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份物品,只剩殘頁,被全世界新聞人羨慕,如今流落海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小編先給大家科普一個小知識吧,公元1900年,一份文書在我國西北的敦煌出土,這份文書叫「進奏院狀」,是當時地方官吏之間互相溝通信息,獲取朝廷政事消息的重要渠道。

這份文書的出土,無疑是填補了中國報業史研究的一大空白,對於中國史學界來說是一件大事。

但是礙於當時我國的社會狀況,史學研究的不發達和社會的動盪,讓這份文書的身世顛沛流離,在1907年,這兩份殘頁先後被英國和法國的兩名考古學家取走,現在仍然分別棲身於倫敦大英圖書館以及法國巴黎國立圖書館內。

成為一大遺憾。

那麼,這究竟是怎樣的一份文書呢,這殘缺的紙頁怎麼能讓在那個時代的外國考古學家不顧戰亂,不惜一切要把它帶回去呢?

小編就先跟大家好好說一下這進奏院狀的功能吧。

早期的進奏院狀其實在嚴格意義上來說,也算不上是什麼報紙。

它只是官員之間信息傳遞的一種工具,大家知道古時候的交通是很不發達的,地方的官員經常是沒有什麼進京城的機會。

所以這對於朝廷中最近所發生的事情,皇帝的喜好和衣食住行這樣的小八卦,那些下層的地方官員都很難了解。

而且即便是朝廷上有人告黑狀,說自己的壞話,這地方的官吏也是要等好幾個月,直到中央派人過來撤他的職,他才能了解到。

所以,為了保住自己頭上的烏紗帽,也為了了解皇帝的性格,適時地拍馬屁討好皇帝,甚至是為了監視朝廷上自己的政敵,以便及時作出反應。

地方官員就把一個人派到首都去,而且對這個人唯一的要求就是收集朝廷的消息,然後用文書的形式寄回來。

於是進奏官就應運而生,這種人不單單是替自己的老闆承接中央下發的文書,也不僅僅把地方的奏摺遞到朝廷上,他還有一個更關鍵的作用,那就是隨時收集各種小道消息,然後一五一十地向自己的長官,也就是派遣他們的地方官匯報。

而這匯報的形式,就是敦煌出土的那種進奏院狀。

但是敦煌的這份進奏院狀也有它的出眾之處,它身份很是尊貴,而且在那個時代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為什麼這麼說呢,其實這兩份進奏院狀都是跟隨皇帝流亡過的,它生於唐僖宗時期,那個時候兵荒馬亂的,皇帝都跑到了漢中。

作為大將的張淮深就派人到中央朝廷那裡打探消息,而傳遞消息的途徑呢,正是這份叫做進奏院狀的官文書。

別看這官文書不起眼,在關鍵的時刻,它甚至能起到為皇帝傳遞軍事信息的作用呢。

而且,因為其傳遞信息的特性,後世就將它歸入了報紙的範疇。

生於唐代的它,也被譽為世界上最早的原始報紙。

可惜的是,礙於當時的條件,我們沒能把它很好地保留下來,讓它流亡到了異國他鄉。

這份世界上最早的報紙,曾經跟隨皇帝到處流亡,現在卻棲身在異國,身世如此的悽慘,也是令人唏噓不已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揭秘古代的官府是如何管理「小道消息」

在唐代,有「邸報」和「進奏院狀報」兩種不同的載體,前者是朝廷辦的,後者則由地方州府駐京辦私下裡采編的。也就是說,後者具有了樸素的信息取捨和窺評的特點。宋代對此進行整合,將各路(省)駐京辦(進奏院...

沒有智慧型手機,古人怎樣看新聞?

早在一千多前的中國古代,已經開始出現了以文字作傳播媒介的報紙,還是一門有價有市的生意。常言道︰「山高皇帝遠」,怎樣把中央政府的決定準確地傳送到各地方政府無疑是相當重要的一項任務,但也正因如此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