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原真實的諸葛亮——真實的三顧茅廬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還原真實的諸葛亮——真實的三顧茅廬

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陽都(今山東省沂南縣)人。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常被對手貶損地稱作「諸葛村夫」,是說他出身村野,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諸葛亮出身於官宦世家,是漢代司隸校尉諸葛豐的後裔。

他的父親諸葛珪做過泰山郡丞,叔父諸葛玄是東漢末年的豫章太守。

諸葛亮年幼時父母雙亡,他和弟弟諸葛均只得投靠到叔父諸葛玄門下。

諸葛玄素來與荊州牧(荊州的最高官員)劉表交好,便前往依附,諸葛亮於是又隨之來到了荊州。

諸葛玄死後,諸葛亮躬耕於南陽,過著與世無爭的閒適生活。

他志向不凡,常自比古時的名相管仲、樂毅,在荊州一帶的文人中小有名氣。

當時,劉備屯住在新野。

由於事業的坎坷不順,劉備很想找一位能為自己謀劃方略的賢士,謀士徐庶便向他推薦了諸葛亮。

劉備立即親自前往請教,於是上演了古今君臣知遇的經典故事——「三顧茅廬」。

根據《三國演義》,劉備先後三次拜訪諸葛亮,前兩次都無功而返,卻從多個側面了解了諸葛亮的才能。

一心求賢的劉備不辭辛苦第三次登門造訪,終於見到了諸葛亮。

他向諸葛亮詢問天下大計,諸葛亮於是道出了後世聞名的《隆中對》,為劉備謀劃了立足荊州、西進蜀地,繼而「三分天下」的方略。

劉備聽後大為讚嘆,便邀請諸葛亮出山,輔佐自己興復漢室。

小說中,「三顧茅廬」被濃墨重彩地渲染,但正史《三國志》對這一段的記載卻只有五個字:「凡三往,乃見。

」這裡的「三」不一定是指「三次」,而可能是多次的指代詞,我們只能確定歷史上劉備曾「多次」造訪了諸葛亮。

其實,史家如此簡單地描述,可見其中並沒有什麼值得一寫的曲折情節。

在魏晉時期,文人崇尚隱居和清談,推脫出仕是一種風尚,並不見得是故意矜持。

因而,真實的「三顧茅廬」只是那個時代平常的一種訪求罷了。

至於令後人稱奇的《隆中對》,其實魯肅和周瑜也早有相似的方略,因為當時的天下已分割殆盡,只有西蜀可做文章,於是也就不免有「英雄所見略同」之嫌了。

「三顧茅廬」被後人渲染成一個傳奇故事,可能是因為諸葛亮成功的出仕經歷和卓越的名聲,使其成了後代文人眼中理想的形象。

「學而優則仕」,文人們都渴望有明君的知遇,而高姿態的出仕又是一種無比的榮耀。

所以,「三顧茅廬」實為千古文人心中的一個夢想。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褪去「神話」光環後揭秘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

我們了解諸葛亮大多是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治國有方,料事如神,但小說畢竟有太多虛構成分,魯迅就曾有「狀諸葛亮之智而近於妖」的評論。那麼,讓我們褪去他的「神話」光環,作為「凡人」的諸葛亮究竟是一...

古代沒有網絡 在鄉下的諸葛亮怎能熟知天下形勢

首先,諸葛亮並非真的住在鄉下,雖然南陽和襄陽哪個是諸葛亮隱居之處尚有爭議,但南陽和襄陽諸葛故居都離城址非常近,襄陽諸葛故居距離城址約二十里,南陽諸葛故居更近,僅不倒一公里,現在這樣的距離連城郊都...

隱去「神話光環」的真實諸葛亮

眾所周知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治國有方,運籌帷幄,決勝千里,鞠躬盡瘁,儼然一位集智慧與才能於一體的神級人物。但小說畢竟有太多虛構,魯迅就曾有,裝諸葛亮之智多而近妖,那麼作為凡人的諸葛亮究竟是怎樣,讓我...

三顧茅廬竟然是虛構的,《出師表》也是假的

三國演義里,劉備為了請諸葛亮出山輔佐自己,多次前往諸葛亮的住所,用誠心打動諸葛亮。這件事情被《三國演義》渲染成為一段佳話,這就是「三顧茅廬」。不過,真正的歷史上,劉備請諸葛亮並沒有那麼精彩,《諸...

正史中,諸葛亮茅廬時真的種地嗎?

說起諸葛亮,絕大部分人都知道他是劉備三顧茅廬請出來當官的。「茅廬」一詞,給人的印象就是農村草屋,而屋子裡的主人當然就是農民。史書上說諸葛亮於南陽「躬耕隴畝」,諸葛亮也說自己本來是個「布衣」,這就...

隱去光環——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料事如神,重恩重義,儼然一位集智慧與道義一身的「完人」。但小說畢竟是虛構,魯迅曾評價諸葛亮「狀諸葛亮之智而近乎妖」。那麼真實的諸葛亮究竟是怎樣一個人?