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為何要中「空城計」?臨終前透露出十七字遺言,道出真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提起諸葛亮,大家都不陌生。

他是三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以足智多謀而聞名。

由他主導的空城計更是家喻戶曉。

世人都認為司馬懿中計完全是由於他奸詐多疑的性格,可司馬懿臨終前留下的十七字遺言,卻告訴我們空城計似乎另有隱情。

這是怎麼回事呢?下面就跟著筆者一探究竟吧。

三國時期,諸葛亮是蜀國的丞相,而司馬懿是魏國大將。

兩人分屬不同陣營,自然嫌隙頗多。

空城計發生之前,魏蜀兩國交戰,諸葛亮因為錯用馬謖丟掉了蜀國戰略要地-街亭。

司馬懿趁機率軍攻打諸葛亮駐守的西城。

當天早上,諸葛亮已經派遣城中主力出城運送糧草,所以城裡只有一些文官和傷兵,難以抵抗司馬懿率領的十五萬大軍。

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候,諸葛亮心生妙計。

他命人將四扇城門大開,並且讓二十個士兵佯裝百姓在城牆上洒水。

諸葛亮自己坐在城牆正中間彈琴,左右兩邊各站著一個書童。

司馬懿到了城門樓後,看到這番狀況,當即決定撤軍。

等到司馬懿決定再次攻城時,趙雲的軍隊已經返回支援西城了。

司馬懿因此錯失了攻打西城的絕佳機會。

司馬昭當時非常不理解父親的行為,認為拿下西城,活捉諸葛亮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了,為什麼突然放棄呢?

司馬懿七十三歲時,生命走到了盡頭。

彌留之際,他把司馬昭叫到身邊,除了安排一些必要的身後事以外,還留下了一句話:吾事魏歷年,人皆疑吾有異志,吾嘗懷驚駭。

這句話的大意就是:我為魏國盡忠數年,朝廷上下都懷疑我有異心,這讓我心裡始終驚恐不已。

司馬昭這才明白父親當年在西城下為什麼撤軍。

原來,最讓司馬懿憂心的從來不是諸葛亮而是魏朝上下的猜忌懷疑。

司馬懿一生先後扶持曹操,曹丕和曹睿三任魏君,鞠躬盡瘁。

但能力越大,就越是讓君主忌憚他的權勢。

如果蜀國被滅,唇亡齒寒,下一個被清除的就是司馬懿自己。

他當然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他假意中計,放過諸葛亮,其實也是放過自己。

伴君如伴虎,司馬懿對這句話一定深有體會。

他的一生充滿了榮耀,也充滿了無奈。

相比魏君的暗箭難防,也許他最懷念的反而是和諸葛亮的智斗,所以聽到諸葛亮去世的消息,他才會發出「真乃奇人」的感嘆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空城計司馬懿看不出?他看到5人掃城樓就懂了

作為中國歷史中足智多謀的代表,諸葛亮這個名字早已家喻戶曉。他算無遺策,幫劉備解決了無數困難,打了許多勝仗。火燒博望坡,水淹七軍,火燒赤壁等等戰役無不體現他的謀略過人,其中最為著名的要數他和司馬懿...

巧擺空城計

我,只是一把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羽扇,只不過長年在諸葛亮手中,許多人就說我是神扇。

空城計不僅糊住了司馬懿,也騙了你

看三國的的都知道空城計,孔明一人城頭彈琴,彈走了十五萬大軍! 孔明錯用馬謖, 失去街亭後, 只有2500 軍士駐守在西城縣。忽然, 哨兵飛馬來報: 」司馬懿引大軍15 萬, 往西城蜂擁而來! 」...

三國故事之《諸葛孔明巧唱空城計》

民間最有名的空城計故事取自《三國演義》,作者根據三國志裴松之注"郭沖三事"改編的一段故事。後被用於三十六計,意指虛虛實實,兵無常勢。虛而示虛的疑兵之計,是一種疑中生疑的心理戰,多用於己弱而敵強的...

唇亡齒寒:司馬懿明知是空城卻不捉諸葛亮

《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為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小說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105年的歷史風雲,以描寫戰爭為主,反映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魏、蜀...

歷史上的空城計

空城計曾被列為三十六計之一,常被兵家所運用。諸葛亮的空城計是流傳久遠、家喻戶曉的一個。據《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三國時蜀國丞相諸葛亮駐軍陽平關時,派魏延等帶兵攻魏,只留少數老弱病殘守城。忽然接...

司馬懿早已看穿空城計 十七字遺言揭露千年真相

說到歷史,我們總是避不開三國的歷史。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裡面的空城計,這個故事可謂是婦孺皆知。司馬懿一向敏感多疑所以才沒有看透這一問題,這就是問題的答案嗎?三國中關於諸葛亮的智謀,可謂是神乎其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