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斬了華雄,為何袁紹依舊不待見他,只因劉關張的一個舉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董卓亂政後,十八路諸侯興起義兵進軍洛陽討伐,在汜水關前兩軍對峙。
董卓軍主將華雄下關搦戰,十八路諸侯這邊先是袁術帳下曉將俞涉出戰,不到三個回合被華雄斬了,後又韓馥帳下上將潘鳳迎敵,又被華雄斬了。
接連兩員將領被殺,眾皆失色,盟主袁紹感慨若自己帳下大將顏良、文丑有一人在此,不致如此。
正當眾諸侯一籌莫展之際,關羽挺身而出,自告奮勇願出戰斬華雄,關羽儀表不凡,袁紹問這是何人,公孫瓚答劉備之弟,現充馬弓手,袁紹的弟弟袁術一聽就火了,一個馬弓手竟然也敢出此狂言,袁紹也覺得派一個馬弓手出戰太丟臉了,後來經曹操周旋,關羽才能溫酒斬華雄,一展身手。
按理說關羽斬了華雄是大功一件,袁紹和眾諸侯應該大加讚賞一番才是,但實際情況是只有曹操大喜,其他諸侯沒有反應。
張飛提議趁此機會殺入關去,活捉董卓,結果被袁術澆了盆冷水,話里話外看不起劉關張三人。
雖然都是袁術充黑臉,但袁紹的心意估計和自己弟弟差不多,身為盟主的他不僅沒有一點賞功的表示,而且任由其弟跋扈。
袁紹內心中也是看不起關羽和張飛的,從他第一次見到劉備,說的那句非敬汝名爵,乃敬汝是帝室之胄看出,袁紹是很重門第的,他自己是四世三公,他別人也是按照這個標準來。
但是,他對關羽的態度不僅僅是門第之念,而是劉關張三人做了一件事讓袁紹很不爽。
十八路諸侯中,長沙太守孫堅為先鋒,因管糧草的袁術不給軍糧,導致孫堅所部先勝後敗,孫堅軍是十八路諸侯中最能打的,連他都打了敗仗,其他人一下子沒有了信心,袁紹等人憂心忡忡,眾位諸侯在大帳中沉默不語,個個無計可施。
偏偏這個時候,紹舉目遍視,見公孫瓚背後立著三人,容貌異常,都在那裡冷笑。
試想一下袁紹看到這三人冷笑是什麼心情,自己身為盟主,孫堅所部打了敗仗就是自己打了敗仗,原本就臉面無光,在座的各位都是盟友,一個個都是名頭響噹噹的諸侯,大家都苦無良策,一籌莫展,可你劉關張三人站在那裡冷笑是什麼意思?你這是笑孫堅還是笑我袁紹,勝敗兵家常事,有什麼可笑的,就算真值得那麼可笑,這麼多人在,也得憋在心裡笑啊,這搞得其他人多沒面子。
不知道劉備關羽張飛三人到底是在冷笑什麼,當時的劉備不過一個平原令,之前平黃巾確實打了不少勝仗,但此時此刻畢竟本錢還小,同樣平黃巾的曹操、孫堅都已經是一方諸侯了,孫堅打了敗仗,曹操無計可施,袁紹一籌莫展,這個時候你劉關張三人在那裡冷笑究竟是什麼意思,是有什麼計謀可以打敗敵軍嗎?之後也沒看出來,只有關羽單挑斬了華雄,但在此之前,又是如何肯定華雄肯定會出關來單挑的呢?一群人在商量對策之時,有那麼三個人在一旁冷冷發笑,換任何人坐袁紹那個位置,都不會待見他們三個吧!
三國演義中「溫酒斬華雄」寫得那麼精彩,但華雄卻並非他所殺!
關羽(?-220年),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河東郡解縣(今山西運城)人,東漢末年名將,早期跟隨劉備輾轉各地,曾被曹操生擒,於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
十八路諸侯聯盟共同討伐董卓,為何最終聯盟大軍不歡而散?
東漢末年,天下局勢動盪不定,奄奄一息的大漢王朝,經過幾次易主,最後被西涼董卓占據朝野,惹得天下百姓怨聲載道,各路諸侯在四世三公、名門望族的袁紹召集下,紛紛響應,與袁紹共同拉起討董大旗。為何最終聯...
三國:十八路人馬為何連一個草包都打不贏?
陳班長導讀:東漢末年,董卓篡權,民不聊生,天下紛紛為之討伐。在曹操的號召下,十八路諸侯齊聚洛陽,共同討伐董卓,聲勢之浩大前所未有。但不曾想到的是,這支看似十分強大的隊伍,竟然連個董卓都打不贏,沒...
三英戰呂布,曹操下了一手好棋,卻撲了空!又害了孫堅!
話說董卓在洛陽城內,把漢室後宮當做自家後堂,想出就出,想進就進,嬪妃侍女,多半受其凌辱,所部在城中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天子蒙欺,天下有識之士皆想殺他而後快。南陽太守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
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四人最積極,一人拖後腿,一人很虛偽
東漢末年,何進召地方諸侯進京意圖誅殺十常侍,結果反被十常侍先下手為強殺之。董卓先到一步趁亂掌控了朝局,卻倒行逆施禍亂朝綱,於是曹操號召地方勢力進京討伐董卓,一時天下紛紛,當時天下共有十八路諸侯響...
聽說孫堅被華雄打敗後,為什麼所有人的反應都不一樣呢
東漢末年,董卓作亂,群雄組成聯軍,一起討伐董卓,袁紹被推舉為盟主,被稱為「關東聯軍」,孫堅做先鋒,打董卓最狠,並斬殺了華雄,這是正史中的記載。而在演義中,有十八路諸侯,共同討伐董卓,孫堅雖然被稱...
第五回 發矯詔諸鎮應曹公 破關兵三英戰呂布
卻說陳宮正欲下手殺曹操,忽轉念曰:「我為國家跟他到此,殺之不義。不若棄而他往。」插劍上馬,不等天明,自投東郡去了。操覺,不見陳宮,尋思:「此人見我說了這兩句,疑我不仁,棄我而去。吾當急行,不可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