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學‧軍神‧求道 不一樣的王陽明(5)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心學‧軍神‧求道 不一樣的王陽明(5)

大明王朝的一代鴻儒王陽明學識淵博且深諳武事,有「大明軍神」之美譽,他開創的「陽明心學」更是打破了朱熹學派獨霸天下的局面。

然而後人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他的事功,卻忽略了陽明先生一生追尋的做聖賢理想,以及他為求此「道」而走過的心路歷程。

初到龍場時,王陽明對劉瑾之事還未能完全釋懷,詔獄之災,闕下廷杖,錢塘詐死,這一番經歷頗有幾分黑色幽默,卻是實實在在的九死一生,用他自己的話說,現在是「得失榮辱皆能超脫,惟生死一念尚覺未化」。

顛沛流離

已經做到這個分上了,劉瑾還不解氣,按他的黑社會邏輯,一定要陽明先生向閻王爺報到,他才甘心。

明朝的特務機關——東廠已經遺臭很多年了,劉瑾又設了個管東廠的內廠,也就是監視特務的特務,他自己則是這些大大小小特務的頭子,就像史達林部下的貝利亞。

這樣的東西做起事情來是不會擇什麼手段的,他派了幾個殺手尾隨王陽明,要讓王在途中發生「意外」。

陽明先生沿京杭大運河乘船南下,本想先回餘姚看看已近90高齡的祖母。

可是到了杭州,陽明感受到了劉太監派專人「護送」的一番「好意」,為免連累家人,只好改變計劃,叫家童先回餘姚通知家人,自己暫時躲到城外勝果寺。

夜裡,王陽明開始實施自己的脫險計劃,他起身來到牆邊,揮筆題了一首〈絕命詩〉:

學道無成歲月虛,天乎至此欲何如。

生曾許國漸無補,死不忘親恨不余。

自信孤忠懸日月,豈論遺骨葬江魚。

百年臣子悲何極,日夜潮聲泣子胥。

隨即,他到錢塘江邊去,把自己的帽子靴子往岸邊一扔,布置了一個自殺現場,然後偷偷爬上一條商船,向東海駛去。

王陽明望著漸行漸遠的陸地長出了一口氣,拜拜了劉瑾,「老爺我離世隱居,再不必和你打交道了。

殺手們顯然不太熟悉「躲貓貓」,他們看到牆上的絕命詩,又在江邊看到那個假現場,就認定王陽明已經投水自盡,回去給劉瑾報信兒去了。

是夜,狂風大作,王陽明搭的那條船被刮到福建地界。

他上岸直入山中,一路狂奔幾十里。

到了晚上,他終於找到了一個寺院,請求借宿一宿,但人家不收留他。

半夜三更,一個身分不明,神色慌張的中年男子,也的確不容易被人相信。

沒辦法,他只好在附近找了一個失修多年的破廟,倚著香案對付一宿吧。

誰知那個破廟是老虎的家,王陽明剛睡下,房主回來了。

說來真奇,王陽明不是周正龍,這隻老虎也不是年畫,可那隻老虎在大殿外的廊檐下轉悠了半夜,還用吼聲對不速之客的到來表示抗議,就是不敢進殿。

轉眼天亮了,那個不肯收留王陽明的和尚以為他被老虎吃了,打算來撿他的行囊,卻看到他在大殿里睡得正香,叫醒了他驚曰「公非常人也!不然,得無恙乎?」,於是「邀至寺」。

有意思的是,他總能在這種時候趕巧碰上和尚道士之類的朋友聊一些宿命的問題。

在寺廟裡他竟然遇到個熟人,就是17歲新婚之夜時和他聊天的那個鐵柱宮道士。

此時,陽明先生36歲,正應了道士當初的「20年海上之約」,道士看見他笑道:「20年前曾見君,今來消息我先聞。

故人相見,自然免不了一番問候,王陽明把自己要遠遁的想法告訴了道人,道人說:「你的親人還在,萬一劉瑾抽瘋抓了你父親,再誣陷你個叛國罪,咋整?(「汝有親在,萬一瑾怒逮爾父,誣以北走胡,南走粵,何以應之?」)」陽明先生很為難:「我如果露面,劉瑾的殺手再來,咋整?」道士說:「別急,我用蓍草給你卜一卦吧。

」在王陽明17歲那年能準確的預言「20年後海上重逢」,足見這道士絕不是個賣狗皮膏藥的。

占卜結果得了個地火明夷卦,《易經》中所說的「內難而能正其志」正是王陽明此時的境況,因而他決定還是回去當他的龍場驛丞。

(「因為蓍,得《明夷》,遂決策返。

」——《順生錄》)有高人指點,王陽明頓覺胸中鬱悶之氣一掃而空,於是,他又在牆上題詩一首:

險夷原不滯胸中,

何異浮雲過太空?

夜靜海濤三萬里,

月明飛錫下天風。

龍場悟道

龍場,是個一般地圖查不到的小地方,在貴州西北的修文縣,這裡「蛇虺(音同「悔」)魍魎,蠱毒瘴癘」,分明是個動物世界,絕不是居家旅遊的好地方。

並且當地的土著說的是標準的外語,而能說漢語的則「皆中土亡命」。

陽明先生剛到的時候,當地人還不會蓋房子,都住在山洞裡。

他因為沒房子只好自己蓋了個茅草房。

在這麼惡劣的環境下,若是換成別人,多半就精神崩潰了。

所幸王陽明不是別人,這裡非但沒有把他壓垮,反而把他磨練成熟了,也讓龍場這個原本名不見經傳的邊遠之地從此名留青史。

初到龍場時,王陽明對劉瑾之事還未能完全釋懷,詔獄之災,闕下廷杖,錢塘詐死,這一番經歷頗有幾分黑色幽默,卻是實實在在的九死一生,用他自己的話說,現在是「得失榮辱皆能超脫,惟生死一念尚覺未化」。

王先生除了等死啥也不想了(「乃為石墩自誓曰:『吾惟俟命而已!』」),於是,「日夜端居澄默,以求靜一;久之,胸中洒洒。

跟著他來的人,沒有他這種修為,紛紛倒下了。

這些原本負責照顧他起居的人,現在還得靠他照顧。

陽明先生現在雖然有了些道行,卻不能給他們也拷貝一份「胸中洒洒」。

他能做的也只有給從人們端茶倒水、煮飯炒菜。

單純物質生活的照顧是遠遠不夠的,陽明先生擔心他們鬱悶,又給他們「歌詩」;他們還愁眉苦臉,就給他們唱家鄉的小曲、講笑話。

終於讓他們擺脫了疾病,擺脫了思鄉之苦。

這段經歷又一次激發了陽明先生愛提問題的腦袋:「聖人處此,更有何道?」在幾乎沒有任何物質資源的條件下——比如他現在身處的龍場,聖人會怎麼對待呢?他只有繼續打坐入靜,希望能得到一個答案。

這天半夜,突然傳來王陽明的喊聲「我明白了,我明白了」,僕人們嚇了一跳——「都醒醒,老爺咋了?大半夜的,嚷嚷什麼呢?」「準是這破地方把老爺逼瘋了。

」「不能吧,前幾天照顧我們,還又唱歌,又說笑話的呢。

後來有這樣一種說法,說是當天夜裡,陽明先生夢到孟子從台階上下來,給他講解《大學》,這才讓他豁然開朗。

孟老先生是否真的來指點過我們的主人公,各家說法不同,但是陽明先生後來講解的一番道理確實和《大學》有關——「聖人之道,我性自足,應該向內求。

《大學》里說的『格物』和朱熹講的『格物』根本就是兩回事,以前向外求道的路子從根本上就錯了(「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

」接著,他默背《五經》中的話一對照,和自己剛明白的道理都吻合,求道30年,悟道一瞬間,心頭這一番滋味恐怕是難以言表的。

司馬遷若是晚生1500年,恐怕要在他那段「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的名句後邊再加一句「陽明謫而創心學」。

這就是後人盛稱的「龍場悟道」。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一代聖人王陽明,頗具神秘色彩的龍場悟道

王守仁,字伯安,別號陽明。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人,因曾築室於會稽山陽明洞,自號陽明子,學者稱之為陽明先生,亦稱王陽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

千古一絕 心學大師悟道

王陽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世稱陽明先生,寧波餘姚人,我國古代著名哲學家、政治家、教育家和軍事家。其精通儒家、道家、佛教,且具非凡的軍事才能和精深的文學藝術造詣。官至南京兵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