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丟荊州後敗走麥城被殺死的原因和諸葛亮有關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關羽大意失荊州以至於兵敗身死根本原因還是諸葛亮的外交策略和兵力部署、派兵譴將的失策造成的。
第一:諸葛亮的「東聯孫權,北抗曹操「的策略對於劉氏集團後來的形勢而言是行之無效的低效用的外交策略。
還真不應該是說是因為關羽的傲慢導致孫劉結盟破裂的,孫劉聯盟在孫尚香回去後實際上就破裂名存實亡了。
孫權把劉備的夫人孫尚香騙回去了,已經明確地表明孫權旨在得荊州,打荊州的預謀,雙方都心知肚明地知道這是孫權討要荊州如果不果就要對劉備開戰前的準備,開戰是遲早的時機問題,這個時候就已經意味著諸葛亮的「東聯孫權,北抗曹操」的策略是名存實亡的虛架子了,劉備跟孫權的聯盟的交好否的主控權在東吳那邊,根本並不在關羽和劉備這邊,關羽劉備處於被動局面。
諸葛亮這個策略從執行上來說是勉為其難的效用極低的拖延策略。
此時,劉氏集團基本上處於跟東吳冷戰隨時崩裂隨時會被東吳襲擊的被動形勢下了。
如果劉備主動示好,遣人去接夫人回來以求交好以打消孫權的攻打之意,,就可以繼續是孫權的妹夫,占著荊州,孫權也只好繼續啞巴吃黃連咯,如果接不回來,就應該另外作安排,可是劉備跟諸葛亮既沒有做任何補救的行動以跟孫權主動交好,又沒有在孫劉破裂後一直保持警惕積極備戰。
關羽在劉氏集團沒有獲得西川的勝利前,還是妥當地處理了跟東吳集團的關係的,他冒著生命危險親自單刀赴會就是為確保劉孫權微弱的聯盟不破裂從而保證了荊州的穩固,在劉氏集團獲得西川的勝利後,孫夫人沒有回來、孫劉結盟瀕臨破裂、拉鋸對抗開始的情形下,關羽拒絕孫權求親完全可以理解的,關羽理所當然地認為孫權求親是假求親
,實則想誑騙他女兒去江東當人質的。
關羽的憤怒之言也難說是驕傲,而是根本就是出自正當防衛的心理把孫權當奪荊州威脅他家人安全的敵人看直接開罵了。
這個時候實際上已經破裂的名存實亡的孫劉聯盟不過是在檯面上也宣告破裂了而已。
所以這種關羽驕傲罵孫權的事有沒有,都不真正決定孫劉聯盟的破裂,不直接影響孫權早有奪荊州的預謀。
諸葛亮和劉備取得了西川的勝利後,也放鬆了對東吳集團奪荊州的警惕,從根本上說,諸葛亮的東聯孫權的外交策略和立場就是錯誤的了。
就在劉氏集團攻打西川之際,曹、孫、劉三家的關係又發生了根本性的逆轉,孫權,他明里跟劉氏集團保持著來往是朋友,實際上已經是為敵了,後來跟曹操是明里是敵人,卻暗通曹操,三方的關係這種根本性的逆轉情形下,「東聯孫權「不過是諸葛亮的一廂情願。
第二:關羽的失敗首發根源可以歸結為諸葛亮兵力部署、調兵遣將錯誤導致的必然。
失荊州,是諸葛亮劉備集團取得了關中和西川勝利後的發生的事。
關羽在諸葛亮劉備取得西川前劉備集團為攻打完關中和西川帶走了主要的精銳部隊的情形下都守住了荊州,卻在諸葛亮劉備集團取得了關中和西川勝利後失去了荊州,其根本原因是諸葛亮的兵力部署不當、調兵遣將錯誤造成的所致。
關羽縱然是智勇雙全,百密總有一疏,也抵不住多方勢力的圖謀,在曹操和孫權兩方的圖謀的危險的形勢下,諸葛亮不僅沒有替關羽考慮周全,還是直接導致關羽疏忽產生的根源:
荊州只要關羽堅守,本來不存兵力不足這種弱勢,
照理說在取得四川後,荊州兵力可以更強,但是諸葛亮錯誤的兵力部署,導致荊州兵力沒有增強:諸葛亮入川帶走了荊州大量的精壯兵力的時候諸葛亮就深知,荊州兵家必爭的要地,且易攻難守,在收復西川之後,諸葛亮劉備在攻打完關中和西川應該立馬調精銳部隊去幫助關羽鞏固荊州的守城兵力,荊州就萬無一失。
但是諸葛亮並沒有,他把大量的精壯武將和兵力都安排遠在千里的後方四川,蜀國人才濟濟,兵精糧足,卻只讓關羽一股孤軍在前方抵抗曹操和孫權兩股強大實力,而大部隊都遠在四川鞭長莫及很難隨時接應幫助關羽。
這種兵力部署完全是不合理的。
這顯然是諸葛亮在兵力部署上的錯誤。
另外正是在諸葛亮的錯誤的調兵遣將下,荊州出現了兵力不足的弱勢以至於被東吳偷襲成功直接造成關羽背後受敵的、荊州失敗的敗局:
關羽鎮守荊州面對的是孫權和曹操的兩股勢力的虎視眈眈,而關羽除了他自己是強將外,手下並無得力虎將和高明的謀士,這個時候關羽是鼓掌難鳴的一股勢力,這種情形下是不適合在曹操聯合孫權攻打荊州的危險情形下還分兵出城攻打曹操的。
但是,諸葛亮又自作高明又命令關羽攻打樊城,諸葛亮這種調兵譴將的是錯誤的,考慮不周全的。
他本應該繼續對東吳集團保持警惕,考慮到東吳的偷襲的可能就先調撥一波精幹兵力補充關羽,給關羽守城,再讓關羽北上打樊城。
可是諸葛亮卻只派了了個謀士去關羽處卻命令關羽攻打樊城北攻打曹操,正因為諸葛亮在先的錯誤調兵譴將和部署,雖然水淹七軍、智謀雙全的關羽取得了面對曹軍的單方面勝利卻也難以避免第二股勢力孫權背後偷襲造成的敗局。
以諸葛亮的思維能力是不應該想不到這一點的。
但是他卻真的沒有想到做好部署防備這一點,這點疏忽是如此不符合諸葛亮的周密謹慎一貫高明的戰略才智水準以至於有諸葛亮意欲借刀殺人除掉關羽的這一猜度流傳。
諸葛亮的錯誤調遣,直接導致了關羽兵力不足、抽調荊州兵馬、用烽火台守望、荊州守將智謀低劣這一系列的失策以至於被陸遜偷襲失去荊州。
如果說大意失荊州,應該說是諸葛亮沒有縝密、謹慎、周全的思維和指揮導致的大意失去了荊州。
水鏡先生說:「鳳雛、臥龍,得一人即可安天下,「劉備俱得,居然也沒有得天下,可見這句話是高估了龐統和諸葛亮的。
這也說明了,天才也難抵時勢,識時務才能成大事。
關羽敗走麥城,呂蒙偷襲荊州,因為不肯把女兒嫁給孫權兒子?
看三國的小夥伴們,許多人對關羽痛失荊州,最後兵敗身亡感到深深惋惜。此番失敗,大家都對失敗的原因眾說紛紜,尤其是關於出兵究竟是自作主張,還是劉備授權的呢?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將會在下一篇原創文章中為...
襄樊之戰關羽麾下有多少兵馬?不會少於四萬,可能五萬左右
公元219年的襄樊之戰是一場關係到魏蜀吳三方大格局的關鍵之戰,開始是魏蜀兩方開戰孫權旁觀,後來孫權不甘寂寞和曹操私下聯手偷襲荊州,關羽回師荊州吳蜀雙方開打曹操旁觀。戰爭雖然打得轟轟烈烈但是遠在成...
三國風云:諸葛亮刻意安排在華容道放走曹操?
在一個弱者、次強者、強者的三方對決中,如果次強者者水平較高,則弱者最好是挑起次強者和強者之間的爭鬥,而自己就袖手旁觀坐收漁翁之利;如果次強者水平也較低,那麼弱者為了爭取更大的生存機會,就應當先幫...
說好的聯合抗曹,為何孫權突然變臉懟死了關羽
文/寂寞的紅酒公元219年,曹操和劉備在漢中的爭奪戰進入了白熱化,駐守荊州的關羽為策應劉備,突然發兵攻打襄樊,打的曹軍節節敗退。可就在關羽高歌猛進的時候,盟友東吳卻派兵趁虛而入,奪了荊州,殺了關...
劉備與諸葛亮的關係:溫良臣子面具下的角逐
說起三國演義,大家都不陌生。三國演義中最令人熟悉的兄弟,也就是劉備,關羽張飛三人了。其實在三國演義里還有另外一夥兄弟。他們就是,諸葛瑾,諸葛亮,諸葛誕兄弟。這兩伙兄弟的關係很微妙。他們一開始是合...
諸葛亮派關羽去守華容道只因這件大事所致
當時曹操最強,孫權次之,劉備最弱。面對曹操的強勢進攻,孫權才聯合劉備,打了赤壁之戰共抗曹操。戰後周瑜對荊州垂涎欲滴,畢竟荊州居東吳上游,順流而下對東吳威脅太大。荊州又沃野千里,利盡南海。要不是聯...
關羽失荊州被殺,諸葛亮竟見死不救?
赤壁之戰後,劉備和諸葛亮等人去了益州,為攻取西川做準備,而把關羽留在荊州,維持孫劉聯盟的局面,以此抵禦曹操,到了建安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219年,關羽主動出擊樊城,後來竟然被東吳呂蒙暗算,偷襲了...
漫談三國:孫權強取荊州,得小利而失大局
孫權趁關羽率兵攻打樊城之時,派遣呂蒙抄了關羽的後路,襲取了荊州。壓在孫權心頭的一塊大石終於放下了,表面看,東吳一舉將江東門戶荊州置於掌控之下,獲得了很大的利益,但小編認為這是孫權戰略上重大失誤,...
襄樊之戰及三國格局演變——以博弈論視角分析
襄樊之戰是東漢末年的一次關鍵戰役,確定了三國鼎立的格局,魏蜀吳基於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不斷進行博弈,外交政策屢次更迭。本文以博弈論的視角探討襄樊之戰及戰後各國政治策略的合理性。一、赤壁之戰後魏蜀吳...
理性討論關羽之死,解密武聖關羽之死背後不為人知的真相
建安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219年,劉備於益州在群臣力薦之下進位漢中王,拜關羽為前將軍,統軍鎮守荊州地區,荊州地區駐軍是劉關張當時三人征戰留下的老班底,征戰多年,所以說只要關羽緊守荊州,不犯大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