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己教人令乃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釋己教人,是謂逆政;正己教人,是謂順政。
故人君先正其身,然後乃行其令。
」此語出自《諸葛亮集·教令第十三》,大意是,領導者不把自己包括進去,一味放縱自己,只是教育別人,這就叫做倒行逆施的政治;通過端正自己來教育別人,才是順情順理的政治。
所以要首先端正自身,然後政令才能得以推行。
諸葛亮是這樣說的,更是傾其一生這樣做的。
諸葛亮自身的廉潔盡人皆知。
《三國志·諸葛亮傳》的一段情節說得再清楚不過了。
諸葛亮曾向後主劉禪上表稱:「我在成都家中有桑樹八百棵,薄田十五頃,供給子弟的衣食所需,還有富餘。
至於我在外任職,沒有其他花費,隨身衣食都是官府供給的,所以不再經營別的生計,積蓄私產。
到我死的時候,一定不讓家中或外地有多餘的財產,以免辜負陛下的厚待。
」等到諸葛亮去世時,情況與他所說的完全一樣。
諸葛亮「正己教人」的事,其他典籍中的記載也頗為不少。
正是在諸葛亮的身教與言教下,蜀漢後繼的諸位輔政者,都奉行「正己教人」的順政,個個清廉能幹,確保了蜀漢政權於西南一隅,以超小財力、物力、人力苦苦支撐著,保持政局穩定、社會安定,與強大的魏、吳政權抗衡,竟然歷時四十多年。
諸葛亮去世後,蔣琬首先執政,前後十二年。
《三國志·蔣琬傳》對他如何廉潔沒有講,但淋漓盡致地刻畫了他處理政事以大局為重,而不追求表面形式;待人虛懷若谷,而不計較個人恩怨。
政治上「承諸葛之成規,因循而不革」,維持了政局的安定;軍事上轉攻為守,獲得了難得的發展時機,保存了蜀漢國力;並且逐漸讓渡一部分權力給諸葛亮指定的另外一位接班人費禕,使後來蔣、費之間的權力交接自然穩妥,保持了蜀漢政權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三國志·費禕傳》載:「禕雅性謙素,家不積財。
兒子皆令布衣素食,出入不從車騎,無異凡人。
」也就是說,費禕和家人是很簡樸的,甚至他的家人走在路上和其他人都沒什麼區別。
蔣琬後期,費禕與其聯合執政幾年,費禕獨撐朝政七年。
費禕執政與蔣琬執政,在方式方法、政績成效上沒有什麼兩樣,可以說繼續保持了蜀國的穩定。
董允一直主持皇宮內廷,為官清廉,淡泊名利,真正做到了「宮中府中,俱為一體」,為蜀漢付出了自己的全部,時人無不對他稱讚有加。
《三國志·董允傳》載,蔣琬上表朝廷稱,董允在朝廷內侍奉多年,應該賜給爵號土地以褒揚他的功勞。
董允堅辭不受。
姜維原為魏將,諸葛亮初次北伐時收於帳下。
諸葛亮特別賞識姜維,很快就培養他成為自己的軍事接班人。
在蔣琬、費禕執政時期,軍事方面也主要依靠姜維,費禕死後姜維更是軍政一身兼,直至蜀亡,執政長達十年。
後人稱其「一顆赤心,千年栩栩如生」。
這與他一生清廉有直接關係。
《三國志·姜維傳》記載,姜維身負上將重任,位在文武百官之上,可是住宅簡陋,除了薪俸外,家無餘財,只有正妻,沒有姬妾,平常日子也沒有聲色犬馬的娛樂,衣服僅僅夠穿,車馬僅僅夠用,飲食十分節制,既不奢侈,也不寒酸。
他之所以如此,並不是為了諷勸貪污、砥礪世風,故意抑制自己的慾望,而是出自內心,認為這樣已經足夠,不需多求。
「如姜維之樂學不倦,清素節約,自一時之儀表也。
」(左連璧)
「名家講經典」沈伯俊:諸葛亮的接班人——蔣琬
【摘要】諸葛亮選定的接班人是蔣琬。他早年便深受諸葛亮賞識,被譽為「社稷之器」。執掌國政後,堅持「以安民為本」的執政理念,發展經濟,調整戰略,安定民生,協調君臣,維護了蜀漢的穩定,做到「邊境無虞,...
千古奇冤!三國英雄里最冤的原來是魏延,他的經歷值得我們反思
因受小說《三國演義》的影響,長期以來在人們頭腦中魏延是一個腦後長有反骨的人物,因其謀反而被諸葛亮所殺,似乎是罪有應得。雖然曾有人替魏延寫翻案文章,但《三國演義》塑造的反賊魏延形象實在是深入人心,...
此三人與諸葛齊名,輔佐後主劉禪,被後人合稱蜀漢四相
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之後,蜀漢政權內部人心惶惶。蔣琬此時已身居高位,深知不能自亂陣腳,於是故意言談舉止跟平常一樣,於是眾望漸服。三國志記載:時新喪元帥,遠近危悚。琬出類拔萃,處群僚之右,既無戚容,...
蜀漢後期的大臣里蔣琬才是諸葛亮真正的接班人
很多人認為,蜀漢後期繼承諸葛亮遺志的是姜維,他多次主持北伐,可是實際上,諸葛亮去世後,先後有蔣琬,費禕,董允行使了丞相的職權,可是真正接班諸葛亮的確實蔣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