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詭事之袁紹:對比他和近代名人的事跡,你能想到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只手換天一代梟雄
上回說到要追溯袁紹失敗的根本原因,得追回東漢,從宦官和外戚組合成的攝政永動機開始。
這個時期的東漢基本上陷入了外戚和宦官輪流攝政的死循環,政治環境可想而知。
明白了這麼一個死循環後,你可能就解讀出來了:這一百多年間,皇權不就名存實亡了嗎?嘿!還真不是。
確切的說我們不應該把它理解為「名存實亡」,雖然這百來年間皇帝確實沒什麼實權,但是外戚和宦官這兩股勢力有一個特點,他們都是依附在皇權上的,沒有皇帝,他們一文不值,什麼也不是。
所以作為皇權的一種變種形式,他們雖然平時會欺負皇帝,但是在維護皇權本身上,他們的利害關係是一致的。
所以名存實亡的並非皇權,而只是小皇帝。
而且非但沒有衰弱,反而把其他兩股勢力死死地踩在腳下——官僚士大(da)夫和地方軍人。
前面我們提到的總共四股勢力,外戚、宦官、官僚士大夫和地方軍人。
這四股勢力和皇權的關係,就像小丑拋球一樣,四個球不停地在空中翻滾,你看著好像哪個都快要掉下來了,實際上還真一個都沒有。
這就是東漢這一百年的政局關係,看著很驚險,但相互制約,居然就這麼晃晃悠悠地撐下來了。
可說到這裡問題又來了,既然這個體系這麼穩固,那為什麼董卓又能跑到洛陽作亂呢?董卓是典型的地方軍人勢力,也是幾個球中最弱勢的一方,又為什麼能贏呢?
因為這個時期有一個人跳出來,把其他三個球全給拍掉了,這個人就是我們這個系列的主角:袁紹,袁本初。
這個故事簡單來說是這樣的:
東漢的倒數第三個皇帝叫漢靈帝,他死的時候,就是我們前面提到的公元189年。
袁紹就和當時的外戚大將軍何進商量,說咱進宮把那些個太監都殺了怎麼樣?你要不敢也沒關係,咱從外面再調那些地方軍人進來,用個小球把宦官這個球給撞掉。
何進這邊還正拿不定主意呢,宦官又不知從哪得到了消息,轉過頭來把何進給殺了。
袁紹一看再不下手要出事,於是帶著兵馬衝進宮裡把兩千多個太監統統殺了,一時間皇宮裡是一片血雨腥風。
兩個球齊齊落地。
你可別小看這兩個球,只要有任何一個在,皇權都算有個支撐點,這兩個全倒台了,皇權也就跟著掉到地上了。
漢靈帝一共留下兩個小孩,現在在位的叫漢少帝,十歲剛出頭的年紀,你說他怎麼掌握政權呢?而且現在宦官外戚都不存在了,只剩下官僚和地方軍人雙方大眼瞪小眼,你覺得誰贏呢?
我們再說白一點,如果有皇權在,朝廷在,綱常禮教在,那自然是官僚更有優勢。
但現在支撐皇權的支柱垮了,你再來面對董卓的鋼刀,那就是秀才遇到兵了。
仔細回顧一下我們就能發現,袁紹對這段歷史做出了非常巨大的貢獻,他在這一年間總共達成了四個目標:誅殺宦官、剷除外戚、把地方軍人推到中央,最後他作為一個官僚實在擰不過董卓了,就乾脆自己也變成一個軍閥。
所以我們看三國群雄里,出身都是五花八門的,有軍人、有官僚、有太監、有皇親…撇開身份不講,其實這中間就一個核心思想:槍桿子底下出政權。
這場亂世的起因,歸根結底就是袁紹一手開拓了新的歷史進程。
也是因為袁紹這一舉動,讓往後的四百年間(直到唐朝之前),傳統意義上的皇權不復存在。
所以現在理解起來的話,袁紹當時是直接把天給捅出個窟窿了。
那現在說完東漢這段歷史,我們回過頭再來看袁紹和曹操之間的對峙。
你現在覺得他們在幹嘛呢?這時候的袁紹和曹操都是這一個歷史進程的開端,也都想在有生之年把天下的格局穩固下來,可哪有那麼容易啊?
身處這麼個橫跨四百年的重建秩序的大業之中,袁紹和曹操都不過僅僅是一個開端而已,不管你創下多大的功業,也只能算個臨時建築,總會有人後來居上,甚至是鳩占鵲巢。
但要從中剖出個片段來的話,階段性的嬴家還是有的,就比如袁紹和曹操,這兩人的命運分水嶺究竟在哪?
下回預告:袁紹身上的另一把枷鎖
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看法
光武帝劉秀遺留下一個問題,最終導致東漢滅亡
歷數中國的古代歷史,外戚干政屢禁不絕,西漢末年王莽篡漢屬於一個典型,但是光武帝劉秀推翻王莽而建立的東漢,外戚干政的情況依然嚴重,尤其是東漢末年,外戚干政導致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最終導致漢朝滅亡。...
四百年大漢江山,為何會毀在聰穎機敏的劉協手上?
文|時間の凝固者提到三國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曹劉孫三分天下,以及半個神似的諸葛亮。但如果換一種角度,以漢獻帝為主角,來講述三國的故事,會是怎樣一種效果呢?馬伯庸小說《三國機密》,就是少有的以漢獻帝...
三國亂世的十大勢力之一 何進
何進在妹子當上皇后之後,他順理成章的當上了國舅爺,在漢朝以國舅為首的外戚是一支很強的力量,雖然呂后之亂以後,真正開始了異姓不王的時代,但是外戚雖然不能稱王,其權力卻一直沒有得到有效地約束,在東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