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三國人物之賈詡——片言禍國起烽煙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是一個風雲變幻,滄海橫流,英雄輩出,令人神往的時代,不知多少蓋世英雄盡顯身手,叱吒風雲,正可謂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影響了歷史進程,功與過自有定論。

一言興邦,一言喪邦,歷史上的關鍵人物的一句話,就可以左右國家的興亡,這可是一點也不假。

東漢末年,獨夫民賊董卓被司徒王允用計誅殺後,董卓的部將李傕、郭汜、張濟等人,得不到王允主持下的東漢政府的特赦令,準備解散了軍隊,逃歸鄉里潛藏起來。

這個時候,賈詡站出來說:「我聽說朝廷議論著要殺盡涼州兵,諸君如果解散了部隊各自逃生,沿途只消一個亭長,就能活捉了你們!」李惟等人惶恐無計,請教賈詡:「哪該如何是好?」賈詡慢條斯理地指點說:「今日之事,只有一不做、二不休,索性整頓甲兵,沿途聚集涼州、陝西兵眾,鼓行而東,殺向長安,為董卓報仇,事情成功了,挾制朝廷征討天下;不成功時,各自逃生也不遲。

」賈詡的隻言片語,一下子點醒了窮途未路的李旌等人,於是大張旗鼓向長安進軍,沿途散布流言,說「王允把持下的朝廷即將掃蕩涼州、陝西的民眾;」又復揚言:「與其白白等死,不如隨我等反上長安求生。

」旬日之間,聚集兵眾十幾萬,時間不長就攻破了長安,殺了王允,把東漢末年最後一個皇帝漢獻帝掌握在手中,由此開啟了東漢天下烽煙四起的鎖鑰,使得董卓伏誅後微露安定晨曦的政局,立刻如薪燃湯沸般動亂起來,導致了兵連禍結生靈塗炭數十年的戰爭災難。

這場災難的始作俑者,正是在《三國志》里被陳壽溢美為「算無遺策、經達權變,其良、平之亞歟」的賈詡。

賈詡在李惟等人聚眾攻破長安的事件中,片言禍國,實在罪惡滔天,但是,史書上卻沒有一句斥責他的話。

上述賈詡教唆李傕亂長安的事件, 《三國演義》第九回和《三國志·賈詡傳》的記述基本相同——賈詡著眼李傕等人的存亡,不顧天下大局和民眾安危,從狹隘的小集團功利出發,實行軍事冒險,以圖僥倖,不惜以禍亂國家為代價,換取一個曾協從董卓造惡的軍事集團的存在。

一個對國家民族負責任的、有學識的人,是不會出這種餿主意的。

了解東漢末年那一段歷史的人都知道,王允誅殺了董卓,人心大快,天下歡騰,如果不是李傕、郭汜等人亂長安,給王允一點勵精圖治的時間,干瘡百孔的東漢王朝說不定會有一個中興的局面出現。

是賈詡使這個中興的契機轉瞬間消失了!

賈詡少時攻讀經史,負有才名,舉孝廉人仕途,最初在董卓麾下的軍旅中做事。

董卓入洛陽後,賈詡被任命為討虜校尉,派在董卓的女婿牛輔部隊中。

董卓敗亡後,牛輔也被身邊的親信殺死,牛輔的部下李傕、郭汜等人掌握了這支部隊,賈詡就又在李勝的手下混飯吃。

後來,攻人長安的李惟和郭汜交惡,發生了狗咬狗的戰爭,賈詡就離開李傕,先投奔華陰段煨,後依南陽張繡,最後勸說張繡一同歸順了曹操,這就是賈詡簡單的履歷。

陳壽著《三國志》,為賈詡作傳時,把他和忠誠於東漢王朝的大謀士荀彧並列在一起。

南北朝時期的史學家裴松之為《三國志》作注,認為賈詡在天下大局意識上,沒資格和荀彧並列,這是很有見地的。

陳壽評價賈詡「算無遺策,經達權變」,是較為中肯的,但是讚賞賈詡「其良、平之亞歟」,是不太確切的。

這裡所說的「良、平」,是指幫助劉邦開創西漢基業的張良和陳平。

論起做人的大節和人格魅力來,賈詡和張良、陳平顯然不能相提並論。

張良是一個志向遠大的理想主義者,他奮不顧身椎擊秦皇,是為了替韓國報仇;幫助劉邦消滅項羽,是為了統一河山救民於水火。

陳平雖有盜嫂受金的劣跡,可他一直盡忠漢室,無虧大節。

賈詡呢?雖屬智謀之士,卻是個私心很重的功利主義者,他教唆李位等人亂長安,是著眼小集團利益;李傕和郭汜起了內訌,他沒有傾力斡旋使之和解以穩定大局,而是考慮個人進退,離開長安投奔了段煨。

以後見疑於段煨,又依南陽張繡。

張繡對賈詡言聽計從,待他不薄。

這個張繡和賈詡是同鄉,也是武威人。

張繡的叔叔張濟,是董卓的部將,曾夥同李位、郭汜亂長安。

張濟戰死沙場後,張繡統領了部隊,乘李傕、郭汜之亂,占據了南陽地盤,把司令部設在宛城,和比鄰的荊州牧劉表結成了軍事同盟。

張繡和劉表結盟時,曹操奉迎漢獻帝劉協,從洛陽遷都到許都。

曹操覺得近在咫尺的張繡、劉表對許都是很大的威脅,於是先下手為強,主動發兵攻打張繡。

屢次往高枝兒上跳的賈詡,在曹操大軍壓境的危急關頭,沒有為張繡設謀拒敵,他看出來曹操集團前程遠大,就巧言勸說張繡,不戰而降了曹操。

曹操答應張繡,暫不收編他的部隊。

賈詡勸說張繡投降有功,曹操一眼就發現這個賈詡頭腦清楚,應對如流,油然而生愛慕之意,想把他留在自己的參謀部做高級謀士。

《三國演義》第16回描寫這段情節時,說賈詡當時婉拒了曹操。

婉拒的理由是這樣的,賈詡說:「我以前追隨李催,得罪天下;如今跟了張繡,張繡對我言聽計從,我不忍心離開他!」話說到這個份上,曹操也就沒有強留他。

在《三國演義》里,賈詡的形象被羅貫中先生塑造成既是智謀之士,也有仁者之風。

你看,賈詡對曹操說的那兩句話,是何等的巧妙:我以前曾得罪天下,那主要是追隨了李傕的緣故。

其潛台詞是,「李傕那傢伙不是好人,我對他的造惡實在無能為力」,將他片言禍國的劣跡,在曹操面前輕輕掩飾了;又說,如今張繡對我不錯,我不忍心離開他,這句話的核心用意,是繞了個彎兒,炫稱他是個念舊的人,也是個夠朋友講義氣的人。

賈詡的話看似隨意,實則很有心機地在曹操眼裡,抬高了自己身價,為他日後歸依曹操預留了腳步。

羅貫中先生出於塑造智謀之士形象的考慮,如此演義賈詡,倒也可以理解。

但是,我們從賈詡第一次勸張繡投降曹操,張繡因為曹操霸占他嬸母,和曹操中途翻臉決裂;等到曹操、袁紹宮渡決戰時,賈詡第二次勸張繡投降曹操這件事來看,賈詡和曹操第一次見面,之所以沒有立即留在曹操的參謀本部做事,他對曹操所說的話,極有可能是這樣的:我以前為李佳他們出謀畫策,禍亂漢室天下,這您是清楚的。

如今您輔佐漢獻帝,威重四海,不追究我的罪責,我感恩不淺。

我實在願意留在您的參謀本部,以效犬馬之勞,但是考慮到張繡剛剛投降了您,您還沒有收編他的部隊,我還是再在他身邊留一個階段好,張繡那邊萬一有點什麼事,我也好為您招呼……

見諸史實的是,賈詡留在張繡營壘,關鍵時刻確實幫了曹操的大忙。

張繡第一次投降了曹操後,曹操霸占了張繡守寡的嬸母鄒氏。

這使張繡蒙羞帶恥,一怒之下,率部偷襲曹營,險些要了曹操的老命。

敗退中,曹操的兒子子曹昂和侄子曹安民被張繡的追擊部隊殺死。

這樣,張繡與曹操之間,既有霸嬸之恥,又有殺子之恨,他們之間捐棄前嫌重修舊好,這是千難萬難的事。

可是,就因為張繡身邊存在了一個賈詡,使張、曹之間的關係,起了戲劇性的變化。

漢獻帝建安5年8月,曹操與袁紹在官渡相持,袁紹派遣使者來張繡處,約定袁軍擊操於前,張繡襲操於後,共破曹軍。

當時,曹操為抗擊優勢的袁紹大軍,已是兵疲力竭,倘使曹軍的背後,再出其不意地被張繡插上一刀,那可就慘了。

張繡是沒有忘記嬸嬸被曹操擄霸的恥辱,正準備答應和袁紹結盟破曹,賈詡發了話。

賈詡對袁紹的使者說:你回去替我們問一問袁紹先生,他們兄弟之間還不能友好相處,怎麼能夠和天下不沾親帶故的人共事? (語見《三國志.賈詡傳》,原文是:歸謝袁本初,兄弟不能相容,而能容天下國士乎?)

賈詡說袁紹「兄弟不能相容」是事實,袁紹和袁術兄弟倆的關係確實很臭。

可問題是,賈詡作為張繡的重要謀士,當著袁紹使者的面,在這種利害攸關時揭了袁紹的短,就斷了張繡結盟袁紹的路子。

張繡為此十分懼怕,責問賈詡:「怎麼能把事情辦成這個樣子,這該如何是好?」鼓舌如簧的賈詡,在決定張繡幫曹還是助袁,干鈞一發的時刻,扳著指頭說出一番話來,正是——

兩番捉弄張繡,

一心高枝棲身,

不因反覆說降,

哪能見重曹公?

看官,你道賈詡對張繡說什麼來著?他這樣說:與其和袁紹結盟,不如再投降曹操!現在雖然袁強曹弱,但是,曹操能以漢獻帝的名義號令天下,這是咱們應該投降曹操的第一條理由;袁紹強大,咱們去投奔他,必然不被看重,曹操勢弱,得到雖然弱小的幫助也高興,這是咱們應該投降曹操的第二條理由;曹操以天下為己任,是個能忘懷私怨號召四海的人,雖說他的兒子和侄子死在咱們的手裡,以他的胸襟是不會挾嫌報復的,這是咱們應該投降曹操的第三條理由。

我掏心窩子說話,實在是為你著想,請你不要疑慮。

賈詡一席話說動張繡,播旗束甲再降曹操。

降曹後的張繡率領舊部,在官渡戰役中為幫助曹操打敗袁紹立下赫赫戰功。

曹操對此大喜過望,他對賈詡說:「讓我把信義遍布天下的人,就是先生你呵!」於是破格封賈詡的官職為執金吾,相當於京城警備司令。

賈詡勸說張繡降曹,為自己換來一頂顯赫的烏紗帽。

張繡落了個什麼結果呢?雖說他幫助曹操敗袁紹於官渡,破袁譚於南皮,戰功卓著,曹操為收賣他所率部隊的人心,也故示不記舊惡的胸懷,讓自己兒子娶了張繡的女兒,可是,等到把張繡的舊部全部收買過來後,曹操的次子五官中郎將曹丕設了一個宴會,當著眾多賓客的面,拍案怒叱光杆司令張繡說:「你曾殺了我兩個哥哥,如今有什麼臉面坐在這裡吃酒飲宴!」張繡為此終日恐懼,沒幾天就自殺了(事見《魏略》)。

賈詡勸說張繡投降時,有沒有想過曹操父子會和張繡秋後算帳呢?他說的「以他的胸襟是不會挾嫌報復的」,說明賈詡也想過這個問題。

曹操的兒子和侄子死在張繡手中,縱然說曹操有容人的胸襟,曹操的親族中如曹丕會不會報復,賈詡怎麼能拿得准!據此推論他之所以力勸張繡二次投降曹操,骨子裡是為自己的前程打算,並沒有以張繡的安危為念。

他心裡清楚,勸張繡降了曹操,自己的功勞不小,紗帽沒有問題,至於張繡,就讓他蒙著頭跳黃河吧,十有八九是凶多吉少,管他,先勸他投降了再說!這無異於出賣張繡換取私榮。

緣此回想賈詡初見曹操時,說「不忍心離開」張繡的話,完全是欺世盜名的鬼話。

賈詡是個會說假話的行家。

他最初在投靠董卓的女婿牛輔之前,曾與同行的十幾個人,被叛匪抓獲,同行者均被活埋,唯有賈詡急扯白臉地謊說:「我是當朝太尉段穎的外孫,你們不要活埋我,。

我舅舅和我的家人,必定會用重金來贖我。

」叛匪果然沒有加害他,還與他交成了朋友。

賈詡投靠了曹操後,為曹操設謀集中兵力破袁紹,使用離間計敗馬超,譎計迭出,深受信任。

取得曹操信任的賈詡,每事為個人打算,一言一行,深自韜晦,趨利避害,明哲保身。

曹操晚年,曹丕和曹植爭太子地位,曹操委決不下,屏退左右,請教賈詡:立哪個兒子為太子好?賈詡看出曹植不是曹丕的對手,故意抿緊嘴巴不說話,曹操再三追問,他才裝模作樣地回答: 「正有所思」。

問他「思想什麼?」他說: 「是思想袁紹和劉表的家事」——袁紹和劉表都因為廢長立功,引起了禍亂——曹操於是撫掌大笑,決定了立曹丕為太子。

賈詡裝模作樣的話,很快傳人曹丕的耳朵,為此大得曹丕歡心。

在曹丕稱帝後,他的官職被升遷為太尉,封壽鄉侯,可謂深獲皇寵,紅得發紫!

善於自保的賈詡,在紅得發紫的晚年,也不忘時時告誡自己:人仕以來,改換門庭較多,有過片言禍亂天下的劣跡,又不是從頭至尾追隨曹氏的舊臣,稍有不慎,就會禍及身家!於是,每在辦完公事後,就回家閉戶,概不見客,也無私交。

家裡男婚女嫁,不和有官職地位的人結親,其深層次的用意,是怕引起曹丕對他明黨朝堂的猜疑……由於他如此這般明哲保身,從年輕時人仕,到77歲命終,雖經宦海險灘急流,卻安安穩穩活了一生。

犧牲天下的安穩也好,出賣張繡的性命也罷,笑罵由他笑罵,看見高枝就跳,不倒翁我自為之,這就是賈詡真實的一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時的「毒士」賈詡

賈詡(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武威姑臧(今甘肅武威)人。東漢末至三國曹魏初年著名謀士、軍事戰略家,也是曹魏的開國功臣。原為董卓部將,董卓死後,獻計李傕、郭汜反攻長安。李傕等人失敗...

37度2漫畫:宛城之戰前傳之「李郭之亂」

賈詡乃三國第一謀士,一生曾經輔助過好幾個主,到最後還能全身而退,位列三公,也是三國里活得最長的謀士77歲。不說別的,輔助過多個不同勢力的主,還能重用加保,住,全,家,就已經夠nb了。所以在講宛城...

三國第一毒士賈詡:冷酷無比,極端務實

東漢末至三國時期,謀士賈詡以「奇謀百出,算無遺策」在一眾謀士之中出類拔萃。賈詡給人一種「冷冷」的印象。1、賈詡的「冷靜」。早年,賈詡登上政壇。只是,籍籍無名。干 了一段時間,賈詡因病辭官返鄉,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