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望坡之戰的指揮者是誰,並非諸葛亮,而是這位公認的常敗將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三十九回,發生在博望坡之戰期間,主人公是諸葛亮。

原文如下:


且說李典見勢頭不好,急奔回博望城時,火光中一軍攔住。

當先大將,乃關雲長也。

李典縱馬混戰,奪路而走。

于禁見糧草車輛,都被火燒,便投小路奔逃去了。

夏侯蘭、韓浩來救糧草,正遇張飛。

戰不數合,張飛一槍刺夏侯蘭於馬下。

韓浩奪路走脫。

直殺到天明,卻才收軍。

殺得屍橫遍野,血流成河。

後人有詩曰:「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揮如意笑談中。

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夏侯惇收拾殘軍,自回許昌。

卻說孔明收軍。

關、張二人相謂曰:「孔明真英傑也!」行不數里,見糜竺、糜芳引軍簇擁著一輛小車。

車中端坐一人,乃孔明也。

關、張下馬拜伏於車前。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當時正值曹操命夏侯惇、李典、于禁等人率兵十萬進攻新野,劉備向諸葛亮問計。

諸葛亮令關羽在豫山埋伏,張飛在安林山谷埋伏,又令趙雲作為前部對曹軍交戰,並特意叮囑許敗不許勝,隨後又對關平和劉封作了一番部署。


就在此時,關羽突然發難,責問諸葛亮的去向。

諸葛亮回答說自己就呆在新野城中。

隨後也出言譏諷,遭到劉備的指責。

然而在隨後進行的戰鬥中,諸葛亮的計策大獲成功,關羽和張飛轉變了對諸葛亮的看法,都對諸葛亮佩服不已。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便是文中稱讚諸葛亮的一首詩中「初出茅廬」,意為初次出來做事,現比喻剛離開家庭或剛到工作崗位上,缺乏經驗。


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這是歷史的真實,出自《三國志·諸葛亮傳》。

而關羽和張飛對諸葛亮的能力表示質疑,這也是歷史事實,《三國志·諸葛亮傳》中說「關羽、張飛等不悅」便是明證。

不過,諸葛亮是不是用博望坡之戰的出色表現轉變關張二人對自己的看法呢?答案卻是否定的,因為在真實的歷史當中,博望坡之戰與諸葛亮毫無關係。


這裡要首先說明的是,博望坡之戰在歷史上也是真實存在的。

據《三國志·先主傳》載:「荊州豪傑歸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陰御之。

使拒夏侯惇、于禁等於博望。

久之,先主設伏兵,一旦自燒屯偽遁,惇等追之,為伏兵所破。

」不過,這個時間卻是在獻帝建安七年(公元202年)。

而劉備「三顧茅廬」的時間是在獻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

這也就意味著博望坡之戰時諸葛亮尚在隆中隱居,也就不可能參與博望坡之戰了。


以上的這段記載不僅證實了諸葛亮與博望坡之戰無關,同時還指出了此戰真正的策劃者和指揮者,那就是劉備。

正是在劉備的運籌帷幄下,夏侯惇大軍才兵敗博望坡。

劉備雖然被稱為常敗將軍,但也只是遇上曹操,但對於曹操的手下還是有一定辦法的。

博望坡對付夏侯惇如此,後來在定軍山對付夏侯淵也是如此。

參考書籍:《三國志》、《三國演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火燒博望坡?別逗了!

《三國演義》中,「火燒博望坡」發生在諸葛亮剛出山時:當時劉備依附劉表,在新野屯兵,曹操派夏侯惇引曹兵十萬,攻打劉備。諸葛亮運籌帷幄,略施妙計,火燒博望坡,大敗曹軍,真是「初出茅廬第一功」!

三國志與三國演義中不同的劉備

今天我們來說一下蜀國的政治領袖——劉備(字玄德)。在三國演義中,劉備被塑造成一個愛哭哭啼啼,性格優柔寡斷的老實人。其實他是個有遠見,有雄略的君主,也是有韜略武功的人物。在三國志中,曾對劉備有過這...

深度揭秘火燒博望坡細節 三國迷們不可錯過

火燒博望坡,是三國演義中的經典場景。很多電視劇和連環畫都十分著重火燒博望坡這一場故事。火燒博望坡,有人說是諸葛亮初出茅廬的第一個計謀。關於火燒博望波這一計謀有多妙?一起往下看。大家就知道了。

三國演義之諸葛亮初戰六千敗夏侯惇十萬大軍

話說曹仁南征敗給劉備之後,曹軍上下都開始不服。劉備有啥厲害的?無非是徐庶厲害。徐庶現在已經跟了曹操,那劉備還有什麼可怕的。就劉備那手下仨瓜倆棗,基本上不堪一擊。因此夏侯惇決定南征,替曹仁完成未完...

火燒博望坡的總導演不是諸葛亮,而是他!

火燒博望坡的總導演不是諸葛亮,而是他!在《三國演義》中,博望坡之戰一向被視為諸葛亮登場後的第一戰,也是俗諺「新官上任三把火」的第一把火。諸葛亮受劉備三顧茅廬後答應出仕,當時曹操已平定河北,派遣夏...

深度揭秘火燒博望坡細節 三國迷們不可錯過

火燒博望坡,是三國演義中的經典場景。很多電視劇和連環畫都十分著重火燒博望坡這一場故事。火燒博望坡,有人說是諸葛亮初出茅廬的第一個計謀。關於火燒博望波這一計謀有多妙?一起往下看。大家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