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失荊州時的蜀漢群像:要麼孤獨,要麼庸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群雄並起的東漢末年,幾場戰爭就決定了天下大勢。
比如官渡之戰,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以少勝多,繼而擊潰袁軍主力,此戰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赤壁之戰則是孫權、劉備聯軍於建安13年在長江赤壁一帶,大破曹操大軍的戰役。
從此三國鼎立,天下三分。
其後幾次輸贏,又使得眾勢力差距擴大。
建安24年,魏蜀在定軍山交戰,劉備從陽平渡過沔水,扎軍於定軍山,夏侯淵帶軍攻打,因張郃率親衛軍奮戰反擊,劉備不能攻克,暫時退軍。
就在此時,一位在魏國高層潛伏多年的間諜泄露軍情,瞬時扭轉戰局,劉備趁夏侯淵前去救火,派黃忠居高臨下突襲淵軍,夏侯淵遂戰死,最終曹魏慘敗,這場戰役里夏侯淵雖說被耍得團團轉,但看得出信息戰在三國戰爭中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此後,三國重要的戰役還包括關羽的大意失荊州,呂蒙正是憑此一戰成名。
荊州雖然重要,卻不是魏、蜀、吳任何一方的大本營,只是經由關羽、陳壽、羅貫中的加持,「關羽失荊州」成為一個茶餘飯後的談資,或許也是關羽一生的黑點。
而很少有人看到,在這場戰爭中,其他蜀漢人物的面目。
不得不提的人,是蜀漢間諜機構「軍議司」派到關羽身邊的長史,趙累。
建安後期,趙累任關羽所置的都督一職。
這都督可真不好當,因為這是荊州的都督,是關羽的都督。
關於為人傲上,不好相處,軍議司不敢派遣一個氣場強大,說一不二的長史給他,所以性格溫和,卻能力平庸的趙累,成為不得已的選擇。
從上任以來,趙累就沒過過一天好日子。
荊州軍家必爭之地,多少人盯著他。
荊州內部也團結,本土士族各自為營,魏國,蜀國的間諜防不勝防。
當關羽北伐,荊州不再籠罩在關羽的威名下,各種勢力蠢蠢欲動,暗流交錯,趙累可謂是孤軍奮戰,只想給關羽歸來後有一個穩定的荊州,然而結果真的難以如願。
與趙累左支右絀相對的,有些人倒是開心得很,他們就是荊州本土士族,是中國古代社會具有一定身分地位的特定社會階層。
在荊州,就是以傅士仁為首的一派人。
他們長期定居於此,勢力盤根錯節,根深蒂固。
然而關羽鎮守荊州時,並不愛與這些士族們來往,關羽一走,這些士族可沒有什麼光復漢室的理想,他們唯一的目標就是擴大勢力,保住自己。
因此,很多人暗地裡偷偷投靠了東吳,想藉機邀功,好讓孫權同意他們「劃地自治」,從而獲得更大的利益。
荊州本身的勢力就複雜,重要人物糜芳、孟達等人居然還離心離德。
經過東吳的間諜機構解煩營和諸葛瑾的多次設計,關羽獨木難支。
糜芳本為南郡太守,可惜被諸葛瑾各種忽悠,加之確實未能完成供給軍資的任務,一不做二不休,在關羽大部隊的後方投降吳國。
想當年,他可是跟隨劉備出生入死,曹操上表薦他為彭城相都沒有接受,而是繼續隨劉備奔波。
做了太守之後反倒害怕起責罰來,不得不說,蜀國的內政確實出了問題。
從定軍山之戰到關羽失荊州,信息戰和情報戰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而冥冥之中似乎還有勢力在作梗,挑動著群雄勢力以獲取自己想要的結果,究竟是誰在做局?又是誰被困入局中?《三國諜影》以火燒赤壁、定軍山之戰、荊州失守、火燒連營等《三國演義》中的最著名的戰爭為背景,講述三國之間驚心動魄的情報暗戰。
改變三國歷史的三場戰役
三國時期的三大戰役可以說是改變歷史的進程決戰。官渡之戰,是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在此展開戰略決戰。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今河南封丘西),繼而擊潰袁...
蜀國最重要的謀士不是諸葛亮而是他
劉備的蜀漢政權其實是由三股重要力量組成,以關羽、張飛為省的自家兄弟,以諸葛亮為首的荊州集團(荊州的士族代表),以法正、李嚴為首的益州集團(益州士族代表)。劉備在奪取益州之前最重要的謀士是諸葛亮,...
漢中之戰曹操為什麼會敗?
在整個三國時代的歷史上,魏國和蜀國有過數次的交鋒,魏國的戰勝次數是遠遠大於蜀國的,但也偶有例外,漢中之戰便是一起鮮明典型的案例。這場戰爭爆發的時間為建安二十二年,結束的時間為建安二十四年,是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