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空城不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諸葛亮一曲《臥龍吟》嚇退司馬懿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但這其中的門道確實不少的,讓我來給大家稍微解讀一二。

先不談正史和故事的真實性,因為可以從很多角度來都可以證明這個故事是站不住腳的,我們就事論事,諸葛亮確實是因為沒兵,故作鎮定,在城牆上焚香撫琴,而司馬懿確實是被諸葛亮的陣勢「嚇到」而退兵。

故事的第一層理解:就像《三國》原文一樣,諸葛亮因街亭失守,一時手上無兵,而這時司馬懿已經親帥大軍兵臨城下,怎麼辦呢?諸葛亮知道司馬懿一向用兵謹慎,就命人打開城門,自己則是在城門樓上焚香撫琴,裝作胸有成竹的樣子,而司馬懿一看到諸葛亮的這個陣勢,顯然覺得不對勁,不敢輕易進攻,先退兵觀察再作下一步的軍事行動,而這時諸葛亮就從容退走,緩兵之計成功,貌似諸葛亮勝了司馬懿一籌。

故事的第二層理解:諸葛亮雖然聰明絕頂,但司馬懿也不是泛泛之輩,這兩個人可謂是半斤八兩,棋逢敵手,一個是蜀國的丞相,一個是魏國的大將軍,都是一等一的人才,不存在誰比誰厲害很多。

諸葛亮無奈擺出空城計,相信司馬懿也應該看得出來,他不識破諸葛亮的計策是因為諸葛亮也算是他敬重的對手,可以在戰場上通過激烈的征戰來打敗對手,而不是乘人之危,這不是大丈夫所為。

就像曹操在青梅煮酒的時候大可以殺掉處在弱勢的劉備,但曹操沒有,因為英雄之間惺惺相惜,相信司馬懿也是如此,賣一個面子給諸葛亮,大家都是高手,相互不點破,給個台階也就下了。

故事的第三層理解:司馬懿也是看出諸葛亮的困境,但他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決定退兵,因為自古就有「飛鳥盡,良弓藏。

狡兔死,走狗烹。

」司馬懿手握重兵,位高權重,對皇帝的威脅是在是太大了,如果司馬懿將諸葛亮收拾了,統一了全國,那麼接下來要死的就是司馬懿了,這可以說是一定的,歷來朝代都是這樣的。

司馬懿留下諸葛亮也是為了自己考慮,因為只要諸葛亮在,魏國皇帝就不得不重用他,他就有存在的價值,他的命運從某種關係來講是和諸葛亮休戚相關的。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手握重兵的司馬懿其實也是有稱帝的想法的,只是時機還不成熟,不能輕易和皇帝撕破臉,還要繼續韜光養晦,壯大勢力,這個時候是不能出亂子的,倘若將諸葛亮殺了,蜀國平了,很可能皇帝就要收兵權了,沒兵權,還做什麼皇帝夢!所以,司馬懿看出諸葛亮的空城計後將計就計,假裝上當,留下諸葛亮,也給自己留下了一條可攻可守的後路。

一個小小的空城計,暗藏了不少的玄機,真可謂「空城不空」!


七弦古琴網微信號:guqin88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空城計中諸葛亮嚇走司馬懿所彈的曲子是什麼

三國時期,蜀國丞相諸葛亮因錯用馬謖而失掉戰略要地——街亭,魏將司馬懿乘勢引大軍15萬向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擁而來。當時,諸葛亮身邊沒有大將,只有一班文官,所帶領的五千軍隊,也有一半運糧草去了,只剩...

空城計不僅糊住了司馬懿,也騙了你

看三國的的都知道空城計,孔明一人城頭彈琴,彈走了十五萬大軍! 孔明錯用馬謖, 失去街亭後, 只有2500 軍士駐守在西城縣。忽然, 哨兵飛馬來報: 」司馬懿引大軍15 萬, 往西城蜂擁而來! 」...

智者如斯,司馬懿明知「空城計」卻依然退兵

《三國演義》作為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以描寫戰爭為主,反映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軍事鬥爭,以及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羅貫中將兵法三十六計融於字裡行間,...

諸葛亮在擺空城計的時候到底唱了什麼歌?

「空城計」這個典故大家一定都知道,它源自《三國演義》。三國時期,諸葛亮因錯用馬謖而失掉戰略要地——街亭,魏將司馬懿乘勢引大軍15萬向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擁而來。當時,諸葛亮身邊沒有大將,只有一班文...

《空城計》中引出的典故:笑容可掬

三國時,蜀國於建興六年(公元228年)傾全國重兵出軍祁山,向曹魏進攻。 由於蜀將馬謖言過其實,剛愎自用, 而致街亭(在今甘肅莊浪東南)失守。魏司馬懿率領的大軍直逼西城。 當時,退守在西城的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