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魏、蜀、吳都是「牆頭草」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國時期魏主曹操、吳主孫權和蜀主劉備究竟誰是真英雄,歷史怎樣評價,自古以來眾說紛紜。
他們性格各異,用人之道及行事風格皆不同,最終結局也不同。
但有一點是如此的雷同:他們都是不折不扣的「牆頭草」。
「牆頭草一邊倒」,「英雄所見略同」,不過他們每次都是倒向弱的一方,。
一、魏強——劉備「倒」向孫權聯盟
曹操統一北方後,欲率軍南下奪江東。
諸葛亮與魯肅同見孫權,得知孫不願臣服於曹,卻也擔憂不能勝敵。
諸葛亮就用了激將法來安撫孫權,並說劉可與曹相抗衡,孫劉聯盟必勝,又仔細剖析了曹出兵的劣勢:1.北方人根本不習水戰;2.遠征勞師動眾,致使士兵很疲憊;3.荊州百姓未真心歸附曹。
孫劉結成聯盟。
於是就有了諸葛亮借東風、火燒赤壁,曹操敗走華容道,劉、孫奪荊州,至此完成三足鼎立。
二、蜀強——曹操「倒」向孫權聯盟
劉備奪取漢中,進位漢中王,襄樊之戰勝利標誌著蜀漢勢力到達頂峰。
這讓曹操心裡很不舒服,於是蜀漢就成了曹魏的重點對付對象。
而孫吳和蜀漢因荊州歸屬問題爭執不下,曹吳就有了共同的敵人,他們絕不會任由劉備「妄為」的,於是孫曹聯盟,圍攻關羽,荊州易主。
「聯吳抗劉」就成了曹操自以為此生最正確的決議。
就這樣,一代英傑關羽的生命也就倒計時,最終敗走麥城。
三、吳強——曹操「倒」向劉備聯盟
東吳呂蒙斬殺關羽,劉孫聯盟就此徹底瓦解。
劉備為報仇,奪荊州,而後欲攻吳。
曹丕雖表面上無聯盟明顯動作,但卻想方設法加劇吳蜀矛盾,以刺激劉伐吳。
吳將陸遜施計將百里山地「送」給蜀軍,實施了戰略退卻;將蜀軍引入密林,乘夜色火襲,劉備慘敗,後病逝白帝城。
今日敵,明日友,亦敵亦友。
國和國之間關係以利益為紐帶,都是為了各自的共同利益。
這也許就是三位英雄心照不宣的共同攻略吧!(簽約作者:索雅特)
五虎大將關羽敗走麥城,劉備為什麼不救?
熟讀三國的歷史,大家都知道,在建安二十四年,蜀漢五虎頭號大將關羽在敗走麥城時為吳將截獲,被斬於臨沮的故事。大家都知道,關羽敗走麥城,意味著荊州的丟失,荊州人才儲備的丟失,蜀漢政權的勢力進一步的削...
三國關羽說了一句狂言,不但葬送了自己性命,還導致蜀漢元氣大傷
話說三國這個戰亂紛爭的年代英雄輩出,可是又有誰流芳百世了呢?曹操一統北方,卻被世人標為奸雄;劉備戎馬一生只為匡扶漢室,到頭來卻被後人評為偽君子。不過三國之中到有一人,不是裂土稱王的諸侯,卻被後...
三國最重要的一場戰役,一國失一戰神,從此一蹶不振
樊城之戰發生時東漢末年諸侯割據混戰的局面基本已經慢慢形成三國鼎立的狀況了,而其中曹操是最有勢力的一個。當時曹操兵力已伸到揚州,孫權一直致力揚州無力攻下,劉備敗走夏口,所以此時孫權劉備集團和曹操的...
破解荊州困局,諸葛亮戰略如此調整,關羽則高枕無憂
(加盟作者秦風1978原創作品,請勿轉載)當我們論及蜀漢政權得失的時候,總可以看到這樣一種論點,說蜀漢的荊州戰略是錯誤的,這樣的認識包含兩個方面:一是為什麼不把荊州這樣的戰略要地作為政治經濟的中...
哪件事是諸葛亮一生中最大的失敗?沒奪荊州
諸葛亮一生中最大的失敗是什麼?是沒能說服關羽聯吳抗魏嗎?是沒能阻止劉備伐吳嗎?是多次北伐勞而無功嗎?都不是。諸葛亮最大的失敗在於沒有成功地說服劉備奪取劉表治下的荊州。當初諸葛亮在草廬之中,對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