大敗,諸葛恪本人也被政敵整死了。

東吳失敗了,對蜀國沒有什麼好處,因為吳蜀是友好互助的同盟國,任何一方大敗都可能讓魏國乘虛而入,引發不可預料的連鎖反應。

可是面對這麼重大的國家大事,諸葛瞻完全不作為,可見他根本不懂得如何用兵、理政,並不適合這個位置。

公元261年,35歲的諸葛瞻在劉禪的鼎力扶持下擔任了衛將軍,軍權在握,並和另一位大臣一起執掌尚書台,主持國家政務,基本上相當於國務院總理了。

這個職位和諸葛亮當年不相上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位高權重意味著責任重大,一般說來,擔任這種國家級職務的人都會如履薄冰,就算不為國家鞠躬盡瘁,起碼也得禮賢下士,知道給國家籠絡人才。

可諸葛瞻一項也沒做到。

蜀國元老重臣宗預為人比較耿直。

有一次,某將領約他一起去拜見諸葛瞻,宗預卻不願意去,還說:「我老了,早已不求上進,只欠一死,又何必去向年輕人點頭哈腰、低三下四呢?」宗預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果然就不去拜見諸葛瞻了。

這說明諸葛瞻並不平易近人,不能團結人才。

若是換成諸葛亮,宗預不來拜見他,他肯定會主動去找宗預聊天的。

但是,諸葛瞻不會這麼「降低」自己的身份,這也是很多官二代的通病。

諸葛瞻不僅為人傲慢,心胸也不寬廣。

當年,蜀國老臣譙周總是和諸葛亮作對,諸葛亮說北伐,他說北伐不利。

諸葛瞻就很不喜歡譙周,以至於譙周的得意弟子陳壽(《三國志》作者)擔任諸葛瞻的下屬時,諸葛瞻經常羞辱陳壽,搞得陳壽鬱郁不得志。

有這樣性格的諸葛瞻當上蜀國執政大臣之後,自然也做不出什麼真正的政績。

他對內搞不定禍國亂政的奸臣,對外卻找起了大將姜維的茬。

他覺得姜維屢屢勞師動眾地打仗卻毫無戰果,就勸劉禪罷免姜維。

他這樣做看似合理,卻傷害了姜維,也公然否定了他的老爹諸葛亮。

諸葛亮臨終時苦口婆心地告誡劉禪說,我所用的人不可輕換

諸葛亮這樣說自然有他的道理,尤其姜維是諸葛亮欽定的事業接班人,也秉承了諸葛亮的遺志,一心致力於諸葛亮未竟的北伐事業。

諸葛瞻居然想換掉姜維,可見他根本就沒有理解諸葛亮生前定下的國策的重大意義。

惡果很快顯現了。

公元263年,魏國出兵滅蜀,蜀國進入了生死攸關的時刻。

魏國大將鄧艾偷渡陰平(今屬甘肅隴南),作為衛將軍又主持朝廷工作的諸葛瞻責無旁貸,率領大軍前往迎敵,到了涪縣(今屬四川綿陽)卻遲疑不前。

戰機就是生命,一個部將勸他加速行軍,搶占有利地形,將鄧艾扼殺在半路上。

然而,部將椎心泣血、痛哭進諫,諸葛瞻還是逡巡不前,任憑鄧艾長驅直入。

最後,雙方相持在綿竹(今四川綿竹)。

綿竹已經無險可守。

鄧艾先是勸諸葛瞻投降,說只要投降,我保奏你為琅琊王(琅琊是諸葛氏的老家)。

諸葛瞻失笑:投降?我可是諸葛亮的兒子,怎麼能投降呢?結果,在接下來的陣地戰中,鄧艾的兒子親自擔任主攻,死命向前,諸葛瞻抵擋不住,和部將一起戰死了。

諸葛瞻的兒子聽說老爹戰死了,想想家族三代享受國家的恩惠,竟然無以報效國家,又有何顏面面對父老鄉親、面對後主劉禪?於是,他沖入陣中,也戰死了。

這就是悲壯慘烈、可歌可泣的「諸葛瞻戰死綿竹」。

據說,諸葛瞻戰前曾說自己有三罪,第一是不能除掉朝中的奸臣,第二是不能搞掉姜維,第三是不能守衛國土,此戰不成功便成仁,唯死而已。

諸葛瞻是很悲壯,可是悲壯的後面往往是愚蠢。

他並沒有什麼才能,卻擁有了很高的職位;他壓根不懂打仗,卻率領千軍萬馬,擔負著蜀國的生死之戰。

平日養尊不作為,臨難一死報君王。

都說後主劉禪是扶不起來的阿斗,其實劉禪並沒有那麼差勁,諸葛瞻才是真正扶不起來的官二代,他連老爹諸葛亮的智慧的萬分之一都沒有學到。

這也怪諸葛亮。

俗話說,「養不教,父之過」,他既然沒來得及教育好孩子,就應該果斷告誡劉禪不要對自己兒子期望太大;如果他當時一心培養大哥諸葛瑾送來的大侄子,說不定大侄子會比這個小小年紀就上位的親兒子還有成就呢。

…………………………………………………

本文選自《百家講壇》雜誌,作者余競躍。

想看最新雜誌,請關注我們滴微店:哲思傳媒(zhesi88)

如果不想買雜誌……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淘歷史(taohistory)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鄧艾只有2000兵馬,憑什麼逼迫劉禪投降呢?

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大勢力。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在蜀漢建立後的數十年時間,蜀漢諸葛亮、姜維多次率...

姜維——士為知己者死!

姜維,字伯約,甘肅天水人,江湖人送外號「天水的麒麟兒」,我也不知道這外號是啥意思,反正他的爸爸叫姜冏,你沒有看錯,他爸爸就叫姜冏。在姜維小的時候,他的爸爸就去世了,嚴格來講是戰死,當時少數民族叛...

蜀國真是譙周說亡了的?怎麼看譙周勸降?

作者:譙中友4月4日,今日頭條登出《600後裔祭拜》一文,說的是,清明節這天,來自全國各地的600後裔祭拜譙周,地點就在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區龍門街道辦譙家墳村。沒想的是,讀者在評論中一邊倒,幾乎都...

蜀漢和魏國最後一戰:諸葛亮子孫壯烈殉國!

在東漢末年到三國時期,曹操和劉備之間的大小戰鬥不計其數。在三大勢力格局穩定後,蜀漢和曹魏之間的戰爭,依然保持著較為頻繁的趨勢。不管是諸葛亮還是姜維,都在致力於針對魏國的北伐戰爭。當然,天下大勢,...

蜀漢滅亡時,諸葛亮的後人是什麼結局?

在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爭霸,最先滅亡的是劉備建立的蜀漢。公元263年,姜維等人無力回天,鄧艾等人率領魏國將士兵臨成都。對於蜀漢後主劉禪來說,選擇了開門投降。正是因為蜀漢的投降,促使當時的...

鄧艾只有2000兵馬,憑什麼逼迫劉禪投降

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大勢力。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在蜀漢建立後的數十年時間,蜀漢諸葛亮、姜維多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